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因为出差,缺席了规则建构第一课。宝妈梳理了当天课程的重点:“1.规则和自由是同时存在的(有规则才更有自由);2.规则本身是否有问题(不伤害人,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3.规则因为谁而存在?”还拍照录音并第一时间传给我,不过很惭愧,草草浏览了一下照片,录音还没来的及听。从群里家长们的反馈看,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枚举家里的那些规则。
作业试析
群里目前8位家长共提供了60条规则:
①禁止性规则(33%):要求性规则(67%)≈1:2 其中,禁止17,要求38,要求并禁止5
②价值取向:个人卫生15,环境卫生9,礼仪11,安全8,生理7,守时5,节约3,专注2
③场景:出门乘车,待人,吃饭前中后,玩(玩具、手机、电视)时,收纳,如厕,睡觉前等。
下面说说对构建规则的认识。
经典国学里的规则建构
先致敬经典国学: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离娄:传说中视力特强的人。公输子:即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师旷: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时著名乐师。句意:像离娄那样视力好的人,鲁班那样手巧的人,如果没有规矩,也不能画出方圆;像师旷那样听力好的人,不按照六律,也不能来纠正五音。尧舜的施政之道,不用仁政,也不能治理天下。
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西方解读
有关幼儿规则意识的萌芽与规则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
皮亚杰指出幼儿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 动即快乐” 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因对动作感兴趣会不断的重复和模仿游戏的动作。例如在玩玩弹球游戏的时候,幼儿会通过不断的弹弹珠让弹珠移动起来,或把弹珠往空中抛起等,或者和成人一起玩抛接玩具的游戏时,把玩具扔出去又叫成人帮忙捡回来。在此阶段,幼儿的动作是没有规则可言的,促使幼儿游戏的动机是机能快乐” ,游戏的规则对于幼儿来说实际上并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具有来自外部的“ 强制性约束” 的作用,该阶段的幼儿还处于以动作为中心的玩物阶段。
二是规则的“ 神圣不可侵犯” 的阶段。这一阶段,幼儿能够在形式上模仿年长儿童的游戏动作,开始注意到游戏的规则并模仿别人的规则行动,但在实施规则的过程中,儿童任然存在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一方面他们开始接受这些规则,认为规则是“ 神圣不可侵犯” 的;另一方面,他们任然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游戏,坚持自己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因此在实施规则的过程中会出现多次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在游戏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较为也较为明显。
三是规则“ 协调、可变的”阶段。幼儿在五、六岁时,开始在游戏中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其他游戏者之间的不同意见,开始顾及他人的感受,考虑其他玩伴的想法,这就标志着幼儿“ 去自我中心” 能力的增强。因此,在此阶段的幼儿不再把规则看作神圣不可侵犯之物。他们已经能够认识到规则是“ 协商讨论” 的结果也是“ 社会同意"的产物。由于规则是“ 社会同意” 的产物,因而参与决定、同意规则的人应当尊重并遵守规则。这时,幼儿开始通过协商讨论制定规则,此时的规则不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自主的规则。
近代伟大的意大利教育思想家、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通过教育实践,发现秩序感与幼儿规则意识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蒙台梭利指出,规则和自由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真正的规则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只有被幼儿内化了的规则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规则来源于秩序感,而秩序感则来源于幼儿所处的环境。
国内部分研究
有关幼儿规则内容的研究
一些研究者认为幼儿规则的内容主要为禁止性规则与要求性规则——所谓禁止性规则就是幼儿不能做的事, 要求性规则即为幼儿必须做的事 研究发现幼儿对前者的遵从要比后者容易, 因为前者是一种约束性的遵从, 其中所渗透的意志努力成分较少, 而后者则表现的是幼儿对某一良好行为的保持, 需要更多的意志成分维系。 从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角度出发指出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抑制接近的能力与努力控制的能力 其中前者的发展要比后者早 两者对应的就是执行禁止性规则能力以及执行要求性规则能力。
有人认为幼儿规则内容包括公共规则、 集体规则、 交往规则、基本道德规则。
有人认为幼儿规则分为不变的规则、适应性的规则以及临时性规则。对每一类规则,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不变规则讲究的是教师的坚持与身力行;适应性规则需要教师处理好变与不变的统一;临时性规则则需要教师的灵活与弹性。
还有研究者将幼儿规则分为显性与隐性规则。比如隐性规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选区、进区、活动过程、整理材料中的运用。
