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两位中国作家(何为/韶华)的日本北国之旅

前些日子,有闲暇空余的时间,来整理去年9月闽西之行的照片,同时在博客上写《闽西印象》之博文。闽西之行曾经踏足上杭,到访过位于上杭县城区内、汀江畔的临江楼,也因此而了解到福建作家何为曾为此楼写过一篇名为《临江楼记》的著名散文,而这篇文章又因它是粉碎“四人帮”之后那一个新时期新阶段的第一篇抒情散文而被载入文学史册。

知道作家何为这个人,是因了他的《第二次考试》那篇文章。1977年夏季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将他的这篇文章用作考生作文改写的范文材料(改写成800字的文章)。

这篇写于1956年秋天的散文,在1956年12月《人民日报》的副刊上发表后,曾经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1958年被收进国内初中的语文课本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课本,还被改编成广播剧、广播小说及电影等,并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八十年代中期,曾经在福州的新华书店买过何为所写的一本游记类书籍,书名叫《北海道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定价:1.10元)。那一阶段,还在念书的我总有多出的时间可以去逛书店,去旧书摊搜寻下架打折的书籍什么的。然而,由于所买的书籍太多,这本书买了以后,其结局是没空阅读而将其束之高阁。 

图❶


图❷


图❸


图❹

为了更多地了解作家何为的情况,除了在百度上搜索与其有关的文字资料外,还把束阁已久的《北海道之旅》一书给找了出来,开始阅读。

作家何为,生于1922年,屈指算来也有88岁高龄了。他在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回到儿时生活过的上海,现在定居在上海新乐路老弄堂常见的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旧式祖居里。因夫人已先他而去,他目前是一个人独居上海,生活上是雇请保姆照顾。

图❺作家何为,图片取自网络。

老人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何亮亮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后又考取了中国社科研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因夫妻关系定居香港。现在是香港凤凰卫视名嘴、著名时评人。女儿在日本,另一个儿子也在香港搞装修。

晚年的何为先生因患眼疾(眼底黄斑病),文章已很少写,主要为《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的名人专栏每月写一篇随笔,这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自1996年以来已发表了百余篇文章,《新民晚报》还将这些文章结集为《纸上烟云》。 

何为先生的祖籍是浙江定海,1943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这是一所教会大学。他在1937年15岁那年,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路》,1940年出版了第一本集子《青弋江》。早年他主要从事新闻(记者)和电影文学剧本的编辑工作。1958年因支援福建电影制片厂的创建而从上海电影制片厂调入福建,担任编辑组长等,业余仍从事文学创作。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文学创作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年轻的时候,他也在文学作品上尝试过很多品种,包括电影剧本,还有话剧、小说、诗歌等等,最后感觉自己个人的性格、气质、爱好比较适合写散文,就坚持了下来。他创作的量不多但却很有影响力,如《第二次考试》、《临江楼记》、《千佛山上的小树》等。出版过10余本的散文结集,其中《何为散文选集》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在福建期间,担任过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顾问等职。

80年代之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伊始,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了。有鉴于过去文化交流通常只局限于日本的几个著名城市,经中国作家协会和亚非作家日本委员会多次商讨,认为两国作家间的交流,要用比较长一些的时间,深入到日本民间去,和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搜集写作素材。在日本,这种方式称之为“取材旅行”,而中国的通常习惯说法是叫“观察体验生活”。这种以较长的时间进行采访的旅行体验方式,在这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1981年5月,由中国作家协会选派时任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何为先生,辽宁作家协会副主席韶华先生以及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日文翻译陈喜儒先生共三位组成中国作家访问团,开始了他们50余个白昼和黑夜( 1981年5月20日至7月18日)的日本北海道“取材”之行。

此次两个月的旅行,具体实施单位是亚非作家日本委员会和日本北海道新闻社。作家访问团在日本(东京、北海道、神奈川县藤泽市)期间所参加的活动有110余项,所接触过的日本人士有250余位。他们观察和了解了日本社会,认识和结交了日本朋友,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了实实在在的一些事情。

旅行结束归国后,何为先生写了《北海道之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月结集出版。而作家韶华则写了《北海道纪行》,在1982年8月旅行结束不久就由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1982年8月第一版,定价:0.52元)。

作家韶华所写的这本名为《北海道纪行》的书,通过当当网已无从买到。幸好这类旧书籍均可以从孔夫子旧书网(www.kongfz.com)上购得。这两日,从网上所购的该书已到货。书价4元,加上运费4元,区区8元之价格就可以得到这本年代有些久远且已绝版的书,自己则是很为知足了。

