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最近被一位女星的新闻刷屏。一向以阳光形象示人的女星,因为轻生离世。消息一出,最初大家都以为是有人恶作剧,直到消息确认。
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突然、不可思议。怎么可能?那么阳光的她,怎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女星,身边的很多新闻,给人的感觉都是“突然”。回头看,其实并不突然。只是,我们日常并未多做关注罢了。
我们以为的“突然”,在他们的“心”里,早已做好准备——“问题的核心永远是内心的问题”。
“问题的核心永远是内心的问题”,是临床心理学家玛拉·克莱米克与她的丈夫,在《变好的方法》里分享的观点。
对这个观点,深以为然。可惜,人“心”最难懂。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我能量补给方法,那么,当陷入人生困境时,采取的做事方式会不会有所不同?
克莱米克夫妇在《变好的方法》里,分享了自我能量补给的方法,一套读了就懂,懂了就可以用的,让自己变好的方法。
玛拉·克莱米克有着15年以上的临床心理学经验,她的丈夫史蒂芬·克莱米克是一位领导力顾问,两人合作创作了一套模型,能让人识别自己的心智模型,做出正向的决定,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
做事的动力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因”,这句话实在是很熟悉,尤其是在很多的育儿书中,更是经常看到。我们总想着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有什么,却常常忘了回头看看自己。
我们以为很了解自己,也许事实上并没有那么了解,《变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克莱米克夫妇在书中,分享了人类做事的普适原则。
每一个人行为的背后,都离不开这四大因素:谦逊、爱、骄傲和恐惧。
仔细想想,我们的行为,确实离不开“谦逊、爱、骄傲和恐惧”。了解这一点,相当于戴上了一副了解自己与他人的眼镜。
保持平衡
做事的四大普适原则“谦逊、爱、骄傲和恐惧”,组成了“象限天平”。
什么是“象限天平”?简单来说,就是“谦逊、爱、骄傲和恐惧”对应的自我与他人,两者之间不能失衡。一旦失衡,就会让人生进入不和谐的状态。
想让“象限天平”保持平衡,我们不仅自己要成长,也要帮助他人成长。想要做到这一点,似乎有些难,但看看那些成功人士,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他们都做得不错。
人生的终极问题
《变好的方法》里,将人生的状态分成了“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包括“谦逊、爱”,线下指的是“骄傲和恐惧”。
怎样才能持久地处于“线上”的状态?克莱米克夫妇将方法归为了四个问题:
• 我是谁
• 我要去哪里
• 与他人建立友谊
• 与他人共同成长
四个问题,两个方面,一个和自我有关,一个和他人有关。在谈他人之前,我们要先把“自我”这件事做好。
和“自我”有关的“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两个哲学问题,听起来是很空的问题,但在这本《变好的方法》里,克莱米克夫妇分享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去找到“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当然,关于他人的两个方面,书中也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方法知道很简单,难的是合上书之后的行动。
写在结尾的话
人生在世,谁也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在困境中出不来。遇到能拉你一把的人,自然是幸运的。可很多时候,在困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那一刻,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也只能是自己。这个时候,拥有一套行之有效、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就很关键。
阅读《变好的方法》,掌握这套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毕竟,能无时无刻陪伴你的,永远是自己。
我是弥小木,和我一起遇见书,遇见人生的N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