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的段子像高原上来去自由的风,今天还西北的吹着,没准明天就开始东南地刮起来。翻到弃置了很久没用的QQ账号,登录上去,签名栏赫然挂着几年前自认为热血激情的一句话:“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学生时代往往迷恋“天才”,学校里接受众人艳羡目光最多的通常不是最漂亮的或者家境最好的,而是看起来丝毫不费力就能拿到全年级第一的那个人。明明一同上课睡觉,晚上挑灯躲在被窝里看小说,甚至一起翘课去上网打游戏,可是期中成绩贴出来,长长的名单上,他在第一位,而你却要从后面倒着找自己的名字。物理课上的公式,化学的分子链,生物课的DNA,你把笔转飞了三次都没找到解题的思路,他几笔却已经写上了答案。我的学生时代最绝望的不是死活做出不来的数学题,而是绞尽脑汁终于做到还剩下两道压轴题时,有人已经做完交卷了。
时过境迁,我已不是当年的只识好好学习的学生,与这句话的重逢让我有些面红害臊,急忙点击修改,将它撤了下来。慢慢脱离用做题来排等级的生活以后,渐渐明白所谓的“拼尽全力”跟“毫不费力”之间的分别并没有那么重要。费不费力是你自己的事,与旁人的眼光没什么关系。可以慢,可以错,可以走弯路,但只要能到达终点,所有的路都可以尝试——尽管殊途,同归就好。
论真起来,越努力越幸运这句也不是什么真理。毕竟社会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出“努力”程度跟“幸运”成正相关的数据分析图。但搜罗一下周边的例子,还真的发现那些努力的人实现了心心念念的梦想。
大学时的室友F,每天全寝室第一个起床出门,最后一个回来休息。早上第一节经常有课,等我们吃完早饭晃悠到教室,并自以为强过那些起床失败拎着早饭到教室,更强过迟到旷课的同学时,她已经静静坐在教室带着耳机听完一套雅思英语考试的听力了。
大学最讨厌也最害怕的是考试周。学校一般会提前一周停课给大家复习,这一周是怎样地狱的一周啊:自习室憋闷的空气人满为患,图书馆门前排成长队等待着一开门就冲进去占座的学生,没有背书的地方就站在教室走廊里小声读,一遍遍重复那些庞大冗杂无法被吸收的句子。而室友F通常会在我们还在为第一门考试复习得天昏地暗之际就已经开始为第二场考试复习,淡定的说一句“也就看了三遍左右吧”。留下其余的我们面面相觑。
她开始领先并把众人甩得越来越远,并在毕业那年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不知道她吃过多少苦,我只记得在每一个我与被子相亲相爱的早晨蹑手蹑脚轻轻爬下床的她,略带着寒霜的北方冬夜她带着围巾帽子放下书包赶在熄灯之前洗漱的她,和那个在大家都嚷着要减肥时却只有八十几斤的她。就连申请学校的文书都是她在香港大学交流时在期末考试的高压之下连夜赶出来的。把全部精力耗在认真做事上的人是吃不胖的。
我也是曾经自诩运气好的人。从初中考去重点高中,刚好比录取分数线高出一分;从高中考大学时又压线进了一所985学校;保研时我们班原本有8个名额,到我们这一届学院多分了一个名额的指标,而我就是那第9名。
自称“努力不够,运气来凑”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幸运不再降临会怎样。不知何时开始,大概用光了好运额度的我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雅思考试口语差0.5分到不了申请学校的录取分数线;360分合格的司法考试,我却卡在354-359分尴尬的分数段里,上不去下不得…那段不顺遂的日子令我沉沦了很久,不上不下的偏差似乎精准的在提醒我,见难就收,转而将希望寄托于运气的我,什么都做不成。运气是最虚无缥缈难以探寻的事物,转发锦鲤、生日愿望、烧香拜佛,并不管用——都不如踏踏实实地复习时多看几眼书,多练几句口语来得让人心生底气。
你要问我还信不信“越努力的人越幸运”,我还是要斩钉截铁地回答相信的。但请把它仅仅当成一个只会锦上添花的朋友吧,当你要去一个地方,快步走在路上无暇旁顾时,你所经过的人会侧一侧身为你让路;同理,当你一心一意地想要做成一件事,奋不顾身为它奔走时,好运大概也会听到你的心声,来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