对作家韶华,的确不是很了解,也没有看过他所写的书。 

图❻


图❼


图❽

关于作家韶华,从网上资料得以了解:

韶华,原名周玉铭,1925年生于河南省滑县一个农民家庭。只读过四年半书。在身高才有步枪那么高的时候,参加了八路军。当过宣传队员,连队文化教员和随军记者。土地改革下了乡,抗美援朝过了江。在转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任职体验生活,参加修建辽宁省的大伙房水库和清河水库。写过《浪涛滚滚》、《燃烧的土地》、《过渡年代》、《三角红黄白》、《你要小心》、《身边人物志》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及寓言集《新聊斋夜话》和随笔选《谈天说地集》,纪实长篇报告文学《说假话年代》。曾任辽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在第四次中国作家会员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96年在第五次中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聘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

主要著作:长篇小说:《燃烧的土地》1956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沧海横流》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浪涛滚滚》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过渡年代》(上、下卷)198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茅盾评点本 浪涛滚滚》199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三角 红黄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寻找悲壮》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丛书。中篇小说:《深秋》1983年《春风》、《疲劳》1994年《芒种》、《族长之死》1994《海峡》、《小行星会议——平安无事》、《糊涂姑娘荒唐事》1993年《海峡》。短篇小说集:《荣誉》1950年东北新华书店出版,《战斗中的友谊》1951年东北新华书店出版,《沸腾的山谷》1960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巨人的故事》1961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身边人物志》作家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韶华小说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你要小心》1981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韶华卷》(当代名家新作丛书)“海峡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北海道纪行》198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随笔选集:《谈天说地》1995年5月,群众出版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集:《银河群星》1995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爱国华侨企业家潘洪江》1993年香港出版社出版,《说假话年代》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丛书。寓言集:《风筝和雄鹰》198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新聊斋夜话》1995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主编策划的四卷本历史故事集:《腥风血雨话宫廷》。其中《上书》《舌头》等被译成前苏联及东欧多国文字。《在上边和下边》被译成日文。另有多篇寓言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

获奖作品:《过渡过年》获辽宁省一等奖,《你要小心》获“十月”一等奖,寓言集《新聊斋夜话》获“金骆驼”奖,《三角红黄白》获1992年东北三省“荣誉奖”。

图❾作家韶华,图片取自网络。


图❿

中国作家访问团的随团翻译陈喜儒先生,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业余创作、研究译介日本当代文学作品。曾三次陪同巴金访问日本,1990年他作为巴金的外事秘书、翻译,陪同巴老去福岗领取了“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

陈喜儒,吉林乾安人,1946年农历7月30日出生。1968年毕业于大连外语学院日语专业,1971年在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公司亚洲处任日本科翻译,1977年至1979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过,1979年夏天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部,任翻译,其后曾任亚非处副处长、处长、中国作协台港澳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84年参加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现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散文集《异国家书》、《心灵的桥梁》、《东走西看》、《关东杂煮》、《樱花点缀的记忆》等。译有《雪娘》、《花葬》、《婉容》、《李香兰之谜》、《泥流地带》、《皇后泪》、《流浪王妃》、《窗边的阿彻》、《从中学生到名演员》、《五颜六色的图画》、《冰点》、《千曲川速写》等日本中长篇、短篇及散文等。主编有《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名著精选》五卷、《立松和平文集》三卷、《日中战后关系史》、闲趣丛书《烟酒瘾》等。

图❿+❶作家、翻译陈喜儒,图片来自网络。

看过何为先生的《北海道之旅》,又接着看韶华先生的《北海道纪行》。虽是相同的旅程记事,但两位作家在其文章结集的表现方式上,却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许是因为何为先生喜欢散文这一文体且也擅长散文写作,因此他的文章结集中的19篇文章(不含作为代跋的《北海道·东京·藤泽》),是择取此次旅途中的若干感触较深的景物事,有感而发,下笔成章。或写人,如《丹顶鹤》,写平凡敬业的钏路养鹤老人高桥良治;或写景,如《松前的樱花》,写作者在松前,无意多看德川幕府时代的史迹,而是要一心去探寻北海道的报春花~松前樱花的芳踪;或叙事,如《北海道开拓者的踪迹》、《百年历史小学》等。

