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宣判了。
2020年11月,伴随着妈妈阿芳的悔恨,与全家的痛哭,“弑女案”审理终于落下帷幕。
妈妈阿芳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想来令人心痛。
案件的起因,竟然仅仅因为28元钱。
是这样的:
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小洁母亲阿芳回到家,怀疑女儿小洁偷了自己的28元。
气急攻心。
妈妈便让女儿趴在卧室的床上,用塑料板重重击打小洁大小腿后侧、手掌心等部位。
一次又一次。
女儿哭喊着,而妈妈只顾着发泄自己内心的怒火。
没过多久,那个12岁的可怜女孩,伤痕累累地躺在床上,晕了过去。
静悄悄的,没了声息。
经医生诊断,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母亲错误的暴力教育方式,生命戛然而止。
痛心的同时,更发人深省。
都说:孩子不打不成人。
然而,棍棒底下到底出了多少孝子不得而知。
酿出的悲剧,却令人细思极恐。
父母只是孩子的辅导员,不是惩戒官。
惩罚只是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父母泄愤的渠道。
最近,一段湖北妈妈因教育儿子,崩溃痛哭的视频,上了微博热搜。
视频中,母亲一边哭一边说:
“妈妈也是第一次当母亲,不是生下来就会。
妈妈也会伤心,也不想发脾气,也想跟你好好说话,可是你不听。”
原来,是这位母亲送孩子上课,因孩子不听话,而训斥了孩子。
事后,母亲心里既内疚又委屈,导致情绪崩溃,在车内痛哭,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于是,通过向孩子“袒露心声”的方式,让孩子谅解妈妈的同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看到妈妈伤心,听到妈妈说的话,孩子也红了眼眶。
承认了错误,并抱着妈妈安慰了很久。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既温和,又有效。
《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讲师马迪说过:
当孩子还打不过我们时,依然认为“可以”打孩子的人(无论什么原因),其实潜意识是赞同恃强凌弱的。
1966年,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博士,提出了“专制型父母”的概念。
专制型父母不仅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属物,对孩子高度管控,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上级。
所以,父母的命令孩子必须服从;一旦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父母就会“威胁”,甚至不问缘由就打孩子。
说到底,是将孩子对你的依赖,变成了你对孩子的专制。
我们总告诉孩子,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却用暴力来教育孩子,这是错误的示范。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亲和友善,尊重他人,同样是父母的必修课。
在《新警察故事》中,吴彦祖饰演的阿祖,可恨又可悲。
阿祖的爸爸是警察,从小教育阿祖都是拳打脚踢,甚至让阿祖带着手铐挨打。
心生怨恨的阿祖,将对父亲的痛恨和仇视,转移到了警察伸手。
因此,长大后的阿祖,他找了几个同伙,一起开启了杀警游戏,死伤无数。
最后,被逮捕之前,阿祖在父亲面前选择了自杀。
阿祖的暴力以及反叛,与父亲长期的暴力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父亲的专制、打骂,也造成阿祖心灵的扭曲,最终成为杀人狂魔。
2014年美国《儿科》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
对于孩子来说,他是否认为“打人是可以的”,或者长大后是否打人,最强的影响因素,就是他小时候是否被如此教训过,以及被体罚的频率。
简单来说,就是体罚生体罚,暴力生暴力。
2013年10月21日发表《儿科》的研究论文显示:
5岁前被母亲打屁股的孩子,到9岁时行为不端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
而父亲打屁股的频率,则与9岁时语言发育程度相关。
打得越多,越迟缓。
而且这种不好的影响可以持续十年之久。
简单来说,就是学龄前孩子越打越笨。
不仅如此,年幼的孩子被父母打,不但不会认识到错误,反而会认为,暴力是一种正当的手段,长大后更倾向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经常打孩子,还容易引发幻想、噩梦、分裂、神游等心理问题。
所以,打孩子不一定解决问题,反而会滋生新的问题。
教育道路千万条,打孩子一定不是最好的一条。
作为一个宝妈,情绪上头也是我的日常。
一次,孩子吵闹要去游乐园,不肯上课,一翻哭闹下来,还吐了一身。
我当时特别生气,但转眼看到儿子求助的眼神,我冷静了下来,并且问自己:
除了发火,我真的没别的办法了吗?
冷静下来的我,耐心询问才知,孩子只是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在约定周末一家人去游乐园之后,孩子很开心地去了学校。
都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可教育孩子不是“非打不可”。
根据《人民日报》提出的黄金教育法则,孩子不听话,父母可以惩罚孩子,但必须牢记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尊重原则。
在生活中,你很想打孩子的时候,往往是不能打的时候,因为你有愤怒。
首先,各自离开冷静,应当待情绪平复后,再来面对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
之后,问清事情的来由。让小孩子自己去叙述刚才发生的事情,给足孩子时间让他慢慢说;
同时家长也要站在小孩子的视角和立场去思考这件事的对错,与孩子一同找到错误原因。
第二,自然惩罚原则
首先,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与孩子有语言交流,
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
之后,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邀请孩子参与制定弥补措施。
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承担自然后果,同时不让孩子感觉被抛弃。
比如不能去玩,但是父母可以陪着做作业。
比如,孩子玩电梯,给居民添麻烦,可以让孩子站在电梯口,向住户道歉。
诸如此类,既可以让孩子吸取教训,又可以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第三,南风原则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知错就改,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想要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最好的办法“立规矩”。
父母事先与孩子商定好,如果犯错,按规处罚,由自己承担后果。
并且让孩子自己参与制定惩罚措施,让孩子牢牢记住自己承诺。
一旦犯错,父母惩罚孩子是因为触犯规矩,而不是因为情绪。
这是在给孩子“做规矩”,教导孩子言而有信。
尊重孩子的同时预防犯错。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中兵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教育路上,我们要谨记,在教育方式优先等级上,打孩子一定是下级。
教育必须伴随爱,惩罚必须有的放矢。
别让打孩子成为惯性,失了本性。
愿每个父母,都是孩子心中最柔软的春风。
-End-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