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第二节课了,教室里人很多,大家都在默默看书,显然昨天的课让大家感触很深。
蔡老师一到讲台,还是直接开题,告诉我们今天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什么是知识?
2.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不值得我们学习?
3.如何去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蔡老师今天提供的认知清单如下:
知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
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
将有限的时间优先用于有效知识的学习。
系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是可以相互兼容并存的,重要的是能否找到可以在两者中取得各自优势的方法。
完善自己的元知识是打造知识体系的关键。
深度思考的目的在于修正和完善元知识,而非单单往上造东西。
坚持学习有一系列方法可循。
知识变现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点,虽然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知识变现的过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最优解。
在边际接近零的领域,数量比单价重要得多。
这节课中,蔡老师一直强调,学习知识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只有自下而上和内部创造,个人接收到的信息才能变成自己的。而深度思考和创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分享分享再分享。通过分享,可以让自己再学习,倒逼自己完善知识体系,也能获得他人的反馈,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件非常利他的行为。
老顽童周伯通自创了左右互搏法自己与自己打斗,一些小说或电视中也经常提到自己与自己下棋。蔡老师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那就是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当有了一个偏向后,理清脉络后,转向相反立场,如此循环往复几次以后,每件事情的本质才能慢慢浮出水面,个人知识体系也会相对正确,个人也能更加学会深度思考。
在跆拳道学习过程中,从原来的单色带增加了很多双色带,缩短考级时间,增加考级证书数量。这里就是游戏思维里面的及时反馈。对于学习而言也一样。我们需要将学习的每一个小目标都设置为收益可见的短期目标,将收益量化并予以确定,能知道自己努力多久能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达成哪些阶段性的成就,这样努力才会更有动力。
再回到什么知识值得学习问题上。有效知识就是本身能引发进一步思考,还能通过与其他知识的联结,改变其他知识或孕育出新知识。其实就是说有效知识就是能让自己深度思考,能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所关联或补充,知识是成系统的,而不是独立的。其实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将碎片化阅读自我升级为系统阅读。碎片化阅读中的概念或信息也许是不完整的,需要我们进行扩展阅读或补齐相关信息,将碎片化阅读作为建立一个知识体系的入口,从碎片化阅读起步,过渡到系统阅读。这才是摄入有效知识的正确姿势。
今天的课程相对比较空泛,需要我们自己思考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