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前中国曾经历五代十国的动乱,像魏晋南北朝一样,各国纷立,像李煜的南唐,朱温的后梁,柴荣的后周,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周世宗柴荣进行南征北战,渐渐的有了统一之志。
柴荣是后周一位有雄心的皇帝,他的子孙中比较出名的是《水浒传》中的柴进,柴进号称小旋风,是当之无愧的高富帅,既有宋太祖赐予的丹书铁券还有享之不尽的富贵,而且为人仗义疏财,颇得人心。柴荣在征战中及早的病逝了,后来人们拥立他七岁的儿子柴宗即位,小皇帝的登基给了当时禁军统帅赵匡胤可乘之机,他利用自己的人心和权力在开封东北部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这实际上是一个阴谋,它是半卷《论语》治天下的开国宰相赵普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设计的夺权手段。
在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逼迫小皇帝退位,当了皇帝,因当初他在今河南商丘的宋城担任过节度使,所以他改国号为宋,这便是北宋王朝。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优待后周君臣,因此才有了后来柴进的显赫,对柴进来说,他对宋朝是有着国恨家仇的,因此后来他走上梁山也不奇怪。赵匡胤还利用二十年时间结束了五代的纷乱,这使得宋朝基本上获得了统一,唯一没有征服的是长城边界的辽国,所以电影《长城》中,两个老外在长城边界遇见辽人是正常的。
每个朝代建立之初,都会加强中央集权,而且大都是借鉴前代的经验,宋朝的方法是抑制藩镇割据,因此边境的兵力很少,大都集中在内地,这种情况造成了边境战斗力很弱,辽国和西夏不断的来骚扰我们,在政府方面,大量任用文官,而且各种官僚机构重叠,形成冗官,行政效率不高,在财政方面,有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直接压迫了人民,起义不断,这种情况到宋仁宗的时候开始得到重视。这个时候出现了牛逼的文人范仲淹。范仲淹文能塞下秋来风景异,武能提携狄青击西夏,他的文学风格笔涉委婉,情浓境厚,为以后的苏轼做了示范作用。
然而范仲淹等人在庆历三年的改革触及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宋仁宗开始动摇,变法失败了,范仲淹被罢官,因此出现了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好文。
到宋神宗的时候北宋的社会矛盾继续尖锐,因此他启用了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安石此人为人刚直,不苟言笑,很有原则,但是他之前不是这样的,在他的创作前期他关注社会现实,多写人民疾苦、政治抱负,《明妃曲》中他写“一去心知更不成,可怜著尽汉宫衣”《金陵怀古》中他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后来他退出了政治舞台,心情趋向平淡,诗风也更加深沉《北陂杏花》中“宁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黄庭坚曾经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看《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便能看出这份淡然之心。
然而王安石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朝贫弱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产生弊端还有触及何方利益,在宋哲宗时代,大地主司马光代替了他,废除了革新,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北宋一直一来就没有实现过大统一,所以他和汉唐是没法比的,北有大辽,西夏,西南有大理,西藏,因此北宋历代边患不断。宋代的武力是很差的,一旦与北方打仗,便会提出求和,给予对方岁帀,银帛,到1004年的时候,辽军甚至让大宋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都交钱,西夏看到这种情况也让大宋用金钱换取二十年的和平,宋朝虽然经济繁荣,但是武力实在是软弱丢人。
1125年,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国灭掉了辽国,又南下灭掉了宋,两年后金兵掳走了徽,钦两个皇帝后带领三千宋人北去,此事发生在钦宗靖康三年,史称“靖康之耻”。
1127年,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河南商丘即位,名为宋高宗,迁都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坚持了一百五十多年,并没有收复河山的打算,只希望在东南的一个角落里苟且偷生,尤其是他们尝试过去北伐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于是只能再次利用和谈,南宋集团在歌舞升平,声色犬马的东南沿海活着醉生忘死的生活,而北方的人民群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并不是没有优秀的将领,比如岳飞,他虽然有志于攻打金国,收复河山,但是由于朝廷的软弱多疑,奸臣秦桧的莫须有罪名,还有朝廷里投降派的呼声,抗金大业始终没有大规模的展开。直到南宋末年,贾似道做了宰相,朝廷更加黑暗。1276年,元军攻破杭州,爱国诗人文天祥,张世杰,陆善夫等人积极抵抗,最终寡不敌众。1279年被追击到广东厓山的宋军被蒙古军队歼灭,南宋由此灭亡。
有一句话叫“涯山以后再无中国”,我对它的理解是,曾经轰轰烈烈由汉人建立的大宋文明,经历两个时代后被我们称之为夷蛮的蒙古人给消灭了,这对曾经文化繁荣,儒学兴盛的宋朝来说是一个彻底的打击。当蒙古军队到达广东涯山的那个时刻,当陆秀夫抱着幼帝跳海自沉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由汉人建立的文明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