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17天 2022—1—21
焦点个案概念化是怎么对来访者产生理解,对他所谈的议题产生通透性的理解,有一套解释系统告诉来访者你怎么了。但焦点解决的特殊性是不花更多时间去讨论问题如何形成,而是讨论如何有效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叙事是涓涓细流,是温暖的,是仔细的,深刻的。焦点解决是清晰的,理性的。
焦点常问的问题:如果1.5小时的讲解后,你对焦点解决有更深刻的掌握,那是因为你有了哪些具体收获?(期望与所需)
焦点:贴近、希望、能量、修行(修改十行动)
关于人的心理?
一、你怎么认识人?又怎么认识人的心理?
别人会以为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他人的心理,心理学者要带着善意去理解别人,给人带来幸福。椰子有硬壳是因为内在的脆弱。
二、人的内在心理——认知、情绪、行为;需要
主动、被动,是否有行动力?内在的需要是什么?善意的理解
三、人与人的心理——关系(互动、沟通;爱与被爱)
人是群居的生物,权力结构,谁能一槌定音,讲的话最重要,权力分布,权力会影响沟通,谁说的话分量最大。
四、历史社会文化与人的心理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对人有影响,人一点都不简单。
助人与被助历程
(一)助人历程
1.成为一个助人者——态度/价值观、理论、技巧
成为一个助人者,要时刻检核自己:我为何要帮助人?是愿意跟别人接触,跟别人一起长出面对生命的智慧。需要理论基础和对话技巧
2.专注——探索(内在世界)——洞察(领悟)——行动阶段——结束
3.助人关系——工作同盟:
共通目标;真诚结合(无条件积极关注);对任务的同意(共同同意的)
温暖的,共通的,支持的,治疗同盟
(二)被助历程
1.人做改变的准备度
酝酿前期(无心)——酝酿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终止期
拜访者(我妈叫我来,被迫来的),抱怨者(千错万错祁是别人的错,如果孩子改变就好了,都是别人的错,需要改变的不是我),消费者(想寻求不一样的改变)
2.求助的内在心理需要满足
情绪被支持、了解(情绪)
了解困扰的成因与对生活的渴望(认知)
有具体方法实际解决困扰(行动十方法)(焦点解决可以实现此目的)
感受是灵魂的语言,如果感受被抓得准,像一面镜子一样被反馈出来,能够让当事人知道自己的内心是什么。
精神分析——我到底怎么了?
助人关键的身心准备
准备好聆听:身、心的专注(很想要听的模样)
倾听:听到、听完、听懂
秘诀:身心专注、心灵的放空与接纳
听出潜藏的需求和期盼,空杯心理与包容,有宽阔的心胸与好奇对方让我听懂的是什么。
1.听对方内心真正想要说的,而不是听自己想要听的
2.听到对方可以源源不绝地叙说,且更能了解自己
说了才知道
表达:善解人意、正向解读、温暖人心的话语
我一点用都没有——我渴望有价值
没有人喜欢我——希望有人喜欢我(渴望得到关注)(希望别人喜欢你哪一点呢)
潜在的内心想法和需求、期盼是什么?
解决建构的会谈(咨询)
一、聚焦与解决方法建构的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聚焦于潜意识内容的探索与解释
认知疗法——聚焦于不合理想法的侦测与置换
如果在咨询里只能问五个问题来协助对方,你会问什么问题?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属于后现代学派,后现代两枝花——焦点解决与叙事。焦点是落实尊重与希望的学派。
人类最大的疯狂是人类的惯性,我们会用同样的方法面对同样的问题,可是渴望得到不一样的答案。要脱困就需要做一点不一样的有效的方法。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
选择:证明咨询师很厉害,让来访者的心情变好,让来访者有更合理的想法,让来访者更有能力有效解决问题,让来访者的人格转变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心理上的问题,面对心理议题有效地去解决。
觉察自我的助人理念:
人是什么?人为何受困?人如何脱困?
人为什么要改变?
1.人在什么时候觉得需要改变?(受不了)
2.人改变的好处在哪里?(知道改变的好处很重要)
3.人在什么时候最愿意改变?(被鼓舞支持)
4.人在什么状况下最容易改变?(有资源,有希望)
资商(咨询)效能要素
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很重要,让他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可能
助人效能自我评估
1.我给自己几分?分数的意义是?2.当我可以进步1分,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可以开始做哪些努力来达成?(1分非常差,10分非常棒)
SFBT:人是什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
1.来谈的人不是病人,只是暂时受困(去病理化)
2.人们会有抱怨是因为有期待(抱怨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期待,期待是什么?要听出期待背后的渴望,他想要的是什么)
3.困境中的人,正在用其方法面对与因应着
听出智慧和美好在哪里?
4.人可以是关于自身感觉与知觉,解决自己困惑的专家
来访者是自己生命的专家,通过咨询对话,能够相信自己是生命的专家。
故事:老师夸16号孩子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可以用好的方法让他的潜力能够发挥出来,通过对话让来访者成为他生命的主人(责任),不仅是相信,还要加上好的方法。
5.人自身可以拥有解决困扰的资源和技巧
我们相信来访者(你有多相信):
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尽了全力,愿意努力实践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希望被接纳,归属某个团体,希望和别人和睦相处,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爱,所尊重,所敬仰者的生活,希望照顾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也被这些人照顾,希望被人尊重,也尊重别人。
对于来谈者,你相信的是什么?
请用三个形容词形容,最近一次跟你谈话的学生来访者(友人)?
对于人,你相信的是什么?
请用三个形容词,形容你自己这么一个人(是积极的多,还是消极的多)
学会欣赏自己,才会去欣赏别人。相信来访者,同时也要相信自己。
我们给不出去我们没有的东西
SFBT:人为何受困,至人为何持续受困?
