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前天晚上,考研成绩出来了,作为一个研究生马上要毕业的人来讲,考研于我而言,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很多人给我发了他们的成绩,这其中,就包括小C。
他的成绩不算差,近380分,但因为报考的学校是一所985高校,分数不过60的英语成绩,可能会被卡住。
他有点慌,准确来讲是很慌,应该哭过,然后找亲戚朋友求安慰。最后到我这里时,我没有怎么安慰他,建议先等等,搜集下信息,然后客观冷静地帮他分析了一下情况。
三年后的现在,听到别人的考研成绩时,我有点麻木,像一个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见多了“生死”,再遇到时,并没觉得有什么惊天动地。
我还记得当年和我一起备考的人,我们每天早起,相互鼓励,偶尔崩溃,经常哭泣。梦里有被吓醒过,在各种期待与挣扎中,消耗了太多热情。
很多人考上,我们共享欣喜;但还有太多人折戟,我们相顾无言。
安慰像一杯酒,借酒消愁,愁上浇愁。
于是当我以准毕业生的现状,回过头来看考研大军时,我不再有那么多冲动的感性了,但多了一些冷静下来的理性思考。
今天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考研失败后该怎么办?
先冷静下来
评估自己失败的程度
先对照报考院校往年的分数线,评估下自己的分数情况。如果分数很低,例如往年平均分数线360,你考了250,那就算了,调剂也不用考虑了。
如果你的分数还可以,在国家线和具体院校分数线没出来的情况下,只是自己觉得可能性不大,建议先等几天,打听信息,看自己是否可以过线。
例如上文小C的情况(分数还可以,自己觉得英语可能不过线),还有很多可能没法过目标院校,但过国家线应该没问题的同学(例如目标院校为985,招生少,竞争激烈)。
这里有两个可以对比的例子:一个是我之前认识的师弟,他报考一所985高校,最后虽然没考上,但是凭借自己的分数,最后调剂到了一所相对还可以的学校。
但是另外一个同学,他考了350左右,没考上目标院校,却过了国家线。但他因为从出成绩那天就自暴自弃,不及时关注信息,最后也耽误了调剂。
在结果已定的情况下,首先要把控好自己的焦虑,然后去评估自己的境况。
认真对待自己的成绩,挖掘它们的所有价值,毕竟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不容易。
过了国家线,准备调剂
没过国家线,考虑二战
这里提出了两种情况,调剂和二战,其实都是还想上学的情况。
第一种选择——调剂。这时的心理是虽有遗憾但还想上学,实在不想再受考研的罪了,所以如果有差不多的院校,就愿意调剂。
一定要每天关注调剂信息和院校信息,单自己关注还不够,还要多和自己的导员、关系不错的老师、师兄师姐联系,拜托他们帮你留意信息,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怕麻烦人,关键时候不用人情,什么时候用呢!
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再次选择的事情了,既然退了一步,就要多从城市、个人发展的角度去多考虑。具体考虑的思维模式,我待会讲。
第二种选择是——二战。这时的心理是放不下自己选择的学校,不愿意退而求其次,可以吃苦,只想圆梦。下这个决定也是不容易的,如果考虑几天后真决定要二战了,那就不用再看调剂了。
我之前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她第一年考北大没考上,然后坚定选择二战,在付出巨大努力后,第二年圆梦北大中文系研究生。
选择二战的同学,要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对这次失利的科目重点关照,二战的过程就是扬长补短的过程。既然选择了,那就做到最好吧。
一种不错的思考模式
以终为始
接触了很多学弟学妹后,我发现他们在考研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跟风,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考研。
考研都结束了,但是还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考研。问他们时,也只能吞吞吐吐地说别人都考,或者说自己本科不好,要么就是想找到好工作……
这是一种懒于思考,对自己不太负责任的行为。鉴于大多数都没想清楚,所以不做太多批评,然后提供一种个人认为还不错的思考模式——以终为始。
其实也很简单:先去想目标,想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然后用最终的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比如我再问一个同学他为什么要考研时,他几乎把别人的理由都说了一遍,半天没说出所以然。
我说:“在你的表述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别人觉得,但从来没听到过你自己觉得,你需要多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下。”
类似本科不好,想找好工作,想和优秀的人做朋友等等理由,其实可以归纳为一点:以后想过得更好,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更舒适的环境。
把目标或者目的落到实处,不要总整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只有当你认真思考清楚这些东西之后,你才能更好地做选择,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找好工作,想赚更多钱,就需要深入调查下自己选择专业所面临的就业情况,同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然后再去分析考研的性价比。
很多人在读完研究才感叹自己的专业就业难,当初干嘛去了?
最后说的一句
努力后的失败,不丢人
考研失败后的很多同学,短期内可能很难走出来,觉得低人一等,觉得抬不起头。其实再长大点你就会发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可能总是成功。
考研和直接就业,说到底没有高下之分,本质上就是两条路,之后走的如何,全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
读研只是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不一定会提升你的能力。同样,考上研的同学也没有高人一等,可能你会比之前混得还差,这一点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
读研期间我就见过很多三年全打游戏的人,也见过很多因为学校的舒适环境,最后变得傻乎乎,越来越软弱的人。
不要把考研当成逃避就业的选择,因为你未来早晚会就业。你更多需要的是勇敢,勇敢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做事原则,思考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社会市场结合的点。
毕竟到最后,我们还得靠实力说话,你可以暂时选择逃避,但不能逃一辈子。
去尽早工作也挺好的,你会在社会中得到历练,你会慢慢去与拖延对抗,与自己的矫情对抗,与短视对抗,与各种挫折和失败对抗……
好在我们年轻,摔倒了再站起来,还可以走得更好。成长的路,其实就是不断丢脸和自己努力去长脸的过程。
交给时间,时间会在未来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