有关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很多学者和幼儿教育实践者们都十分重视引导幼儿在自主建立游戏规则中培养幼儿的规则行为和规则意识。他们一致认为对幼儿实施规则教育,并不是胁迫幼儿按成人指示行为,而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标准的意识就。” “ 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中规则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幼儿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规则意识是日常生活有条不紊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幼儿若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就缺少了行为的导向性和规范性,将会严重干扰幼儿的活动与生活。”很多学者已对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方面做了很多详细的研究。许多文献都提及榜样示范法。幼儿同伴和幼儿教师的榜样行为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学者就如何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才是真正适合幼儿成长的规则。学者胡华的观点受到青睐,“ 制定规则的时候能否考虑到孩子的发展与成长是制定规则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有些规则可能不适合孩子,也有些规则在执行过程中要求过于僵化。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要给儿童一定的自主权与主动权,让他们参与规则制定,同时赋予他们一定的规则修改权,让他们对规则的不合理部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修改的权利。”“ 规则制定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另外,制定规则,不能和另一个规则相违背,就是儿童自信心的培养。”这些观点得到了支持和认可。同时很过学者也提及,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时,因鼓励幼儿自主建立规则。李雁春谈到让幼儿自主创立游戏规则时,认为“ 规则的建立一定要服从教育的目的,服从共同活动的需要,幼儿易在游戏中执行规则,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创立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提高行为水平,游戏的规则不能由成人来包办制定,而应该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立足校园生活资源,用孩子身边的榜样,激发其遵守规则的动力;帮助学生掌握遵守规则的技能,促进规则意识的践行;通过正面激励,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朱凤.观照儿童立场的规则意识培育策略——“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谈[J].中小学德育,2017.11:55-57
5W2H视角看规则建构
我在情绪管理第一课体会中提到的5W2H分析法(七何分析法),依然适用。我们可以从①为什么(Why)②做什么(What)③何人做(Who)④何时(When)⑤何地(Where)⑥如何(How)⑦多少(How much)这个5W2H法的总框架来细化规则建构。
针对上述七何,对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程度(HOW MUCH)等七个方面分别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如现状如何?为什么?能否改善?该怎么改善?从而完善规则的建构。
横向主体看规则建构
从规则的来源产生、规则的应用场景的角度来细分,至少可以分为家庭(宝宝自身主体也包括在内)、教育机构(学校、幼儿园)、社会三个主要部分。从横向的规则建构角度来看,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各自为阵,需要形成规则教育的合力,三者的矛盾之处或社会的违规现象会消解规则教育的正价值。以家庭为例,如果父母普遍缺乏规则教育的意识,则难以给孩子正确的规则认知引导,而家长遵守规则实践的缺乏极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行为示范,造成孩子实然规则意识和应然规则要求选择的无所适从。
家庭是规则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教育机构(学校、幼儿园)是规则教育的主渠道,良好的规则意识更不能脱离整个社会遵规守纪的大环境,只有不断探索三者结合的可能途径,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规则教育的有机结合,规则教育才能获得完整的教育体系,从而真正使得规则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从《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看规则建构
下面就看看规则教育主渠道的规则建构
点击上述文字可进入官方页面,可下载Word文档查看全文及表格。
从表头看,分为活动类别、活动环节、幼儿、基本要求(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和说明,其中 “幼儿”部分,是指幼儿经过在园的三年时间,在生活活动、自主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中逐步达到的具体行为表现或发展水平,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不是小中大各年龄幼儿都要同步达到的要求。
这个表还真细,我仅引用一下幼儿部分,这也可以作为我们规则制定的素材。
A 生活活动
A1入园
1.衣着整洁,情绪愉快地入园;
2.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同他人问好,主动跟家长道别;
3.乐于配合晨检,身体不适能告诉医务(保健)人员;
4.在指定位置有序摆放个人物品;
5.协助保教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A2饮水
1.需要时主动饮水,饮多少接多少;
2.知道剧烈运动后稍作休息,再饮水;
3.接水后在适合的位置坐下再饮水,避免洒水和浪费水;
4.使用个人专用口杯饮水,按照提示自然有序取放水杯。
A3餐点
1.值日生帮助保育员分发餐具、毛巾、食物等;
2.正确使用餐具和餐巾,坐姿正确、速度适中地进餐;
3.文明进餐,遵守用餐规则和礼仪,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4.餐后能独立收放餐具,并送到指定地点;
