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 克里斯蒂娜•贝克•克兰《孤儿列车》
不得不说,这是我看得最快的一部小说。总会很轻易地置身到小说描述的那个场景之中,用一种悲悯的心情在故事情节中游走,游走,湿了眼眶……
小说以历史为背景,让人觉得有厚重的真实感。运用双时间轴展开: 2011年的莫莉,一位用另类装束来隐藏脆弱内心的十七岁哥特式少女,和一位九十一岁的薇薇安,1929年只有九岁踏上孤儿列车开启苦难之旅的故事之间转换。画面感很强的小说,两个不同时代的孤儿互相的理解、认同、怜惜,走进彼此的世界,轻轻抓起那双冰冷的小手,用残留的温度,慰藉那颗善良、敏感、命运多舛的灵魂。
她们的交集出现在莫莉在书店偷了一本书破旧的《简爱》而被判5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可笑的是,没过几天,班级里每人都发了一本《简爱》),所以在杰克——她生活中唯一值得信赖的男朋友的妈妈介绍下到 一位富孀薇薇安家里去收拾阁楼。整理薇薇安的阁楼箱子的过程中,听她讲述她九十一年的生命历程。薇薇安看似镇定、平淡的叙述却揭开了一段世人鲜知的往事——孤儿列车。
薇薇安踏上孤儿列车开始一生的颠沛离乱是在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政府不断的裁员和缩减开支令美国人生活日益艰难和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参战这一系列史实的大背景下开启的。薇薇安是跟随家人,被祖父母送上去美国的船寻找“美国梦”的爱尔兰移民。到纽约后,幻想抵不过现实,生活的艰辛终于在一场大火之后疯狂撕咬着薇薇安弱小的身体和心灵。失去父母,失去兄弟,失去妹妹,她和一群孩子踏上了孤儿列车之旅,以期能够在每一次停靠的站点上让别人把自己带走:做劳力,做佣人……“往事最好不要提起遗忘是见效最快的良药”。从一个九岁的孩子的脑海里浮出这句话时,我的心脏狠狠地抽搐了一下。在长途的跋涉中,她结识了“德国仔”。分别的时候,“德国仔”向她约定以后要找到她。在让人痛彻心扉的故事中难得一见的一份美好!终于,很多次的停靠以后,她终于被收留,结果如我们所料迎接她的是一路的颠沛流离:从一开始的粗使丫头的多萝茜到在当作廉价劳力的格罗特家里险遭侵犯,剥夺上学的权利,再到在墨菲夫人的帮助下遇到了尼尔森夫妇,以薇薇安——他们去世的孩子的身份生活。以致后来再遇见“德国仔”,结婚,“德国仔”战亡,生子,遗弃:孤儿,生命的往复!
随着她的生命轨迹一路跋涉,孱弱的身躯历尽磨难。当看到她辗转被索伦森先生送到穷困潦倒、孩子成群、父亲失业、母亲不肯起床的格罗特先生家里时,她能做的是照顾孩子的廉价劳力。但是可以让她读书。在她十岁生日那天,学校里的拉森小姐安排孩子们给薇薇安唱生日歌,送上房东做的一块葡萄干面包,她只轻轻地咬了一口就感觉回到祖母温暖的小屋和暖意融融的炉灶。我终于忍不住,泪水肆意流淌。历尽磨难,还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想是祖母送给她的那条挂着克拉达十字架的项链,在这条路上一直陪伴着她,赋予她:爱、忠诚和友谊。人,是需要信仰的!
慢慢地,她的红头发慢慢变成褐色,寓意着她的生命也开始变得愈发美好起来。十九岁的薇薇安命中注定般重逢了一个生命中失去——得到——再失去的人:“德国仔”。
“过去十年你遇到的最妙的事情是什么?”
“再次遇到你!”
“这个不算!”
“第一次遇到你。”
“你不知道我曾经多少次在人群中找你,也不知道我曾经多少次以为见到了你的背影。”
相同的遭遇,一样的苟延残喘,情话说起来也是让人泛着泪花!生活的磨难让薇薇安习惯习惯伪装,习惯感同身受。但与“德国仔”重逢,爱情的忠诚,让她内心的春天重新向外生长,蔓延。而终于还是失去挚爱,这股冰冷的绝望只有莫莉能明白。
在莫莉帮助薇薇安整理阁楼的过程中,随着箱子一个一个地打开,回忆的绳索慢慢将往事拉回到眼前。两个有着相似命运的人在往事中慢慢自愈、慢慢疗伤,情感的绳索越绕越紧!小说的最后呈现了欧式大团圆:莫莉学业给她带来了惊喜,薇薇安在莫莉的帮助下找到了当年她怀抱着的“卡迈恩”,而且他过得很让人欣慰;以为夭折于火灾的妹妹梅茜被人收养了;而她的女儿:梅茜竟然也被莫莉找到了……开放式大团圆的结局我会觉得她稍显仓促!大概作者也是希望让小说能给读者带来一丝希望吧!
小说给我了千头万绪,细腻的笔触让我恋恋不忘。抛开战争、社会经济的那个令人沉重又无可奈何的背景,我总是能看到那个虽然已经是伤痕累累,身形消瘦的薇薇安站在临海的窗户前,深邃的眼睛遥望着大海,手指轻轻抚慰着胸前的克拉达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