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第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你恐怕永远也想不到,你带着情绪下的斥责,谩骂,讽刺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直到有一天,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他们弱小的身体。
去年,一名九岁孩子跳楼自杀身亡,他留下一封简短的遗书告诉奶奶: 我不小心把学校玻璃打破了,我知道事情做错了,我选择跳楼谢罪。
经调查,这个九岁的小男孩,不小心将学校的玻璃被打破,需要赔偿600元,孩子不敢告诉家人,就选择了极端方式来谢罪。
这张满是错别字的纸条足以说明这个孩子的稚嫩,没有人能想象他拿起笔写下这封“遗书”时,是怎样的心情。 但可以确定的是, 在孩子的心中,撞碎一块玻璃要受到的“惩罚”,竟然战胜了从17楼一跃而下的勇气!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2018年6月,北京大兴区某小区一位八岁单亲男孩跳楼,原因是没赶上校车被爸爸骂了。
2018年年底,某地小学生跳楼,原因是他发现充电器冒烟,捂进被子,被子烧了个洞。
这些孩子并不懂,在家人眼里,他们犯的小错误,怎么比得上他的生命重要?但是,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早已埋下了种子:我犯错了,我罪不可赦。
作为父母,恐怕也不知道,自己的语言竟然给孩子带来这么致命的伤害!
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有的人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的人选择结束别人的性命!
12岁的小男孩,带着6岁的小妹妹一起玩耍,在爬木架时,小女孩不小心摔了下去,当场昏迷。
男孩慌张地从木架上爬下来,看着躺在地上的小妹妹,心里十分害怕,害怕回家被父母惩罚。
“如果小妹妹醒来去告诉爸爸妈妈,我一定会被揍得很惨的!”
“电视里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如果小妹妹死了那就没人知道了,爸爸妈妈也不会惩罚我了。”
于是,男孩捡起附近的一块木板,用力地挥向小妹妹,一下,一下又一下,直到把小妹妹活活打死,并把尸体藏在了废弃的土房中。
1
这些错误每个家长都在犯
身边的父母经常和我抱怨:
“我家孩子特别胆小,什么都不敢尝试!”
“我儿子特别懒,在家什么家务都不帮我做!”
“我家娃没自信,在外人面前啥也不敢说!”
“我儿子骗我,考不好的卷子竟然自己偷偷签字!”
这时候,我通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家孩子犯错时,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家长们的回答无外乎几种:
训斥、指责:
“你怎么回事啊!” “再这样小心我抽你!” “滚开,你这不省心的孩子!”
侮辱,否定:
“你可真够笨的,这点事都做不好!”
“别人都行,就你不行!”
讽刺,阴阳怪气:
“你可真能耐啊,之前告诉过你不听,现在满意了?”
如果每次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都是这样回应,那就不要怪孩子胆小、没自信、爱骗人了!
知乎上,网友们也纷纷晒出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与感受,有的在“搞砸”事情之后,在父母家人的陪伴下,找到了正确的纠正方法,而更多的网友则是在袒露自己内心的恐惧、轻生的念头以及回顾童年的无奈。
“我妈说如果你再被叫家长就抬着我的尸体进去”,哪个孩子看到这样的话不会吓哭?还是从亲妈嘴里说出来。这一刻,在孩子的稚嫩眼里,他们会觉得: 自己的性命一点都不值钱!
孩子犯错后,让他“怕”,这样并不利于下次改正, 而是逼孩子学会了“逃跑”和“撒谎”
父母的训斥,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 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胆小。
这个爷爷真是“智者”,不动声色的方式,却让孩子明白了道理, 主动承担责任。
孩子犯错后,心理极度害怕,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爱,给这位爸爸点赞!
我们有时候会责怪孩子脆弱、玻璃心,我们说孩子输不起、惹不起。 然而在他们并不广阔的世界里, 那些“搞砸”了的事情以及父母灾后重建的办法,足以碾碎世界所有秩序。
2
孩子犯错,你应该开心
孩子犯的错误多了,说明他长大了,接触的东西多了,你应该感到开心!在你怀里的小宝宝会犯错吗?当然不会!
孩子会爬,会走了,手能触及到更多物品了,他们开始惹麻烦:碰掉桌子上摆的花瓶,打翻妈妈心爱的化妆品,这些并不是孩子在“干坏事“, 他们是在试探这个世界,慢慢的,他们就知道边界在哪里,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孩子上了幼儿园,有了丰富的社交活动,他们可能会开始攻击别人,抢别人玩具,推搡别人,这不代表他是个“坏孩子”, 他在体验一个“小小社会人”的边界感,不停的冲突,让他学会了和同伴相处,学会了解决问题。
孩子上学了,开始学会和父母顶嘴了,这说明孩子开始独立思考,有了思辨能力。每次孩子跟你顶嘴的时候,他们都在飞速转动自己的小脑瓜,绞尽脑汁想要说服大人。而这种时候, 就是孩子大脑飞速运转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越来越聪明!
当你的认识开始转变: 从“孩子犯错是故意的”,“他太笨了”,“他什么也不行”,到“他犯错是在成长”,“我需要借此机会和他沟通”,你的态度就会不自觉产生变化,从控制不住的愤怒,恼羞成怒,会慢慢变成冷静思考,帮孩子一起找到问题,并解决。
3
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动机
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实在是太讨厌了,有时候感觉他是故意惹怒我,不骂两句,根本没用!