而韶华先生则是采取日记体的形式,根据时间顺序,逐日记录。而这得以让读者对作家访问团的全部行程安排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作家访问团的此次日本之行,除在东京和神奈川县的藤泽市进行过短暂的停留外,在将近二个月的时间内,其行程的大部分是在北海道这个周边环绕着日本海、太平洋、鄂霍次克海的北方之岛度过的,故堪称地地道道的“北海道之旅”。整个旅程以札幌这个日本的“北国之都”为起终点,其旅行足迹所至遍及北海道地图上大部分的点和线。从最南边的城市函馆到最北端之地稚内,从最西边的小樽到最东边的根室海峡,从腹地城市旭川到太平洋之滨的钏路,访问团走过了北海道东西南北大小不一的城市和乡村。诚如何为先生所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横跨了整个北海道。广阔草原上的牧场,浓淡不一的绿色山林,阡陌纵横的田野,幽幻如梦境的湖泊,烟雾缭绕的火山遗迹,迤逦海岸线上的港湾,色彩斑斓的农舍屋顶等等,无不带有迷人的北国风光”。然而,不仅仅是北海道特有的北国风光给作家访问团的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在北海道,作家们处处感受到了北海道人的友好情谊,在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他们或在札幌南郊的定山溪温泉疗养胜地“道新庄”小憩,专心撰写旅途游记文章供《北海道新闻》连载;或在浅茅野、大野町的农家停宿,真实体验北海道的乡村生活;或到日本城市公司职员、医生的家中住宿,感受日本打工一族的日常起居生活;或在阿寒町阿依努族乡村旅舍小住,了解日本这个唯一的少数民族所面临的“是按阿依奴族生活方式生活下去幸福还是按日本的现代生活方式生活下去幸福?”的两难选择与苦恼。作家们在北海道与各界人士认识交往,他们当中有文学同道作家三浦绫子、村冈圭子、星滋子、诗人反怖阳子等;有专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京都大学教授竹内实;有爱好文学的钏路文学社团会员;有具百年历史的园山小学的校长和学生;有心地善良且对日本侵略中国深感内疚的普通的钢铁工人;有纯朴憨厚的乡村农民;有普通的公司职员、医生;有倡议这次文学取材旅行的组织方日本亚非作家委员会的清水正夫、秋冈家荣、丰田正子以及活动行程的具体安排者北海道新闻社的北洞孝雄、片冈繁荣等日本友人。了解是友谊的基础,通过与北海道各界人士的交往,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了解到了日本社会的一些真实状况,达到了访问的目的。

在北海道西边的小樽市,作家们还专程拜谒了小樽的文学馆和文学碑。因为小林多喜二(1903-1933)这位日本革命作家就生活在这个北方的海滨小城内。他的代表作《蟹工船》以色调奇瑰的北方海洋和海上劳工的真实生活震撼着广大的读者,发表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中国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在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滨,作家们躬逢其盛,参加了每年7月17日的聂耳纪念祭。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者、作曲家聂耳的“终焉之地”,作者拜谒了1965年重建的聂耳纪念碑,以表来自祖国的亲人对这位殁于东瀛的时代歌手的崇高敬意。

从作家的笔下可以看出,作家们对北海道的印象是美好的。何为先生在《札幌浮世绘》印象篇中,将东京比喻为“一个浓妆艳抹珠光宝气的贵妇人,竭尽奢华炫耀之能事,却掩饰不住厚厚脂粉下的俗气。”而札幌,则“有如进城不久的农村姑娘,虽然穿上了时髦装束,一身打扮也是欧美式样,可是仍不失刚健婀娜的天然本色。”因为“札幌的天空比东京空阔,城市东北部有广漠的大平原,丰平川流向天际,狩稻山的积雪峰巅举目可见。”并且札幌的城市格局是以日本京都为蓝图,而京都建筑又是仿照中国的长安古都来建造的,其城市的街区是四方整齐的。铃兰花是它的市花,紫丁香是它的市树,布谷鸟是它的市鸟。春末夏初,铃兰花开的时节,晴朗的北国蓝天高空中,时或传来布谷鸟的声声啼唤,仿佛宣告北海道的播种季节来临了。在札幌,作家深深感到自己的确是读到了一首明媚清丽的“北国之诗”。