5.餐后擦嘴、漱口,方法正确,逐渐形成习惯。
A4如厕
1.懂得及时排便对身体健康有益,有便意时自己如厕,及时排便;
2.学习如厕时自己穿、脱裤子、擦屁股,如厕后主动冲水、洗手;
3.如厕时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弄脏衣裤,及时告知教师并更换衣裤。
A5盥洗
1.懂得饭前、便后、手脏时自觉洗手,饭后漱口;
2.使用正确的方法盥洗,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遵守盥洗秩序,知道人多要时排队,轮流盥洗,不玩水,不打闹。
A6午睡
1.安静、有序地进入睡室,自己脱下衣物、鞋子,在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2.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
3.安静有序地起床、自己穿衣、整理。
A7离园
1.将椅子、玩具等归位,摆放整齐;
2.整理仪表,携带自己的物品离园;
3.主动和教师、小朋友道别,愉快离园;
4.不跟陌生人走。
B体育活动
B1集体活动
1.着装便于运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倾听要求;
2.遵守体育活动常规,服从教师安排,有自我保护意识;身体不适时,主动告诉保教人员;
3.知道体育器械、器材的玩法和简单功能,爱护器材,根据要求积极尝试新玩法;
4.乐于和同伴分享互学;能运用协商、讨论、合作等方法解决矛盾冲突;
5.掌握走、跑、跳、攀爬、投掷、钻、平衡等各种基本动作技能,能够坚持活动一段时间;
6.活动后,配合保教人员将体育器材收拾和整理好;
7.能与教师和同伴分享体育活动中的感受。
B2自选活动
1. 着装便于运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倾听要求;
2.遵守体育活动常规,有自我保护意识;身体不适时,主动告诉保教人员;
3.知道体育器械、器材的玩法和简单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和活动;
4.爱护器材,敢于自主尝试新玩法,乐于创造新游戏;
5.乐于和同伴分享体育器材;能运用协商、讨论、合作等方法解决矛盾冲突,制定并遵守规则;
6.活动后,配合保教人员将体育器材收拾和整理好;
7.能与教师和同伴分享体育活动中的感受。
B3早操或课间操
1.喜欢做操且积极参加做操活动;
2.有序进场,不推挤,不嬉闹;有序取放、合理使用做操器材;
3.整理衣物为做操做准备,需要增减衣物告诉教师;
4.动作合拍、协调有力,能够自觉和同伴合作做操;
5.做操结束,在教师指引下有序离场。
C自主游戏活动
1.积极参加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场地、伙伴等开展游戏;
2.合理使用和爱护游戏玩具和材料;
3.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基本的安全常规,避免危险发生;
4.游戏过程中情绪愉快,表现出持续的专注力;
5.能协调和运用肢体动作和感官、材料和空间、同伴和成人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积极想办法解决;
6.发生游戏冲突时,能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倾听同伴意见,尝试用协商、合作、分享、轮流和等待等方法解决;
7.游戏结束后,按要求整齐规范地整理玩具、材料及场地。
D学习活动
D1活动准备
1.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讨论有关学习活动准备的话题,表达想法、明确任务;
2.乐于收集信息、学习物品和材料等,愿意分享;
3.愿意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生活准备,比如如厕、喝水等。
D2活动实施
1.安静倾听,主动思考,乐于提问,积极回应,愿意交流分享;
2.个别回答问题时,能清楚、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认真进行观察、操作、以图画或符号的方式进行记录等,并合理选取所需材料;
4.明确任务与责任,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5.与同伴合作学习,友好协商,不打扰他人的学习活动;
6.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作、语言、音乐、绘画、手工、扮演等)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D3活动评价
1.愿意关注并欣赏同伴的作品,了解同伴的想法或创意,并表达对同伴作品的看法;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价,能够用语言、图画、符号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经验;
3.与教师一起整理、展示作品。
在《指引》前言部分中第四条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理念和原则包括:
在良好的关系中师幼共同建构和维护一日活动的常规。幼儿园保教人员应与幼儿建立安全、信赖的师幼关系,与幼儿共同建构一日活动常规,保证一日活动有序进行,并让幼儿在自主维护常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规则带来的益处。
在自选活动中,强调了
能运用协商、讨论、合作等方法解决矛盾冲突,制定并遵守规则。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规则构建之安全篇
如果规则分类分等级的话,安全规则应当是最基础的也是最优先的。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是幼儿生存、安全的重要保障,自我保护能力则是幼儿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最基本的能力。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成人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从而发生事故。因此,成人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但也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孩子需要不断地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和感受。孩子的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主动地去获得。
