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考试结束铃声一响,我便飞快地冲出教室,找一个较为安静的地方,拨通父亲的电话。
电话里,父亲像往常一样,总会向我谈及家里发生的各种琐碎事,偶尔也会向我抱怨我妈总爱唠叨,有时又特别想念很久没去看他的小外孙,净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都总能和我说上一小个时。
习惯了父亲的杂念,我总会耐心听他讲完。通话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说:“今天是父亲节,打电话给你就是想告诉你,我特想你,我爱你”。父亲在那边轻声笑了一下,沉默了一下,然后给我说:“小子,老爹也挺想你的,家里都很好,不用挂念”。
6月19日是父亲节,我和父亲相隔千里,我能给他最好的礼物也仅是一通电话。
这么多年了,这竟是第一次向父亲说这么煽情的话。
02
读小学的时候家里穷,我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饭菜,一到中午就冷得硬邦邦的,天气热了总是馊。就算如此,也要硬着头皮吃下去。
每天放学后,特羡慕有零花钱买零食吃的同龄人。那时,我会很脸皮厚的去问我的一个远房姑姑要一些零花钱,她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给其他人修补鞋子以维持生活,她从不多问总会给我几角钱去买零食,每天放学的那个时刻似乎是我童年时候的最大念想了。
读六年级的姐姐无意中发现了这件事情,就将它告诉给父亲。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楚的回忆那天的情景:我刚回到家,恰好父亲也在家,我吃饭的时候,他过来大声质问我:“你是不是去问你姑姑要钱?”,望着他恐怖的眼神,我身体开始颤抖,心跳一下子加速,手里的饭碗也一下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就把我拖拽到大堂里的神龛下面跪着。手里拿着竹条,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不要脸的家伙,让你去要钱,一家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那一次,我全身上下有数不清的被挨打过的印记直到十多天后才慢慢消失,那一次,我跪在那里只是默默流泪,没有哭出声音,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
那个时候我总会在心里埋怨他,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父亲对我特别严厉。我感觉童年就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这样过来的,我常常因为写不起作业被他骂,要是和他顶嘴就会挨打,我那时感觉到失望极了,感受不到任何的呵护备至,父亲也不能理解我心里的孤独甚至我所期望的关怀。
03
高考失利后,我选择去复读。那一年,是我最难熬的一年,也是我和我父亲之间僵硬关系逐渐冰释的一年。他很清楚我的心理压力,所以在物质方面都尽量满足我的需求,我回家的时候,也会给我做很多思想工作。
那个时刻,我对父亲的态度渐渐改变。
2014年7月27日,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时间。
那晚,我终于打通了我填报学校的招生办电话,但不幸的是,我未被录取。
那一晚恰好停电,在八仙桌上点着蜡烛,我和父亲分别坐在桌子的两侧,满脸绝望,一言不发。借着微弱的烛火,我看到父亲的那张蜡黄的脸,有着岁月雕刻的痕迹。
隐约中,我看见父亲在默默流泪,泪痕模糊。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尽管我的内心已经完全崩溃,但是我却想着给父亲一点安慰。
“爸,都凌晨了,你先去睡觉吧,尽管事情很糟糕,但我还有机会呀。把征集志愿填好我一样可以读大学”。父亲进屋睡了以后,我就独自躺在坝子里,看了一晚上的星空。
后来,正如我所料,我去了另一所大学。
时间越长,我们越能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没有太多的知识,行走江湖吃了文化的亏,前半辈子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年过半百,又想干一番事业,但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所有的未实现的梦想有寄托于我们,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看到那些在无数个夜里企盼的梦想终于结出了成功的果。
04
2016年6月9日,既是端午节,也是父亲的五十岁生日。
我特意向老师请了几天假回家,到家时,已是深夜了。除了小外甥早已经熟睡,其他人都在忙着包粽子。那难以抑制的兴奋一扫远途奔波的劳累,放下行李,就和家人一起张罗端午节的饭菜。
第二天晚上,我们所有围在一起为父亲唱生日歌,让他许愿,给他带生日帽子。看着父亲吹蜡烛的那一刻,父亲竟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以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我眼眶湿润,流下了热泪。
回程那天,母亲给我打包一大袋粽子和家里的腊肉,她说,难得回一次家,多带点家里的东西,想家的时候就吃点家里的腊肉。
在回省城的车上,我一边翻阅着父亲的照片,一边单曲循环着李健的《月光》。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让我们成长。
我想,或许是这十年里曾有过的孤单,失望和无助,或许是这十年里渗透在生活的感动,陪伴和不离不弃,正是它们使我们在某一时刻恍然大悟,再回首时,我们已数不清到底错过了多少个“父亲节”和“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