何为和韶华先生都是20年代出生的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他们的少年和青年时期,都曾经历了日本侵略中国这一段让人不容遗忘的历史现实。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们了解和深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因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积贫积弱遭人欺辱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初,有机会走出国门去,深入到一水之隔的东瀛之国,亲眼了解和观察到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对于自己的祖国和日本在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方面乃至国家整体实力之间存在的差距,我想他们定是感触良多,恨不能光阴能倒转十年,重新开始。他们是衷心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殷切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实现国强民富。殷殷之情,溢于言表。这从他们的访日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时至今日,历史的年轮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出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已等同仰或超出日本。同时它也意味着如今尚健在但已老去的两位作家当初在访日期间许下的愿望或期冀的奇迹今天已经实现和产生。

在日期间,作家们通过与日本作家、教授及文学爱好者们的交流,了解了日本作家创作和生活的一些情况。在日本,日本的文坛名流多半聚居在东京,地方作家成名后大抵都向东京迁移。因此,在东京,著名的作家或以写作为生的专业作家是比较多的。由于靠写作谋生,压在他们身上的生活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为了发行量,有时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写一些迎合市场需求的应景作品。如旭川的日本北海道女作家三浦绫子,以多病之身,每月必须写出供四家杂志发表的长篇小说连载的字数,必须为完成数量而不断工作,其生活状态是很辛苦的。而地方的作家,只有得到全国的承认,才能成为专业作家。由于日本商业化程度较高,专门发表文学作品的刊物太少,致那些业余或地方作家要发表作品的难度很高。但地方作家由于都有一定的职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不靠稿费吃饭,因此其所写作品相对会比较严肃。相比日本作家,访日作家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作家们的地位和生活际遇的优越性。特别是地方作协,有众多的文学期刊可供业余作者发表作品,且还通过文学讲座、举办讲习班等举措,培养青年作家。其良好环境,非日本这个商业化高度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可比较。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关于是否要废除中国作协的驻会制度,把作家推向市场的争议。我个人以为,作家属于社会知识界的高层,整个社会提倡尊师重教,崇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且当今的中国逐渐走向国富民强,国家财政有能力拨出一些专款作为中国作协或各省作协的费用,让我们的作家们有一个无生活之忧的创作环境。退一步说,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让国家财政和税收流失了许多收入,倘在这一方面给予不断改进,拨给作协的这些费用或专款都仅仅只是流失的那部分收入中很小的数字而已。当然,作家们不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要具备很强的忧患意识,与时俱进,写出那些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反映时代的现实生活作品,以无愧于自己作为时代鼓手或号手的称号。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是个封建社会,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整个社会停滞不前。明治维新,让日本打开国门,向欧洲学习,使国家迅速崛起,国力日趋强盛。国家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之列。但由于其维新改革的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又由于其是个岛国,市场狭窄,资源有限。在有了强盛的国力基础之后,也就有了向外扩张的原动力。因而发生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也就成为必然。而在其之后的1937年的中日战争和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让其版图迅速扩张,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直至1945年战败投降。战后的日本,为美国所统治,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同时,西方的外来文化也随之侵入。作家访问团在日本期间所看到的关于“暴走族”的现象;关于发生少年仿效影视片杀人的悲剧;关于年青一代追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物质至上,“要车,要房,不要爸爸”的提法;实际上都是社会开放发展的副产品,让老年一代感慨“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或许何为和韶华先生在当时没有想到的是,在时下的中国,也出现和发生了他们在日本时曾经看到的那些现象与问题。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社会风气却也是问题丛生,这或许是一个难以摆脱的社会发展现象。但不管如何,这是在发展改革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在发展改革中去逐步予以解决。开放总是比闭关锁国好!落后就要挨打,发展就是硬道理!

看韶华先生的《北海道纪行》比较轻松,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且其文字又较平实;而何为先生《北海道之旅》,采用散文体,较有深度,有叙有议,有情有景。文章词汇表达丰富而贴切。《札幌浮世绘》、《文学馆和文学碑》、《松前的樱花》、《东京夜话》都是值得多看几遍的。

何为先生和韶华先生在旅行途中所写的那些急就章,都发表在日本的《北海道新闻》上了,不知是否有机会可以看到这些文章。

读完二位作家关于北海道的旅行见闻之书,对日本这个北方之国,多少有了些许了解。合上二本书,打开mp3,耳际传来了自己最为喜欢听的、由日本歌手中岛美雪(日文版)及国内歌唱家蒋大为(中文版)所唱的《北国之春》的那首熟悉的歌曲......

倘有机会有日本之行,首选之地,当是北海道!

2010年09月03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2022年11月19日发布于「简书」;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