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商业变迁
无论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从本质上讲可以分成两大类,渠道模式和品牌模式,对应于互联网行业就是平台和IP。渠道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拥有能够touch到用户的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路,品牌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拥有能够占据用户心智的强大IP并且可以全平台运营,这里的用户既可以是B端也可以是C端。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初期,几乎所有的生意、所有的流量都在线下,这时候互联网横空出世,在线上这部分新建了一条touch到用户的渠道。这条通路曾经是蛮荒之地,而且具备很强的网络效应,边际成本递减,于是很容易形成指数型增长、达到垄断,这就是VC为什么喜欢投资互联网行业的原因。而互联网的价值链和传统行业的产业链是相互区隔的,传统行业很难转型成功,于是就有了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之说。
而当下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呢?很多人说”线上流量红利消失了“,就是因为线上这条渠道通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到现在又形成了新的垄断,这个时候产生的新应用就要从那些已经形成的平台里面”抢“流量了。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这个时候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迷你KTV兴起了?因为人们发现争抢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的时候,开始将目光转向线下一些碎片化的场景,那里面还存在很多待发掘的流量变现的”蓝海“机会,而且这些流量的获取成本并不比线上高 (当然现在已经快速变成红海了)。微信在这个时点上推出小程序其实就是本着这样一个逻辑,连接线下的碎片化流量。
02
时下之困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每一波大的浪潮的发展,一定是先由底层技术的成熟开始,然后带来新的基础硬件平台的诞生,最后也是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基于其上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创新层面会先产生平台级应用,类似微信这样的大连接器,然后是核心应用,类似滴滴、美团这类解决基本衣食住行问题的刚需高频应用,再之后出现各种垂直应用。垂直应用的机会会不断出现,只是像以前那样出现超级独角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拥有很大流量的映客”卖身“了,这个时点想形成新的独立流量平台不容易,这是渠道的碎片化。随着90后、95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价值取向和兴趣取向越来越小众化、个性化,这时很难再出现以前那种大众明星和大众品牌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不同的网红或者有调性的小品牌吸引了,这是品牌和IP的碎片化。
过去互联网的投资逻辑在于两点,一是指数型增长,二是形成垄断。如果去寻找线下流量机会,无论是共享单车、充电宝还是迷你KTV,都取决于线下资产铺设的数量和资产的周转率,这两项都是有上限的,增长速度很难达到指数级水平。这和滴滴、Uber、Airbnb的模式不同,它们是通过网络连接闲置资源,供给是原本已经存在的,而这种模式需要自己不断铺新的资产以提高供给。最重要的是铺的过程中需要给渠道支付很高的入驻场地费,而滴滴模式是没有这部分成本的,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能直接触及用户的线下渠道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要想利用别人的通路和流量就得支付”通道费“。共享单车之所以普及速度很快,就是因为暂时不需要支付停放费,如果以后需要向政府支付”路权“相关的费用或限定停放区域的话,还是会有这部分成本的。互联网最终形成垄断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自己融到很多钱,烧钱把别人耗死,二是用钱把别人买断,收购合并。因为上文所分析的原因,在目前的情况下想达到垄断变得更难了,反而更有可能的是形成区域性垄断。
结合以上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大平台、大IP的机会变少了,另一方面形成垄断的过程变难了,这就是时下创业和投资变得越来越难的原因。
03
诗和远方
当我们去分析商业的动因时,我们会发现创业的机会无非存在于两点:save time和kill time。当我们把大量的线下数据在线化以后,我们利用各种智能化的应用帮助人们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这是save time,而当人们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后,就需要各种有趣的文化创意内容来满足精神需求,这是kill time。
很多人问目前在BAT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还有没有创业机会了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且看看今日头条是怎么崛起的。自微信中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内容呈爆炸式地产生以后,用户割裂地分散于对各个公众号的关注中,今日头条把这部分内容抓取出来了,这些腾讯生态体系中的内容是百度所没有的,这是从内容上分析。从形式上分析,百度过去提供的信息获取方式是“人找信息”的搜索形态,而今日头条采用的“信息找人”的feed流形态,其背后的强大支撑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最终信息流广告成了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形态。从价值上分析,PC时代互联网上最大的流量入口是搜索引擎,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被智能手机上的一个个独立的app瓜分了,每个app背后代表着用户的一类特定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和腾讯都有自己的账户体系(阿里的淘宝ID,腾讯有微信ID),头条也有,而百度却没有,于是百度的入口价值和数据价值都明显地下降了。随便提一句,今天百度的市值是阿里和腾讯的六分之一左右。所以说巨头的垄断也并非牢不可破,关键是找到那个撬动杠杆的支点。
我们再来看看人工智能会带来哪些价值呢?它为什么会令人们如此兴奋呢?它除了能带来知识工作自动化之外,还能带来新的流量入口价值和商业模式。当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技术逐渐成熟以后,巨头们纷纷布局语音助手,苹果的Siri、谷歌的Assistant、微软的Cortana、亚马逊的Alexa,国内的BAT和科大讯飞也都在投入这方面的研发,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究其原因就在于语音是人机交互的下一代入口,语言是人类交流中最常用的表达形式,一旦机器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在未来的智能终端上就能顺畅地执行命令或调用其他服务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语音就成了最大的流量入口,或者说是主应用,其他所有应用都是附属于它的次级应用,这个入口的价值空间是巨大的。对于电商的流量入口,开始大家直接在淘宝、天猫上购物,后来美丽说、蘑菇街等导购平台受到90后群体的青睐,成为嵌入电商决策链的一个导流环节,再往后发展电商的入口会更加多元化,当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人们看到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都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语音搜索直达购买链接,方便快捷且触手可得。再来说说未来社交的形态,当用户画像达到精准和多维程度以后,人工智能会为我们匹配最适合的社交对象,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也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能够帮到我们的人。
当然,我们目前还不能马上看到这些应用的落地,历史上每一波的技术变革都是从to B开始的,这是目前AI的发展阶段,然后才能到to C,to C阶段所创造的企业价值要远远超越to B。那么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其实这些还远远不足以描述真正的未来。
过去几十年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价值是连接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未来社会最大价值在于产业资源流的连接和合理化配置。目前超七成的产业资源还没有实现线上化,只有当它们被数据化以后,人工智能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将供需进行智能化匹配,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可以脑洞大开地去畅想一下,未来各行各业,包括金融、医疗、教育、安防、交通等等,都有一个这样的智能平台,那么这个产业资源配置平台的价值一定远远超越今天的BAT。比如交通产业,未来无人驾驶实现以后,整个国家的交通需要一个这样的平台来智能调配、按需供给,那么这个平台会是谁呢?会是滴滴吗?事实上从今年滴滴发布的战略意图上来看是有这样的野心的,如果真是滴滴,那它今天的价值仍然是被低估了的。
当然这条路实现起来必定是艰难无比。刚才上文已经分析过,科技创业经历了纯线上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后,开始向线下渗透,供应链、渠道成了咽喉要塞,未来还要向产业纵深发展,试想有多少产业数据、产业资源是愿意开放的呢?这是在动别人的奶酪,在别人的城池上动土啊!所以说创业进入了“深水区”。
当下是艰难的,未来是美好的,中间的路径是模糊的。但正是因为有那样的诗和远方,未来才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