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码:173P 阅读时长:1h30min
雅思官方每年都会公布全球各个国家的雅思英语考试总成绩排名,以及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四个单项的成绩排名,而不出意外地,每一年中国的排名总是靠后的,并且比我们所认为的奇葩的带有严重口音的印度还要低。
仔细分析大家的单项得分,发现我们中国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水平较高,口语一般,而写作水平最差。
本来对于学习一个语言来讲,听说读写应该是一体的,但是为何写作水平会这么差呢?并且在我们传统英语考试中,有些作文能拿高分的同学,却在雅思写作上也栽了跟头呢?
于是很多人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影响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学生与英美等国家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我们中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对一个问题常常不知道如何去深入思考。
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曾经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常常为如何达到120字的标准线而发愁。
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在我们中学里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如果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世界手机和网络变得越来越流行,请问这是一种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趋势?我们会怎么答呢?
根据老师的教导,我们如果选择了“认为是积极的趋势”这一个观点,那么我们接下来可能就会列举出三、四点的理由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手机和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有利于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就业方式等等。
然而我们很多时候都只是简单地罗列了这些观点,如蜻蜓点水一般,点到为止,并且也不在乎这些观点之间有没有并列或者递进的逻辑联系,就这样不了了之。
这样写下来的作文,如果语法问题不大,再稍微用一点高级的词组以及好的句式,那么分数也能勉强过得去。但如果以雅思写作的标准来看,这样是会被一棍子打死的。
罗列观点有用吗?就算我们写了再多的观点,但是却没有用有效的证据来说明这些观点,那么我们凭什么让别人相信我们的话有道理?这样的回答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泛泛而谈只能说明我们思维的浅薄。
那么应该怎样写呢?其实,一篇文章仔细地说明一个观点就够了,如果你想说手机和网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深入说明就可以再从两个方面进行,比如在工作中怎么方便的和在学习中怎么方便的。
然后再分别从工作和学习中举例子进行说明,比如在工作中,以前人们写一项调查报告的时候,数据的获取只能从实地考察、图书馆查阅或者人脉网络中收集而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花费时间长,但网络发达之后,大家获取数据的渠道增多,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直接下载或者向广大网友求助,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所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可以举一个例子,这样一篇文章下来,你虽然只列举了一个观点,但你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陈述,针对这个问题你也提供了细节进行证明,这样的回答才会有说服力,而且也不用担心没话可写。
以上只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联想到的我在学雅思写作时的一个小例子,但其实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
从小,我们就习惯了不做过多的思考,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什么我们就听什么,即使有时候并不太同意老师的观点,我们也会选择忽略掉,不愿意做那个与大家“不一样”的人。
小学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会主动问老师的问题,可当一次又一次老师对我们说“就是这样的”并教育我们认真听讲之后,我们也不再去做这种“多余”的事情了。越长大越寡言,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只能听到老师一个人的声音,而学生只用做好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的角色即可。
其实就是在这样一天天地成长中,我们渐渐地缺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变得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
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会思考,正是因为思考,人们才能够创造和发现新的事物和思想,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当我们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要做的也并不是去找到所谓“正确答案”,而是必须自己思考找到有说服力的“合适结果”。
狩野未希在她的这本《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中交给了我们独立思考的有效方法,其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的几点内容。
1.发现问题是思考的开始,问题常常隐藏在我们的将就之中。
2.确认自己对一件事的理解程度,找到不懂的地方并着手调查,最后形成自己的意见。
3.学会批判性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别人为什么要这么说?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4.不要自以为懂,装出很了解的样子。
5.对一个问题,试着用自己另外的语言进行解释,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
6.对一个事实发表意见时,检验是否深入理解的简便方法就是问自己“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7.在深入理解前区分事实和意见,事实是真实存在与自己的想法没有关系的,意见则是自己根据事实推断出来的或者由心情而定的。
8.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找到自己的观点,并找到反驳自己的观点,在对抗中对自己初始观点不断进行修正。
9.提前预判事情的结果,想象某件事如果发生了会怎么样。
10.检查我们在思考过程中是否有隐藏的前提,即从根据推导出结论的某一我们默认的逻辑关系。
11.学会与他人交换意见,保持接受反驳的开放心态。
这些就是我在这本书中所学到的内容,看完了不是结束,学会运用到生活中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