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觉有时候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比如有的手艺人可以靠指尖的触觉轻易分辨出手中的器物,有的厨师用鼻子嗅嗅便能分出食材的新鲜好坏,有的画师一眼就能洞察名画的真假。
对于一篇文章,在什么时间,地点,心境下阅读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有时哪怕自己的文章,写的感觉和阅读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前些日子,我把自己写过的文章翻出来几篇看了看,发现时间越是久远的,能修饰的地方就越多。
很多文章当时写完感觉神清气爽,自己也很喜欢,但是现在读来,却隐隐觉得扎在心头闷得慌,总有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
小的时候,有一天写完作业没事干,就盯着自己写过的那些字看了大半天,好奇他们的架构。
第二天,课堂测验,正好有个词在我昨天写的作业里,奇怪的是测验当天怎么写都觉得字不对呀。
于是我和同桌说了这件怪事,出乎意料的,同桌说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情况,盯着一个字研究了半天,结果到最后居然忘了它怎么写。
这么多年来,再次想起这件事,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有的时候呀,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不用想得过于复杂,想多了,会搅乱感觉,把这件事情的本质给想歪了。
生活中有个词叫过犹不及,比如太过于纠结1+1为什么等于2对于提高数学用处并不是很大。
人们很多不好的感觉呀,其实都是自己凭空瞎想出来的,当你不开心时,且把这种乱糟糟的感觉放一放,过后去看,那些困难也不过如此嘛。
不同的人对于这个世界,总是有不同的看法和感觉,而我的感觉,有的时候也会很奇怪。比方说,最近我突然觉得写文章就好似养孩子,当冒出这个念头时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可能有人会发笑,一个二十岁出头连大学还没毕业的孩子哪懂什么是养孩子?
可写得多了,脑海里有时候竟会冒出些傻念头,觉得写文章就是需要不断地修饰,润色,把那些不满意的,不好看的句子删掉,换成美好又独特的字眼。
就像给自己心爱的孩子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总是希望它是最好的,能够被大家认可和赞赏的。
这么仔细想想,倒是有趣得很。打个比方,我现在要写篇文章啦,所以就好像我要生孩子啦,但是一不小心难产啦,绞尽脑汁也憋不出一句话。
有些聪明的作者会选择剖腹产,先把自己思想的精华写出来,词藻排版什么的以后再慢慢调养。
有些作者可就没那么幸运啦,一时脑袋瓜子短路很有可能结果就是胎死腹中呀。
把文章写好是一个技术活儿!首先要有写文章的灵感和思路,知道自己想写啥,其次用什么文体和手法来表达,最后如果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自然再好不过啦。
所以说,能把写作看作一种人生事业的人,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精细的人。
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都要接触作文,大学前叫作文,大学后叫论文。其实实质没什么区别嘛,以手写我心,格式不一样罢了。
写作能力的培养就好像去培养一个孩子,当一名写作者有了自己成熟的思想和日趋完善的文风,那么这个孩子的骨架和血肉就已经日趋成熟了。
这么一想,把文章比作孩子还是挺恰当的。
如果有一天,你有了自己的孩子,是否会想让他变得健康而又成熟呢?文章的思想与灵魂就是这个孩子的精气神呀,立意高远,内容充实,这个孩子的精神面貌就出来了。
养儿不易,是门学问。写文章亦是如此。
写东西的时候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摸到自己的“底”,遣词造句中,却能够逐渐感知到那些内在的局限,迷茫的边缘。
大二的时候,因为遭遇了一些事情,所以有点迷茫和彷徨,又有点急功近利的小野心。那时候有位老师给我上交的作业的评语是:节奏快,读起来不太舒服。
说实话,当时我并不能理解这个评语的含义,直到前几天,一位和我一样做公众号的朋友答应帮我推广我的公众号,于是便分享了一篇我的文章。
当时,我的心态其实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立场来看这篇文章的。
莫名就觉得,漏洞百出。文章缺少充分的实例,没有自然的衔接词,段与段之间跳得太快。这一看,竟暗合了当时那位老师的评语。
回想起那段时光,有些心浮气躁,不够踏实沉稳,可能这样的心态也影响了笔下的文字吧。
若我孤独,我的文字必然夹杂着纷纷秋叶;若我欣喜,字里行间藏不住春花满园。若我迷茫,落笔之处藤蔓疯长嗔痴杂念;若我释然,词句明朗明丽,万物沉醉而美。
这才发现,一个人的文字中藏着其对生活的态度,并且可以感染他人。无论我们写什么,做什么,爱上什么人,被什么人爱上,都源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人与人是惺惺相惜的,人们的气质与文字的风格也是会匹配的。
所以,我选择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并把每一篇文章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视和呵护。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此刻正是好心情,因为沉静而又舒缓的心情,有助于写作者和阅读者之间心灵的交流,也才是打开这篇文章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