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刘墉的一篇文章《致命的母爱》,印象很深,每次想起心中总是觉得不是滋味。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敌军抢占了一对夫妻的民宅,剥夺了他们的食物。晚上这群十七八岁的敌军睡着的时候,女主人看到一个敌军的军毯滑落,想起了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与同情油然而起,于是走过去给敌军盖被子的时候,被突然惊醒的敌军杀死,冲过去救援的丈夫也被杀死。
一 攫取注意力的标题
标题是《致命的母爱》,咋一看这个题目就会很意外,母爱怎么会用致命来形容呢?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般是伟大的,美好的,温暖的。这个标题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继续看下去。
女主人因为对敌军产生了母爱,导致自己和丈夫都死了。这确实是致命的母爱。
最后,敌军感谢自己母亲的保佑,救了自己。这跟女主人对敌军的母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母亲被感谢,一个母亲被杀死。很残酷的感觉。
标题决定一篇文章的打开率。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V先生建议大家平时留意收集有吸引力的词汇。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看哪些文章更吸引你打开,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吸引你打开,是那些词击中了你,搜集起来,然后模仿。
我最近搜集了几个喜欢的句子,比如“心有猛虎,一事无成”,“年轻人总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可这个世界并不想和你谈谈”,“做戏无法,出个菩萨”。
二 引人入胜的细节。
如果让我写这个故事,寥寥几句就结束了,因为我不会写细节。
刘墉老师的这篇文章,细节就描写的特别好,比如写敌军惊醒时的情景,要是我写的话,就是敌军突然惊醒,以为女主人要谋杀他,于是就杀了女主人。文中的描述为,“突然,那敌军张开了双眼,吃惊得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张开双眼“,”浑身震动“,”穿透“这三个词,很形象的写出了这个敌军的惊恐,这不但让人物变得鲜明,故事也变得真实,而且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一定要主要多写细节。细节就是一个故事的血肉,吸引人看下去的正好就是这些细节。
如果你写老板奇葩。你无论怎么说老板怎么奇葩,读者都没什么感觉。
如果你通过写老板是怎么跟下属说话的,下属做错事情,老板是怎么处理的。通过一件件小事,读者就会看的很清楚。
我们要多写日记,把看到的一些事,或者自己经历的一些事,都写下来。注意一点,多描写细节,而不是情绪。
当然,细节也不是要面面俱到,不分取舍。比如我昨天晨读的例子,写我看到好评就付费,看到差评就后悔,是为了表达我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我描述是如何看到这个付费产品的细节,就不合适了。也就是说,我们描写细节需要紧扣主题,时刻为主题服务。
贴上《致命的母爱》的原文
刘墉《致命的母爱》
敌军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是是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成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到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与同情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的身边,唯恐自己的脚步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或许你正梦到了疼爱你的母亲吧!”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军张开了双眼,吃惊得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的保护,否则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