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佛佳
12月18日,韩国当红歌手SHINee组合的成员金钟铉留下遗书自杀,年仅27岁,令人唏嘘。生前,他曾罹患严重的抑郁症。
在遗书中,他写道:“我从里面出了故障......我无法战胜吞噬我的抑郁......我厌恶我自己......我只是只是孤寂的一个人.....”
今年7月20日,美国知名摇滚乐队林肯公园的主唱,41岁的查斯特.贝宁顿在洛杉矶的家中上吊自杀。
听到消息时,不自觉就掉下了眼泪,因为自己算得上是林肯乐队的忠粉。
在in the end 中,贝宁顿唱道,“ I tried so hard, and got so far(我曾努力挣扎走到如今) ,but in the end,it does not even matter.(但最后才发现原来都无济于事) I had to fall, to lose it all(我不可控制地失去一切)”
在my suffering中,他也唱到,“i have reached the end and i do not know what i believe in any more.我已经走投无路,我不知道我还能相信什么。”
贝宁顿坦言,自己一直活在孤独中,酒精和药物是他的老朋友。
......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4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每种体液所占比例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气质差异,其中,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就属于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他们性格偏向内倾性,观察细致、非常敏感、多愁善感,显得不太合群,但往往才华横溢。
搞艺术,玩音乐,写文字的人,大多自带忧郁气质,他们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对生命的感悟,比常人更为细腻,对世事的变迁,比常人更为敏锐。
他们是善感的,用独特的思维触须去探索、去理解、去诠释对生命的理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注定孤独。
因此,就不难理解,文学、绘画、哲学、音乐等领域,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何以如此之多不乏其人了。
上帝就是这样吧,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让那些极具才华的人,才华横溢的同时,也令他们因敏感的心而承受着更多的苦。
因为我也属于内倾性格,属于抑郁气质,因而真是从来不舍得对这一类人妄加评判。
更何况,自己也曾一度身处“黑暗”,体味过生命密不透风的苦,因此,从来不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轻易用“太脆弱”、“对生命极不负责任”等字眼,去给那些因不堪重负而放弃了自己的人,草率地打上标签。
你若不曾处于深渊里,你哪里能知道深渊的恐怖?
身临其境过,才有发言权。
如今,在节奏愈来愈快、天空被摩天大楼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大都市,伴随人际关系的日渐疏离,生活压力的日渐增大,抑郁状态,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化存在,折磨着很多人。
当然,无所隐瞒,抑郁也一度深深吞噬着着我自己,我也曾过得非常非常不快乐,即使在外人看来,我似乎有令人羡慕的悟性与才华,有令人羡慕的学识与见识,有令人羡慕自律等。
因此,你看,回到自我内心,定期清扫心灵,真是已然变得十分必要了呢。
可能因着天生的悲悯情怀,我也常在想,为什么就不能多些人文关怀,多些理解与包容,多将自己的心打开,多将自己的手伸出去,去接纳与帮助那些本因抑郁气质或因外在压力重创而身处“黑暗”中的人呢?
为了大多情况下的帮己,也为必要情况下的助人,今年7月,开始认真学习心理学,并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最近,在潜心研究美国知名疗愈大师尼克.奥特纳的情绪释放疗法,也在实践十分神奇的“穴位敲击方法”。
后面会陆续更文,分享给大家。
但,今天想花时间谈的,是关于如何纠正错误的自我概念。
每个人的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我对话,但很多时候,我们关于自我的声音,都是不真实的。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一位学弟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就什么都做不好!”
当然,他秒删了那天动态,不过,我却看到了。
那一刻,我体会到他对自己的极度失望。
金钟铉在遗书中写道“我就是厌恶我自己,我就是孤寂的一个人.....”
贝宁顿唱道,“我已经走投无路,我已经不知道还能相信什么......”
上周,也花了一周时间,用心聆听了自己的内部声音。
我才发现,内心竟充满了那么多负面的自我概念。
“我就是个不值得爱的人,肯定找不到一个爱我的人了,”那个声音一遍遍响起。
“我就是个笨蛋,天下最蠢的傻瓜!”那个声音毫不留情指责着我。
“我就是个毫无用处的人,简直一无是处!”那个声音让我寝食难安。
......
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历经了一段苦心经营、死命付出了三四年却以男方一句“我爱得太累了”,便夭折了的恋情。
好长一段时间,我残忍地将一切错误归因于己,放不过自己,也饶不了自己。
一位异性朋友很理智地帮我分析,你看啊,在我们眼里,你是多棒的一个女孩,善良,温柔,有文化,有气质,有才华,身材好,那么努力,怎么要这样灰心丧气呢?你是优秀的,肯定会遇到一个懂你的人......
“什么都好!什么都做不好的一只猴子!对着太阳活蹦乱跳,还以为是天天向上呢,可在别人眼里,我不就是发人来疯,跟自己飙劲嘛。不要安慰我了!”
他没说完,我就打断了他。
可,等我真正开始探索自己,便意识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为消极、抑郁心理折磨的人,他们是多么习惯不针对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从不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便对自我作出一些深层错误的结论。
这些错误的自我概念,常常表现为“主语——谓语——表语”的句式结构。
比如说,“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雷米认为,我们对自我的态度,其实都是通过这一句式呈现出来的,一旦我们采用这种结构来评价自己,就有可能用这个判断来概括我们的一切行为。
比如我说,“我是毫无价值的人”,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自己在一切方面都是毫无价值的。
可,这是真的吗?
我在他的眼里,可能已经变得毫无价值了。
但我真的毫无价值吗?我这样问自己。
比如,2018年1月份,我组建了一个110人线上学习群,事无巨细,都我得自己去打理。对于这110人来说,我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之桨,必须由我去划呢。
可见,我并非毫无价值。
稍用语义学对这个句式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主语“我”, 其实该包含与“我”相关的客体,如我的眼睛、我的声音等,以及与我相关的行为,如我走路,我谈恋爱,我吃饭等。
如果概括地说“我毫无价值”,难道“我走路,也毫无价值?”“我吃饭,也毫无价值?”
这,显然与客观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
再分析“表语”,这个表语是对主语的评价,如果要去评价某个东西,就一定需要有一定可以量化的客观标准,否则其实也pi毫这个评价也就无意义可言。
“我是个很傻的人”,在这里,“傻”是没有办法进行客观评定的,什么才是“傻”呢?
因此,要使一个包含“我”的自我评价有意义,就必须做到两点:一,主语的“我”应该为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二,谓语后面的词必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能够进行评价的。
进行了这样的转换,才能够较为客观与公正地看待自己,看待问题,从而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代替对自我的整体评价,不再一棍子打死,置自己于绝望的泥淖中。
贝宁顿说,我是什么都不能相信了,因此悲伤至极。
如果他能够客观看待,他就会知道,其实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是深爱的,他并非真没有什么可相信了。
金钟铉觉得,“我就是孤寂的一个人”,可是,他明明还有好多喜爱他的粉丝哦。
亲爱的朋友,开始清除那些过于模糊的“我是......”的自我概念,过一种真实定义自己的生活吧。
你要知道,或许我们在某些特定行为上确实有一些问题,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其实一切都很好。
下次,当你的内心类似“我就是毫无价值”等苛刻消极声音响起时,一定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如此客观看待自己,开启新一轮的自我对话,终有一天,幸福快乐的花儿,就定能在你我心田,摇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