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1941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明朝建立于1368年,它在初期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实力。然而,明朝后期出现了政治腐败、经济萎靡、社会动荡等问题,使得这个王朝逐渐陷入危机。
它的兴起和衰落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今天老达子就带大家走进明朝,深入探讨明朝被推翻的各种可能原因~
权力争夺:中央集权与宦官专权衍生的一系列问题
自从洪武帝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后,皇帝成为了国家政治的唯一核心和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为了巩固控制,他还设立了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用以监视言论、打压异见、清除反对派。
然而,明朝后期的皇帝们更加迷恋享乐和修道,并对政务漠不关心,将国家大权交予宦官和奸臣,最出名的就是魏忠贤了。
这种情况导致了政治腐败、朝纲混乱、官员无能、军备松懈、民怨沸腾的局面。
中央集权与地方官僚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央政权试图通过设立巡抚制度、加强监察体制等措施来控制地方,可地方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没有了权力,也意味着没有了利益。这种冲突也导致了明朝政治的混乱和中央政权难以有效控制地方。
官员贪污腐败:俸禄之低使得官员不得不贪
明朝的腐败极为普遍,在古代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官员俸禄之低是其主要原因。
《明史》亦言:“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取消唐宋时期的“职田”后,明官员工资不仅低,而且发放形式多变,如用纸币、实物替代禄米。
这导致即便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成为进士,也难以保证基本生活水平,诚信与廉洁渐被边缘化。李贤曾言:“欲其无贪,不可得也”,反映了官场普遍贪腐的现象。
同时,明朝对宗室的慷慨保障,也是财政负担的一部分。朱元璋时期宗室人数仅58人,到万历三十二年已达八万之众,嘉靖后期宗室消耗的禄米高达853万石。这种财政压力与腐败并存,被压垮只是时间问题。
土地兼并:底层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明宣宗在宣德年间平定了汉王的叛乱,并趁机剥夺了藩王的军事与政治权力。尽管明代皇族失去了实质权力,但他们依旧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由于在政治舞台上无法施展拳脚,皇族开始将目光转向对社会财富的累积。他们的收入不仅包括法定的俸禄,还有来自朝廷的各种补贴和费用,数额常常十分可观。
随着皇族成员的激增,他们的俸禄支出也水涨船高。明朝末期,皇族规模庞大达百万级别,占人口比例极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压力下,明朝晚期的宗室年俸出现了严重短缺。当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按时支付宗室俸禄时,宗室成员往往会绕过官府,直接下乡强征。
同时,军屯制度亦使农民失地,官豪侵吞屯田,迫使更多农民无土可耕。因此,流民问题严重,崇祯年间流民高达六百万,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有的乞讨,有的盗窃,有的甚至反抗朝廷。
外部压力:边疆战事频繁,压力日益增大
明朝面临来自外部敌人的威胁和侵略,这使得其边境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东北方向,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利用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迅速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后金政权。
他多次与明军交战,并在萨尔浒之战等重大胜利中击败对手,加强了其在东北的影响力,威胁着北京城的安全。
在西北方向,蒙古部落也频繁骚扰明朝边境,并与后金结盟,导致明英宗被俘,崇祯时期也遭受多次入侵。南方方向的安南(越南)、缅甸等国家不断反抗或挑战明朝的封建统治,也给明朝的统治带来了压力。
这些外部敌人的威胁对明朝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其边境防御不堪重负,最终促成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灭亡:大顺军最终实现了起义的初衷
陕西大顺军在多次战斗后,历经17年与明朝的战斗,最终推翻了明朝政权。作为农民起义军,他们对明朝宗室进行了严厉的制裁。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不仅揭露了明朝宗室的暴行,并号召人民斗争,还将消灭明朝宗室势力作为主要目标。在攻占河南永宁时,捕获了朱采魏,并公开审判处死。
随后,攻克洛阳,活捉福王朱常询,李自成斥责其贪污,并处以死刑。
大顺起义军在全国各地诛杀宗室,表明他们反对的是所有的明朝宗室。李自成农民军采取了政治上的打击宗室和没收宗室财产的策略,并将所得分给起义军和百姓。
他们将没收的财产用于赈济饥民,并强迫宗室向大顺缴纳金银。这一行动不仅满足了民心,也为起义军提供了经济支持。
此外,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贵贱均田"的号召,推动农民夺取土地,让原本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成为自耕农民,从而实现了起义的初衷,让普通百姓能够生产劳作,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老达子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王朝之一,但它最终走向了衰落和灭亡。总结起来,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明朝的灭亡也结束了汉族建立王朝的历史传统,也开启了清代民族关系和社会变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