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时任法国卫生部长的图雷纳女士曾宣布,将成立国民心理健康委员会,以促使各类机构更好地协作,共同防治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年轻患者。
在法国,心理疾病(精神分裂、成瘾症、抑郁、偏执)是位列前3的常见病症,每年有超过一万名患者自杀。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自杀的,不少于25人。此外,三分之一的流浪汉,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英国电影《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名校生(卷福饰演)与身兼小偷、狭持人质者、精神病患者等多重身份的流浪汉史都华相遇了。
人们对由精神疾病引发的自杀、他杀事件早已司空见惯:9月2日,法国巴黎东郊Vincennes一名29岁、疑有精神病的男子在险将女警割喉时,被后者击毙;在7月26日的法国教堂恐袭中,嫌犯Adel. K早在16岁时就因“行为障碍”终止学业;法国国庆尼斯恐袭的“杀人魔”被疑患有抑郁症;2015年12月,法国里昂一名33岁、患有精神病的男子将妻子与7岁、3岁、1岁半、6个月的四个孩子接连杀死。
习惯每天在媒体上看到各种坏消息的人们,如果继续机械地看待这些数据,也许和镜头扫过一大片无法区分的人像,没啥分别:心理疾病患者的痛苦,和其他不幸一样,难以进入焦点。
不过,法国卫生部长这次下了决心要有所改变,成立了国民心理健康委员会。事实上,此举与法国新阿基坦(Nouvelle Aquitaine)大区卫生局长米歇尔•拉夫萨德(Michel Laforcade)提交的心理健康报告密不可分。
报告表明,法国各机构间存在着缺乏有效协作、诊疗目标不明确等“顽疾”。委员会的目标,就是协调不同医疗机构,确保在预防、治疗、恢复等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持续连贯的救助。
社会学家、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阿兰•埃亨伯格(Alain Ehrenberg)将担任委员会主席。此外,精神分析、精神病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将担任顾问。
预防:拯救少年的“玻璃心”
迄今为止,法国大量心理疾病患者遭遇了治疗中断的窘况。这其中,自然有诊断延误、方法不当等多种多样的理由。不过,要解决这个难题背后数量庞杂的大小问题,首先得从预防做起,而青、少年人群成为这一阶段关注的主要对象:澳大利亚学者Susan M. Sawyer就公开表示, “青春期非常关键。这个阶段甚至可决定终生的心理健康趋向”。
在法国《世界报》2014年报道的《青少年群像》调查中(调查对象为15235 名13-18岁的中学生),9,2 %的青少年匿名透露,曾“较频繁”地自残(用圆规、小刀制造伤痕);高达7,8 % 的孩子尝试过自杀,3,7 % 甚至试过多次。
16,8 % 女孩坦承,受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困扰;相比之下,男孩的比例要低不少(7 %) 。其中,不少人自我评价较低,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低落情绪,并因此选择独处(74,5 %女孩 ;57,6 %男孩)。
在这个情绪波动较大的年纪,市井趣味与烟火气还没钻入他们的窗户缝。家庭和学校构成了学生们全部的社会性习得场所。网络等媒介更是在许多层面上弱化了家庭的影响力:我们的常识、传统越来越多地来自数字世界,它深刻地影响许多少年少女们的自我认知,强化了“成熟、与众不同”等优点,排斥“愚蠢、平凡” 等状态。
不管是中规中矩,还是喜欢捣乱,用自己的方式感知、阐释周遭环境的孩子们,容易把一些事看得比天大,尚未具备“老油条们”缝缝补补的生活劲头。
加强初步监测机制,例如在学校、社区增设心理咨询岗位,识别、引导情绪不稳定学生,也许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做法。
早在2007年,法国北部加莱地区的“青少年健康晴雨表”机构就试图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15-25岁年轻人群的心理疾病问题上:据调查,该年龄段人群中,10%经历过抑郁阶段。相比“正常人”,身处抑郁状态的年轻人酗酒、吸毒等过激行为的比例较高,与父母的隔阂也更深。
事实上,心理疾病与患者身处的社会、经济低压环境密不可分。由于恐袭阴影笼罩下的法国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无法报销、颇为高昂的心理医生诊疗费成为很多人心上又一桩沉重的负担。
例如,在上述提及的抑郁人群中,仅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向医务工作者求助。而且,他们选择的大多是费用较低的全科医生,而不是心理医生。又如,2008年到2009年间,法国电信集团有35名员工因被总裁用“恐怖方式”胁迫辞职,相继自杀。很显然,社会、经济的压力直接导致这些人丧失了信心与勇气,在日复一日的压抑中,选择了极端的逃避方法。
拉夫萨德的报告中提及,“患者接受治疗的中心应当从医院向家庭转移”。相比之下,该措施强调了病人家属在治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目前正在四个法国城市试行。
开展这一项目将需要医疗、社会救助、住房分配、就业部门的协调: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心理学家、律师、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干预,缺一不可。
例如,社会工作者负责为患者办理医疗保险(la Caisse Primaire d’Assurance Maladie)、安置居无定所的患者,并持续追踪其治疗状况;教育工作者普及心理疾病常识,为因病无法入学的患者提供再教育机会,并给予患者家庭相关指导;就业部门的角色,在于帮助患者重新融入职场,以改善其经济、人际交往状况。
使这些部门合作得更紧密、缩减地区间医疗资源差距,则是心理健康委员会要设法达到的目标。
何谓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这么定义:“他/她具备适应欢乐、棘手生活境况的能力。在无法改变的现状中,对自己的适应能力仍抱有信心,并有勇气逐渐去改良这看似不可动摇的环境。他/她能够摆脱过去的恐惧与伤痕,避免其荼毒眼下的生活,或是妨碍自己形成更宽容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他/她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受到快乐”。
温情和善意,从来都伴随着生活该有的冷漠、无情。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标准单一的裁决:要么一步步迈回到真正的生活,要么踏上逃避现实、陷入疯狂的不归路。在此希望,法国新成立的心理健康委员会,能够通过切实的措施,消解人们面对心理疾病的习以为常或无地自容,让痛苦不再荒唐、可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