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自嗨式学习
我是一名UI设计师。在学设计初期我特别迷信“素材决定设计成败”。那段时间我疯狂收集素材,看到什么觉得好看的就放到文件夹里。但是真到设计的过程中才发现,光有素材,根本没法完成设计,反倒我常常会因为素材过多,扰乱了自己的设计思维。
后来我知道了,想要做好设计,光有素材是没有用的,首先要有设计框架。素材是用来填充框架的,没有框架的素材就是一盘散沙,毫无用武之地。
其实学习就跟设计一样,我们常常学了很多知识点,却没有实现能力提升。这些零散的知识就如同素材一样,学得时候很兴奋,真到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才发现,庞大的零散的信息,根本没法解决我们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知识框架去把知识点支撑起来。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知识框架支撑的知识点,学的再多也不过是一场自嗨。
七个维度,实现高效学习
通过阅读秋叶的《高效学习七堂课》我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学习效率低,明明看了很多的知识,却点记不住也不会用,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关键力——学习的框架力。
秋叶是一个“知识网红”,人称秋叶大叔。从PPT制作,到职业培训,再到网络行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成为全网熟知的大咖之前,他还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做项目管理工作。这样一个跨界达人,他的立足之本就是高效的学习能力。
在《高效学习七堂课》里,秋叶大叔通过定位力,框架力,精进力,联机力,复盘力,输出力和迁移力七个维度,给我们总结了高效学习的方法。
假定我们给自己做好定位了,在剩下的六个维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框架力,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习框架,其他的五个力就没有立足点。
搭建学习框架,让知识有“架”可依
定位力和框架力可以说是高效学习之道。没有定位,没有框架的学习,即使我们掌握了再多的方法和知识点都无法实现高效学习。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人只会招式却没有内功心法一样,终究成不了大师。
定位和框架是一体的,我们所搭建的学习框架的第一层就是给自己的定位。
如果我们心中对自己有了一个定位,那么应该如何根据定位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呢?
在书中,秋叶大树给我们提供了通过行家思维+木桶思维的框架构建思路。
其中行家思维用来构建单一知识领域框架,而木桶思维是将一个个领域框架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先说说框架思维,秋叶大叔将知识框架分为三大类:基础、专业、训练。在这三维基础之上,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延展细分。
拿我自己举例。我今年在副业上给自己的定位是“阅读+写作”,那么我给自己做得初步学习框架如下:
在实际的工作中,光是单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具有木桶思维。秋叶大叔将我们的职场能力也分成了三类:硬能力,软能力,软素质。
同样拿我自己举例,我想要培养自己阅读写作的技能,其实是希望开启自己的自媒体副业。那么我的木桶模型就应该如下:
有了知识框架,我们的学习就不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而是在钢筋水泥上添砖加瓦,所有的知识点不再是一块零散的砖,他们最终能汇聚成高楼大厦。
用框架指引学习,让自己不再迷茫
前段时间我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一门运营课程。
按我之前的学习思维,既然有朋友背书,说明这个课程的质量应该不错,那我就应该立马买课报名。
但是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学习框架,我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自己的硬能力,也就是阅读写作的能力。
通过分析,我最终没有买运营课程,而是把运营类的书籍加入到了自己的阅读书单里。并通过比对分析,最终给自己选择了两门与阅读写作相关的课程。
这就是框架的力量,有了框架,我们的学习不再迷茫。
关于如何开始学习,秋叶大叔通过精进力、联机力、复盘力给我们讲述了高效学习者的学习方法。
精进力:高效学习者会通过刻意练习,让技能成为本能。
联机力:高效学习者会利用网络搜索关键词,来获取对自己来说有效的信息。
复盘力:高效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拆解、整合、换位、复利实现对知识点最大化的利用,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然而无论是精进某个技能点,搜索某个领域的关键词还是进行学习复盘,都是基于我们的知识框架和木桶框架的。只有基于框架的学习,才能避免无用的,瞎忙的状态。
用结果检验框架,实现全面能力升级
没有目的的学习是无效学习。为了能够立足于社会,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可能只是缓解焦虑的自我安慰,却无法创造实际的价值。只有能够创造珍贵且稀缺价值的学习才是高效学习。
评判创造的价值,就是看我们的输出力和迁移力。
我认为,输出力对应的是我们的木桶模型,而迁移力则是木桶升级的能力。
在我们进行能力输出的时候,应该以更有价值的输出成果为努力目标。
还是拿我的阅读写作来举例。
输出一本摘抄、输出一段读后感、输出一个思维导图、输出一篇书评,输出一套经过思考总结的方法论,这些输出成果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只追求输出摘抄,而不去思考,那么我的学习永远是“苦劳”,只是一场自我感动。当然,如果我在学习开始的时候,给自己规划了一个合理框架,我必然不会满足于只是复制别人的成果——这样一种无法体现我个人价值的输出方式。
当我们的框架逐渐丰满之后,能力迁移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学习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制定框架,突破框架,再规划新的框架是高效学习的必然之路。
后记:这是一本让我脸上火辣辣的书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阅读,这是第一本让我看了之后不断有被打脸的感觉的书。因为它碰触了太多我个人的认知边界。
我无法忘记在输出力一章的开始作者的话:
“一个人到了30岁还在每天喊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充电充电再充电,颠覆颠覆再颠覆,去一个又一个会场追随崇拜哪些大咖们,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的确有很多地方出了问题,从思维模式到方法,都由于去前几年对自己的放纵,导致我成了现在这样的状态。
但是我现在依然要跟自己说学习学习再学习,虽然有点迟,但是今天一定比明天学习要更早,我也相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摘掉学习的标签,而用结果来重新定义自己。
成为一个高效学习的聪明人,不拿无效的努力蒙蔽感动自己,这就是我看《高效学习七堂课》之后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