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朋友讲述的真实经历:
前几天,微信加人,妮妮出现了,看头像粉妆玉琢的样子,惹人喜爱,简单问候得知她来这个城市不久,再过几天要回老家。
第一次,淡淡微妙情感的几句交流,微微的直觉还会有联系。
接下来几天,偶尔会以“在吗”开头,通常是一阵无应答等待后以“在”结尾,几乎没有能够默契的聊过天。
又过了三天,知道妮妮回老家了。
又是一个星期,妮妮留言给他:
“你在哪,我过几天上来,我们见个面吧”
“好,我正好也会去同一个地方”
于是,他们约好了时间地点,见面了。
妮妮比朋友圈的照片看起来要丰满成熟一些,染着橙黄色的头发,手指脚指涂着油,淡淡的口红,长长的睫毛,手里拿着两部手机和一个鼓鼓的塑料袋,面容憔悴。
俩人去了妮妮的住处。
妮妮躺在床上开始诉说自己的情感和工作经历,也讲了自己的家庭,给他看了与父亲的合影照片,照片中父女俩很像。
后来妮妮说坐了一天的车很累,倒头就睡,一会儿发出微微的鼾声。
朋友订了一个晚餐。一个小时左右,送餐员敲门,妮妮也醒了。
两个人边聊边吃,像是多日不见的朋友。
夜色渐深,外面打雷闪电下起了雨。
妮妮说希望得到朋友的帮助,让她应对房租和接下来找工作的开支,听起来她不像是在撒谎。朋友有些反感,不舒服,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俩人都有些尴尬。
后来朋友打破了沉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俩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只是妮妮还是很不情愿,没有达到彼此的预期。
妮妮在一点左右起来去了洗手间,好长时间没有出来,隐约听到好像是在与人语音,又像是在听音乐,朋友担心她会出什么事,去催了两次,听到妮妮的应答似乎也没什么状况。
当妮妮出来的时候,朋友看到她已穿好了白天的衣服,脸上补了浓浓的妆容,说约了别的朋友要出去,朋友表示了自己的担心,无语。
妮妮穿上鞋,拿着自己的手机和塑料袋,扬长而去。
朋友深深的懊悔自责,长夜难眠。
他愿意相信妮妮是一个善良、真诚、孝顺父母的女孩,他也知道自己约她其实是别有用心的期待,他愿意相信妮妮的行为是无奈的选择。
朋友一厢情愿的希望为妮妮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妮妮除了物质需求外对其他的并不感兴趣。
九零后有这样的一群女孩,在缺乏关爱的家庭中长大,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中迷失着,挥洒着青春岁月,同时期盼着自己不确定的未来,在没有更多的选择下努力挣扎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