3~4岁幼儿的发展指标
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3~4岁的幼儿已经能够懂得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教师要告诉幼儿不要轻信陌生人,要经常给幼儿讲社会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而坏人脸上并没有“我是坏人”的字样,也没有像电影里坏人的那种形象。要教育幼儿,如果大人不在身边,有陌生人前来领你,或哄你去公园玩,或说去找你父母时,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如果遇到陌生人硬拉你走,要大声喊叫周围的叔叔阿姨。
2.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
幼儿园里有很多吸引幼儿的玩具,比如:小木珠、胶粒等插塑玩具。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把这些玩具放在嘴里,并告诉他们由此产生的后果:这些东西会误入食道、气管而造成窒息。吃饭时,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边吃边说话,或边吃边笑,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3.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3~4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记得自己和家长的名字及家庭电话号码。所以家长应告诉孩子家庭住址、家长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并反复念叨,让其牢牢记住,做到准确无误。另外还要告诉幼儿自己家附近有什么明显的标记,有哪几路公共汽车可以到达,万一幼儿迷路,就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及时安全回家。
4~5岁幼儿的发展指标
1.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
4~5岁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因为4~5岁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也能够预测到一些事件的后果,比如在公共场合远离成人的视线以后就可能走丢,不能单独活动。但是由于他们的意识、思维发展得仍不完善,在有人诱导的情况下,通常仍会被吸引,比如陌生人拿着一个幼儿特别感兴趣的玩具,孩子就有可能被玩具所吸引,而逐步受到坏人的诱导。
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4~5岁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能够理解安全规则,并遵守。所以成人要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各种规则的学习,是独立性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
4~5岁幼儿的动作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灵活,大脑的进一步发育使其能够预测到一些事件的危险后果,并能通过神经中枢指挥身体躲开潜在的危险,比如他们在运动时能够主动躲避飞来的篮球、足球等物体,从而避免了身体受到伤害。
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4~5岁幼儿需要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比如遇到小朋友掉到了水里,要懂得幼小的自己不足以把他们救上来,不能自己想着去拉他们上来,而是应该积极向周围的大人求助,进而化解身边的危险。
5~6岁幼儿的发展指标
1.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5~6岁幼儿已经开始有自己判断事件、人物对错的想法,所以大人要注意引导幼儿明辨是非,教会他们分辨生活中的安全与危险,并帮助他们掌握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人应告诉幼儿如何建立人际交往,正确处理事件。比如,幼儿自己在家的时候或未经大人允许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陌生人跟踪,就应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就近的商店找大人求救,也可以找巡警帮助,或者随便找一户人家,在门口假装大声叫: “爸、妈,我回来了。”
2.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
5~6岁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他们比较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幼儿常常会“群起而攻之”。因此这一阶段的幼儿够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人行横道,走路靠右行,不在马路上玩耍、奔跑,不横穿马路等。认识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等,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作用和意义。
3.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
5~6岁幼儿在运动和游戏时,开始有意识注意安全,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喜欢拥挤推撞,从而伤害到自己或其他小朋友,他们有意识地不给他人造成危险,并进而使自己的生活学习变得更有次序。
4.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5~6岁幼儿开始懂得玩火的危险性,他们应该掌握危险时的自救技能,比如发现着火,应立即离开火灾现场,并及时告诉附近的成人,还应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紧急求救电话。
教育建议: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