我们有时候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们的心思非常细腻,也非常敏感!
有一次,小莉带着儿子去看望刚出生没多久的表弟,儿子开始表现很好,给弟弟准备了许多玩具,路上还一直高兴的说要陪弟弟玩。
等到了后,大家看到可爱的小宝宝都爱不释手,抢着逗小宝宝玩。不一会,旁边屋子发出很响的关门声,而且每隔几秒就发出一声巨响,小莉出去看,原来是儿子在那里使劲撞门,便没好气的说,“你干嘛呢,怎么不过去看小弟弟,在这里捣乱!”说完没几秒,孩子大哭起来,边哭边嚷,“我想回家,不想在这里了。”小莉又急又恼,实在没辙就拿出 威胁大招,“你再这样,咱们立马回家,这一周你都别看动画片了!”
小莉和我诉苦,她觉得6岁的儿子实在太难搞了!
我问小莉,你有没有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反差那么大?去之前高高兴兴,到了后却摇身一变混世小魔王。我给她留了一个作业,让她回去问问儿子那天发生了什么。
果然,在小莉耐心的沟通后,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去之前,小男孩确实很开心,但到了后,发现妈妈,还有平时最宠他的姨妈,姨姥姥,都只顾着看小弟弟,忽略了他。他心里很难受,很伤心!
你看,孩子犯错,如果你不了解背后的动机,不了解孩子的苦衷, 很有可能给他贴上“不懂事”的标签,而且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4
孩子犯错,第一时间怎么做
(1)关心的问孩子发生什么了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犯错误,会脑袋“嗡”一下,气血上头,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先发泄自己的情绪,质问或者责怪孩子。
我们应该先问问孩子发生什么了,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这样会让过孩子觉得是被尊重的。也可以抱抱孩子,让受惊的孩子冷静下来,这样孩子觉得,虽然犯错了,但是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2)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
如果孩子是故意犯错的,那么一定会有背后的动机。比如故意制造噪音,大声哭闹,可能是想让爸爸妈妈多关注他一些。孩子说谎了,那他八成是觉得说了实话,会受到惩罚,觉得说谎付出的代价比较小。
了解到孩子背后动机,你就能更理解孩子。就像大人之间的相处也一样,如果你知道对方的错误是“有苦衷的”,你会宽容,原谅。
(3)给到孩子建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拿出来数落孩子,我们最好和孩子就事论事。犯了错误,有什么补救方法,下次如何避免。摔了一个花瓶,应当怎么办?可以让孩子擦一周地板,或者帮妈妈刷一星期的碗,也可以给几个选择,让孩子选。
美国心理治疗师Jenise Harmon说: 若孩子不是主动道歉,这样的认错就没有意义。对孩子有理有据的惩罚,既让孩子懂得了承担责任,又心甘情 愿作出弥补。一切都是在孩子自愿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看过太多孩子会在父母的“威严”之下被迫认错,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相同的错误以后还会犯。
(4)给孩子做榜样
《妈妈是超人3》第一期节目中,邓莎家有这样一幕:姥姥看到浴缸里有塑料玩具,非常生气,质问:“是谁放进里面的?!”
一屋沉默。
姥姥提高声量,又问了一遍。 最终大麟子憋不住了,懦懦的说了句:妈妈。
明明是两个人一起做的事,全部甩锅给了妈妈。对于自己的错误,很少有孩子爽快的承认“是我干的”。
人在压力情境下,会自动激活心理中的应激反应系统,而这个系统提供的解决方案无非两个:一个是逃避,一个是战斗。过于激动或愤怒的情绪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容易让孩子把我们误当成“敌人”。
面对敌人,因为害怕,孩子最常采用的策略就是在身体与心理上双重逃避: 矢口否认犯过的错误,同时一步一步后退,试图与家长保持安全距离。
对于大麟子撒谎,邓莎在接受采访时说:觉得大麟子胆小,没有担当。但实际上,那个场景下,怵于外婆"虎威"不敢认错的不只是大麟子,还有邓莎自己。
你看,就算是成年人,面对愤怒长辈的压力质问,下意识也是选择"逃避",何况孩子呢?
同样在第三期,处于比较轻松的环境,大麟子的表现就非常亮眼。母子俩外出游玩后归家的路上,接到了来自姥姥的电话,质问家里惨不忍睹的卫生状况。这时母子俩的情绪状态都很不错,而且跟姥姥还隔着个电话,压迫感小了许多。妈妈先行给出了解决方案:回去我收拾。紧接着大麟子也表现出勇敢担当,主动扛锅:是我搞的!是我自己搞的!
要想孩子认错,前提是让他明白:错误不可怕,认错不可怕,改错也不可怕。轻松的氛围,孩子才能更认同这些不可怕,进而才能迈出认错的第一步。
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 如果自己面对错误都不敢承担,逃避,扪心自问,怎么能要求孩子呢?
美国托德.帕尔在《犯错没关系》一中提到:小孩对待错误的方式都是从父母身上模仿而来的。父母如何对待错误,孩子便会如何对待错误。如果父母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小孩也会如此。
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曾说:人类是以不断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允许孩子试错,意味着在谋杀孩子的生命力。
最好的成长,便是让孩子大胆地试错。
当孩子犯错,你会怎么做呢?快来在留言区,和我们互动吧!
△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