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物以类聚?
在这个鸡汤盛行的时代,我们却总是感慨,我们听了看了那么多道理,依然没有过好自己的一生。我们徒然奈何,然后继续一碗一碗的大口喝汤,再然后依旧混迹人海,泯然众人矣。其实,大部分鸡汤都有它的道理,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我们简化了这些真理,急功近利的想要拿来即用,我们满以为得到了人生的真谛,到最后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近几年有一种说法很流行。那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的圈子决定你的出路”“你的人脉决定你的命运”诸如此类,总之一句话,你的圈子决定你的未来。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来看看这“圈子”二字,其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我就要思考,什么样的人会聚在一起,志同道合,互相扶持,成为你真正的圈子。
如果你们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你们会长期保持亲密关系吗?
这个朋友特别不“仗义”,你总帮他,他却从不帮你,他有事你总冲在前面,而你有事他总躲在后面保护自己,你愿意长期保持朋友关系吗?
我相信如果没有以上两点中的任何一点,没有人能长期维持一段关系。有共同语言,其实就是思维相近相容,能互相帮助,说白了就是某种利益之间的交互。所以,所谓朋友,其实是思想上有共鸣,或者利益上能交互的一种关系,这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其他的任何关系概莫能外。而思想如果能共鸣,那么你们的思维方式一定不可能南辕北辙,利益上能交互,你们的实力一定不可能相差悬殊。所以我们之所以会物以类聚,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思维方式,一个是你的实力水平。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我谈到利益二字太俗气,侮辱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我打个比方,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去人家里一般不能空着手去,为什么?因为人家邀请你,是给予,而你顺手带点东西,是一种回馈,这样有来有往,感情才会更厚。这其实就是一种利益交互关系。我再打一个更形象更庸俗的比方。
假如你有求于人,你要找一个富商帮助你拿下一单子生意,你没有任何能帮到别人的地方。但你知道这个富商特别喜欢古玩字画,于是你准备一份厚礼,结果去古玩店转了一圈,你却发现任何一点像样的东西你都买不起,没办法你只能在路边摊位买了个西瓜送去。请问,你这单生意可能性有多大呢?恐怕大打折扣吧,即使你能买得起,你们坐到了一起,一聊天却发现,你天天关心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而人家关心的确是公司怎样上市,请问这天聊的下去吗?请问,就算由于某种原因,你侥幸拿下了生意,但是对方会跟你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人吗?
圈子决定未来的逻辑错误
在这里我做一个假设,假设我特别有雄心,我想成为上市公司老板,按照这碗鸡汤,我发现俞敏洪的新东方在我们单位旁边,那我就应该去找俞敏洪,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成为我的朋友,然后融入他那个圈子,这样我就发达了。ok,我真是太有智慧了?
第一个问题,即使我知道他办公地点在哪,请问我进得去吗?门口的前台就把我拒之门外
第二个问题,即使我能进得去,并且见到了他,然后人家愿意跟我聊几句呢?
第三个问题,即使人家愿意跟我聊两句,无非认为这个年轻人有点想法,指点一二,但他会成为我的朋友吗?
我想我不用回答这个问题,思维层次不在一个频道,没有情感上的共鸣。实力水平不在一个层面上,没有利益交互的可能性。趋利避害人之天性,情感上实际利益上都没有好处,人家自然而然会疏远你,这无可厚非。
所以真正决定你的圈子的是你的思维层次和实力水平,所以不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必须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而是你自己是个什么人,你身边就会是什么样的人,即使强行向更高的人靠近也是徒劳。
“圈子决定未来”,可我们现在的位置,这个“圈子”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所以与其把心思怎么给领导拍马屁,怎么游走于各种交际场合,妄图以此打造自己的圈子,不如把心思花在怎样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怎样增强自己的实力上。
为什么曾经的挚友会渐行渐远渐无书
这当然只是一部分人。
其实,我已经回答了。但我要先讲一点人的天性,那就是趋利避害,我们所做的所有选择几乎跑不出这四个字,只是这个“利”字也包含了情感上慰藉,情感上的交融,情感上的共鸣。因为这些能让你开心,能让你获得一种精神的快慰,这也是一种利益。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平台上,我们所做的无非上课,学习,或者其他活动,我们自己也都没什么硬实力。我们因为某次机缘发现我们彼此有得聊,这就是思维层次相近或者能够兼容。于是,我们进一步接触,而且要时常打交道,无论是一起参加活动也好,还是一起生活也好,我们必须开启利益上的交互,而这种交互也是我们能承担的起的。比如,舍友帮我捎个饭,下次我帮人家打个水,今天你帮我个忙,明天你帮我办个事情,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但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即使大家的实力还都差不多,但各走各的路,思维方式开始分化,而且由于道阻且长,生活不在一起了,貌似没有利益交互的必要了。从此有一部分人便相忘于江湖,仿佛你从未来过。
但这很正常,当人在情感上得不到好处,在现实中得不到好处,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解体原来的圈子,向思维更相近,利益上更能交互的群体靠近。
所以你如果真的想成为像“俞敏洪”那样的人,不是去想法谄媚的靠近“俞敏洪”这种级别的圈子,而是努力塑造自己,努力的去奋斗,当你的思维层次达到那个水平,你的实力足以支撑你在那个圈子的利益交互,你自然而然就会拥有那样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