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手机闪着绿光,以为是微信有新消息,打开一看,微博推送的链接,是一个ted演讲,打开,听了前面一两句,大致的主题是“对于我们恐惧,自觉不能的事,say Yes”,内容不错,但碍于当时手头有其他工作在忙,就没细看。今日想起再看的时候,微博关键字搜索已找不到了。
打开微博首页,里面的信息已是更新了一轮又一轮,想找的找不到,无关的倒是蹭蹭地跳出来。
现在的手机上都会装上各类APP,社交类最多,QQ、微信、微博、要显自己跟国际接轨的还有facebook、twitter、skout等,每天总有刷新不完的信息。那些真的对我们重要吗?
就我个人看来,我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沉沦于这些社交软件,原因大致有三:
一、曾经的,现在的,以后的,我总想亲友如故。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从前的日子很慢,人和人的感情就像一壶陈年的酒,时间越久,越难忘其味。
现在的日子很快,连感情都是速食消费,一朝不注意,转头就被遗忘。
人都是怕孤独的,总希望有个可以说话的人。遇上三五好友,自是十分珍惜,常来常往自是最佳,奈何山高路远,虽说现在交通便捷,海陆空无所不能,但时间、经济、个人空间都是问题。社交APP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方式。从毕业,到你恋爱、结婚、生宝宝,作为好朋友,我在你的朋友圈里见证了你的成长。虽不能一一知晓你所有的酸甜苦辣,但至少在你的生活中我不曾缺席,互赞互评,我们明了,你一直都在。来日再见,我们还有事可说,有话可聊,亲友如故。
二、人生这场大戏,我一人也是主角。
很多时候,常常会有这种感觉。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睡觉,总是会觉得似乎旁边有架摄像机跟着拍摄,拍自己的细碎日常,主题就是“我的静默人生”,像是卓别林的黑白无声电影,自己就是这场大戏的主角。即便日后恋爱、结婚、生子,其他人也是生命中的陪衬。
我们总是祭奠那些过去的人和事,也总是流于现在日子的稀疏平常,我们不知道未来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回味,告诉未来的自己我也曾炙热过。记录,是最好的方式。社交软件之前,我们依靠着手中的纸和笔来记录,那时总是会写的很长,很长,长到24小时,可以发生很多让自己难忘的事,自己满满的小喜悦、小悲伤、小纠结、小疑惑,都不能在几页纸上写清楚说明白。
现在,有了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图文并茂,写起来却是遮遮掩掩,不能说尽说透。朋友圈里的ta们,生活总是风和日丽,丰满充实无比,只有自己觉得平庸无常,死气沉沉。相形见绌,我们如何愿意在朋友圈露出自己怯弱、失败、无助的一面。朋友圈里的文字,也是越写越短,模棱两可,只有自己看得懂其中的情绪。也不知道,自己垂垂老矣之时,再看这些,不知道能否看明白。也许来句“黄毛丫头一个,就不能说人话。这说的都是啥。”
三、我们一直沉沦在窥探别人生活的较劲心理中。
当我们刷着朋友圈、微博的时候,真有那么多与我们有关的事情吗?不,我们只是沉沦在窥探别人生活的较劲心理中。
现代社会的我们,太过缺乏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物价在涨,房价在攀升,结婚成本不断拉高,职业生涯遇瓶颈,我们一直在焦虑,在抑郁。每天在为未来打拼奔波的路上,日渐迷茫,看不见未来的路通向何方,总是不间断地质疑自己“我真的是个loser吗?”
我们总是很容易地看到别人的成功和风光,甚少去了解朋友圈后的ta也许也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总是很容易地记住过的不顺的那些人,他们的存在能稍微抚平我们挫败的失落感。“原来大家都差不多,我现在这样是正常的。”看,我们就是如此可悲,总是要借助别人才能找寻到一丝的安慰,否则就过不好这一生了。
人活一世,会遇到很多的事,好的坏的,都会来。可以被我们平静说来的的事都不是难事,难的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只在内心起起伏伏,纠缠不断的不确定才叫难。2017,专注,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愿你我成愿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