原文复述:
人类就像电脑一样,要不停的更新自己大脑的系统,不停修复bug,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
文章里,李老师以自己对“朋友”这个概念为例,讲述了随着自己认知的升级对“朋友”这个概念的认识:
依附: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人”和“与我们共度温暖时光并且心甘情愿付出的人”,这也衍生出了所谓的“义气”;
独立:“朋友”又变成了“与我们愿意花时间主动联系,能共度温暖时光并且心甘情愿付出的人”;
共生:“朋友”是“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在对“朋友”这个概念的认识过程中也是自己大脑不停更新修复的过程。
原文摘抄:
1.这世上你没有完美的操作系统,每个操作系统都或多或少有它的局限,就算它有优势,也不能彻底消灭bug。计算机的世界里,操作系统是一点一点演进的,bug要不断消灭的,旧的bug被消灭了,新的bug总会出现,遇到一个就要想办法处理一个,当然也有些方法论,就是有些bug先忍着,然后找个机会一并消灭掉,还有就是一些bug在升级操作系统的时候因为整个机制变了,所以那些bug就自动消失了......
2.我所理解的情商,是这样的:所谓的情商,就是擅长创造共赢的局面。创造共赢局面就是这样,需要思考 需要研究 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需要试错,需要耐心......我们这种人是不可能把自己沦落到索取者的地步的,我们只打收获需要投入,这是多简单的道理啊。
所以,回头看看我对朋友 友情的定义吗,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晰的过程:依附-独立-共生。
3.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4.有些时候,我们的想法在身边的人看来是疯狂,但互联网会把你的思考带到你完全想象不到的角落去,在你都不知道是哪儿的地方,也许有一些人能够理解你,能够认同你,能够与你共同成长
自我拆解:
回顾我这几年对“朋友”这个概念的理解,竟然跟文中提到的惊人的相似,先是从小学的时候“与我们共度时光,“接着到初中的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人”“心甘情愿的对朋友做任何事情”,包括一起逃课一起半夜从家里留出来在路边侃大山,接着到了大学的和很长一段时间的“愿意主动联系一起共度温暖时光”接着道现在慢慢的进入到“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如果不是看到这篇文章,我想我也不知道我在这几年慢慢的升级了很多次,终于第一次明白了为什么要记录自己每天的思考,这除了发现问题之外,还可以察觉到自己真正的在成长。
关于与朋友“共生”,我在最近尝到了甜头。以前的我,都是自己学习自己的,很少跟其他朋友交流,总觉得朋友们应该不会喜欢跟我探讨这些吧?2016年10月的时候,在得APP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学习以后,发现我应该跟朋友一起成长,就试着发送一些文章给好朋友,可惜经常她都不怎么感兴趣,当然我也不强硬推销,后来我又订阅了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我又试探性的发了文章给朋友,然后又聊了聊,结果她接受了!现在每天早上七点半左右我都准时的分享每天更新的课程并且简单的讨论一下,这个真的是巨大的进步。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平时一起吃吃喝喝买买,这些随便哪个人都能跟你一起做,而真正的好朋友更应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越变越好,这才算是“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