人们会受困很正常,不用特别去探讨问题的成因
1.解决方法不适切,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受困是因尚未找到合适解决方法,
有效的方法继续多做,无效的方法不要用。
2.能量尚未开启:知觉受到限制;难以跳脱既有的习惯与想法;
故事:被绑在木桩上的小象,长大后遇到火灾,没有逃避。它以为自己仍绑在木桩上。
3.目标未形成或还不够清晰具体。
故事:袋鼠不断跳出去,工作人员不断增加栅栏的高度,却忽略了袋鼠是从门走出去的。
人生五章
《人生五章》是波歇.尼尔森的一首很治愈的诗,却也很写实,描述了我们遇到问题的反应以及最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过程。
第一章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第二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惯,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我知道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第五章
我走上另一条街。
精神分析是补洞,疏通内在的冲突。
焦点解决告诉你,你要去哪里才是重点,方法很多,你不用卡在最难走的那条路,你要找到能够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路。比较有效率。
SFBT:人如何脱困?
自我效能感(自信十能力)的确立
1.被理解、被懂
2.产生具体可实践的目标
3.扩展有能量的知觉
换一种知觉,让自己更有能量
4.创造并实践适切的解决方法
你如何理解?会问什么问题?
1.小明的回家功课老是没有做,今天又没有交作业……
2.小方嘲笑大玉的歌声,被大玉一怒之下推倒在地……
3.小乐已经连续一周没到校,今天又迟到了一小时到校……
4.淑娟,被分手了,觉得活着没意思……
问题解决和解决建构
问题解决是在找责任,解决建构是聚焦在问题的解决上。
焦点解决的核心假设:
三个根本假设
1.如果有效就不要改变
2.如果某个方法曾经成功过,就多做一些
3.如果无效,就换个不同的做法
觉察无效因应,做改变
问题跟解决方法不一定直接相关
焦点解决聚焦解决的解构
治疗师不一定要非常清楚来谈者求助的问题本质,才能帮助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解决方法的本质,它是开门的钥匙,而不是门锁的本质。如果你有一把能打开许多种锁的万能钥匙,就不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某一个锁。
焦点解决的重要概念
1.觉察无效的因应,做改变:解决困扰所做的不成功尝试即为问题所在;
2.尊重、正向:治疗焦点放在解决、正向和未来,提升来谈者的力量、资源;尊重即给予相信。
3.让来谈者变成专家:来谈着拥有力量与资源去改变,让来谈者有此感觉则是咨询师的责任;
4.看见未来的真实建构:治疗强调being in the world,着重未来与系统观,活在现实脉络之中;
5.例外乃解困之钥:凡困扰必有例外——困扰曾经成功解决;
6.改进的改变观:小改变带来大改变,咨询师责任在启动改变与鼓励改变持续;
7.创造合作关系:没有抗拒的个案,只有不知变通的咨询师,没有失败,只有回馈;
8.未来是被协议并创造出来的:描述、意义、相互建构与相互循环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特色
1.一次咨询的精神,有效率,又有效能的完整架构咨询
2.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解决建构(面对问题的积极视框与态度)
3.简单背后的珍贵与不容易:万能的解困钥匙
困难的问题不一定用困难的方法来做,复杂的问题不一定用复杂的方法来做,可以简单去做。
4.培养自律好习惯:从一小步、美好的未来引导起
5.贴近、希望、能量、修行:创造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一次咨询的精神
1.一次的咨询,就可以完整照顾到来访者改变的需要
2.虽说一次,但希望至少咨询两次以上(改变发生在咨询后)
3.聚焦:迅速听懂,最想改变的;创造改变行动力
4.接住来谈者情绪,让理性领航,创造改变行动力
焦点是理性的思维方法
5.一小步:创造有效的小改变,产生自我效能感
SFBT的个案会谈记录
咨询之后,记得内容就是概念化
1.来谈者姓名、性别、年龄、会谈日期、基本数据(家庭图)
2.来谈者关注的焦点
3.目标形塑(包含:转介原因,或来谈者主诉,实际的会谈目标内容)
4.例外(何时问题不发生,或稍微没这么严重,主角做了什么努力?)
5.评量(1到10,情况有多接近目标)会谈前已有的改变
改变的意愿
改变的自信
改变的方法
6.赞美反馈(看见来谈的优势、长处、资源)
7.任务/建议:观察型任务(还没准备好)、行动型任务(很有意愿)
8.下一次会谈目标:
焦点解决来谈主角概念化的层次
1.理解:来谈者最想被懂的是什么?(抱怨……很在乎……很努力在做……不放弃……)
1.目标:来谈者很想解决这个挑战之后,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与关系互动?
3.能量:来谈者是如何克服困境挑战的?其坚持、不放弃之处在哪?很愿意继续怎么做?让人敬佩之处在哪?
4.方法:来谈者在面对这些挑战过程中,曾经运用了哪些不错的、有效的方法?往目标迈进,还有哪些可能?
概念化就是贴近、希望、能量、修行的任务。
你面对的挑战是什么?你面对的问题是什么?这是不同的,面对问题,是比较烦的,挑战是有机会战胜它,想尽办法战胜它,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传统的概念化是问题,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后现代焦点更在乎的是来谈者是一个怎么解决问题的人?来访者如何应对她的挑战?什么时候比较有效,什么时候不太有效?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和关系?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结语:
没有失败只有回馈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一二虽为例外绝非偶然;回顾例外掌握玄机,累积偶然就成好习惯。
天无绝人之路,抱怨的底层其实就是努力目标;
开启小改变、创造成功就能保有希望与信心;
掌握自身宝藏,扩大偶然,创造希望,累积努力,如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