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理论是道教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俗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古人云 “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寡欲以养精
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类经·摄生》指出 “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萎、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不仅如此,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意指能砍伤人体,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寡言以养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气的基本要求是不说废话。因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获得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血液从肺泡交换来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一个人若是常常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就会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百病丛生。例如:持续的情绪高亢,狂呼乱叫,嬉笑不已,则乐极生悲,损精耗气,血气流荡,变生他疾。
寡思以养神
寡思,即是让人不要胡思乱想,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生理活动。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至也?”中医里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思虑过度则使人气机郁结不畅,引起种种疾病。《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常见情绪消沉、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则出现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
女子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等病症。久之则百病丛生,诸如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或接踵而至。“凡人不能无思”,但要有个限度,不要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纠结不已,也不要为身外之物枉费心思。适度的健忘,利于“全神息虑”,不致“神虑精散”。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