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文前,我查了查关于快速阅读的文章,发现一方面是反对,比如:
- “我用20分钟读完了《战争与和平》,这是本关于俄罗斯的书。” - 伍迪阿伦
- “我鄙视一切的快速阅读…” - 李笑来
另一方面则是夸大,比如:
- “20分钟提升300%阅读速度”
- “从每分钟200词到上千词”
对此,我不想做过多评价,只想说:逐字阅读一遍, 不如快速阅读三遍。
一、快速识别字面意思
阅读总体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识别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是理解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思想,最后是把思想应用到实践中。比如当我们看教科书里对各种概念的定义时,虽然能识别字面意思,却无法理解思想。而当我们通过学习理解思想后,又无法应用到实践…
所以快速阅读具体指的是如何快速识别字面意思,因此对于所有类型的阅读都是通用的, 只不过不同类型在运用之后提升的速度不同。像小说这类,不需要应用也不太需要理解的,提升的速度就非常大。而对于像专业教科书这种,需要花大量时间理解的书,提升的速度就没那么明显。
这个步骤又分为两步,首先是“摄取”,将一段文字的图像摄取到大脑里(适用于每种语言),然后是“识别”,搞清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只适用于你会的语言)。所以要学会快速阅读,一是提高摄取效率,二是提高识别效率。
二、多字阅读,增加摄取数量
小时候学习阅读时,由于阅读能力不足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识别,然后连起来去理解句子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实际上我们完全有能力读更多的字,所以要提高阅读速度,最基本的就是开始逐渐增加单次阅读的字数。
先从两个字两个字,等习惯之后逐渐增加到三个字,四个字等等。当然不是每次都死板地读两个字,可以根据断句情况少读点或多读点,比如遇到“但”、“是”等字就可以只读一个字,遇到形容词“xx的”就可以多读一个字,尽量每次读一个完整的意思。
当然最终能一次读多少字是有极限的,取决于视线能看清几个字,正常大概十几个字左右,这也基本够用了,能保证每次读完一个断句,而在手机上则是正好一行字。
三、快速跳动,提高摄取速度
当我们在看电影字幕的时候,焦点只需要盯着字幕中间就可以了,因为句子会自己”蹦出来”,但在阅读的时候,就需要主动从一句话“蹦到”下一句话。实际上在阅读时,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花在这种焦点的移动上,尤其是在逐字阅读时,每读一个字焦点就动一次。
在学会多字阅读后,移动次数少了,但距离没少,如果还保留着这种慢慢动的习惯,就像是在悠哉悠哉地走路一样,依旧会花费大量时间。所以首先要学会把焦点直接跳到要读的几个字的中间一点,然后在最短时间内跳到下几个字的中点,如果是跳到下一行则是要注意,不要跳到第一个字,而是前几个字的中点。
平常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加快焦点或者说眼球的移动速度,像在比赛冲刺一样不断跳动到文章最后几个字,并逐渐养成习惯。
四、图像阅读,提高识别速度
学习阅读时会通过朗读把文字转化成声音,来帮助自己理解意思。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默读的习惯。这对我们理解困难材料是很重要的,而且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还要继续通过朗读学习。
但是在阅读普通的材料的时候,比如一个故事、一个例子等不太需要大脑思考的句子,这时理解文字的速度实际上是快过声音的速度的,默读会使得最多达到声音速度的上限,反而降低了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快速阅读法会提出“不要默读”,但强行不默读只会导致根本理解不了意思,真正要学会的是通过“看”来直接理解意思,而不是先把图像转化成声音(默读),再通过声音理解意思。
平常阅读时,记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看字”上,把大脑看到的图像直接转化成意思,逐渐养成新的习惯。
五、少看多猜,增加识别数量
如果你试着遮住每行的第一个字,你会发现你依旧能识别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说,阅读时并不需要看清每一个字。这也是所谓“一目十行”的原理,并不是说真的能看清十行字,而是通过看关键词句猜出它所表达的意思,比如一个看了几年小说的人,熟知小说用的各种套路,往往看一句话就知道作者接下来会写什么。
要提高这种猜测能力,除了大量阅读的积累外,平常阅读时要把注意力放在识别意思而不是识字上,不断猜测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抓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去读,不要把每一个字都看一遍。换句话说,刻意地不去理解100%的意思,而是只理解90%,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 END ·
阅读速度的提升来源于对的方法和不断练习,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你一下子提升“200%”,只有每天不断有意识地使用对的方法并刻意加快原本的速度,才能不断提升。唯一的例外是在理解困难材料时,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上,可以先暂停一下。但在其它时候,如果觉得自己速度已经很快,随随便便照着现有速度阅读、或者不知不觉又用回错误习惯的话,就会不断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