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
——读《何谓“教育即生活”?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与技能?》有感(第2稿)
昨天,我花了6小时“熬”出来的《班级是一个迷你型的小社会》,发在“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群里后,得到了文章的作者华师大在读博士张春兰老师的点赞,我诚惶诚恐,在博士面前总觉得自己腹中空空,浅陋无知,他们撰写的“教育本源的探索、教育现象的剖析、教育理论的变革”等深邃思想和深刻言论,每一字、每一句,在我看来都是需要仔细咀嚼、不断回味的。
我心怀忐忑地回言:不当之处,烦扰您多提宝贵意见!
张博士说:董老师过谦了!您的思考很深入,我要向您好好学习!
我越发忐忑了:谢谢鼓励,继续在阅读中找到“学思悟行”的契合。
张博士接着说:董老师好!我从您的文章中读到了一些思想,敬请指教。建设未来民主班级的思路:从有形的组织建设到无形的文化建设,再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生态,最后到实现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的双重目标。
我受宠若惊,惊叹于张博士的涵渊:谢谢您,让我知道了“我在想些什么”!这是我时而清晰、时而混沌的“痛处”!好厉害的“把脉”!
张博士继续“不吝华辞”:过奖了,董老师!这是您对我们的启发,很宝贵的思想呢!
……
平复一下张博士“知我、懂我,比我还了解我”的心情,再读《何谓“教育即生活”?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与技能?》,继续我的“且行且思,渐行渐明”。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社会公民,有多种需求。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还生活在家庭、社会之中,本身是合法的社会公民,不是单纯的从事学习的人。所以,应该尊重其多种需求,培养其多种生活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整体提升其人生品质。
上周五,因为班级垃圾桶里的垃圾没人去倒,导致班级行规扣分。班会课上,我们延续上一周的主题教育话题“班级行规存在哪些问题?”,说说“我身上有什么问题需要发现和解决”?同学们还是很能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A同学说,自己在履行劳动委员职责方面有欠缺,以后要主动关心班级的环境卫生,看到纸屑要主动捡起来。B同学说,因为自己是副班长,所以不能在课间或自习课上“我做我的作业,你们吵你们的”。(她回避了昨天值日存在的问题。)我补充一句:班级是每个人的,荣誉一起分享,责任一起承担;这也是昨天C同学做值日班长时,写在班级日志上的一句话。D同学说,自己跑来跑去,浪费了很多时间。轮到E同学的时候,她也回避值日话题,说经常和八年级的同学在一起。我追问,作为值日组长,你觉得今天的事你有错吗?她支支吾吾,从表情上看,决不认错,错在他们,不是我。我在全班同学面前重申了一遍:值日组长应该和值日生一起做值日,擦讲台、擦橱柜、倒垃圾,全部完成后一起回家,特殊情况除外。C同学补充了一句,我看到她在学校门厅里晃。F同学说,我觉得E同学没错,因为学生到学校里是来学习的,而不是来值日的。我反问:劳动不也是学习的一种吗?你在享受他人的服务与付出的同时,不也应该服务他人和参与劳动吗?……
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对于行规的漠视?是什么在影响着他们对于付出的斤斤计较和获得的理所应当?是什么在促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与张博士的一席对话中,我若有所悟:“您谈到了班级中组织建设的困难,这确实是个重要问题,不知是否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做事和成人的关系、追求超功利的目标呢?”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研究室主任张鲁川博士在《班级何为》一文中提到:“如果把班级视为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为学’;如果把班级视为学校的基本行政单位,其目的是为了‘做事’;如果我们将班级视为一种潜在的公共生活场域,那么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人’。”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成长中的人,是可塑性很强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过往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思维方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子,还有作为生命体的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等。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他对了或是错了,而应把事情的因果作为一个样态来进行分析,找出其根本原因,抓住教育的契机,适时、适度、适切地引导,以达到教育既“以人为本”,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二、树立正确的班级生活观
班级生活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社会生活,应该享有与学科教学平等的地位。既然学习的目的是生活,那么,就不能为了学习而牺牲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班级生活和学科学习一起构成了学校生活,失去任何一方面,学校生活就是残缺的,发展就是片面的。
(一)整合家长资源,产生教育合力。
考虑到我们的家长,部分是来自临港新城的建设专家、市六东院的医生、大学城的教授等,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专业知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把家长请进来,“东方大港”、“遗传密码”、“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我的成长故事”、“我和我的家庭”等微讲座,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智慧之窗。陈同学的妈妈给我们介绍东方大港的宏伟气势和发展前景,以及建设者们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艾同学的妈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讲解遗传学的秘密和DNA基因链的神奇;王同学的爸爸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还特别教大家科学的洗手方法;尚同学的爸爸给同学们讲了自己怎么从一个农村放猪娃,发展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教授;祝同学的妈妈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培养出了三位博士生的家庭故事,勉励学生要学会“尊师重教、勤劳、俭朴、坚持、仁爱、独立、勤奋”等可贵品质。
家长智慧课堂,让学生不仅听闻了身边人的成功故事,更了解了成功路上的艰辛跋涉;不仅了解了医学的发达,还揭开了遗传学、传染病等的神秘面纱;不仅了解了东方大港的举世瞩目,还实地参观考察了东方大港的三期工程和集装箱码头上的繁忙景象。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在我们眼前循环播放,当前进迷失方向、学业遭遇挫折、学习缺乏动力的时候,我们的家长智慧课堂,就能发挥“春风化雨”的教育作用、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实践体验,实现育人目标。
“知行合一”,是我国优秀的教育思想。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实践是进步的起点,传统的说教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实践体验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探寻文化之旅”活动前,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例如:进行分组讨论、自己查资料、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预设活动效果等。教师在“文化之旅”探寻活动中,既是活动的策划组织者,是学科专业的指导者,是活动过程中的陪伴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
“探寻文化之旅”活动中,学生把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通过摄影、绘画,用文字或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感受,如:创意、灵感、构想类金点子,更需要及时记录,以便于回顾、反思和总结。
“探寻文化之旅”活动后,学生通过作品展示,以回顾总结的方式进行反思;教师通过集中讨论、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以课题成果形式进行反思总结。在行动中有效落实“育人目标”,在科研中不断改进方法策略。
教,是为了不再需要教;学,是为了能更好地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和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新知,在探索中寻求规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过程,找到人生存在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班级建设观
坚持生活化与教育性的统一。生活化是指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并发挥其相应功能,比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建设者与破坏者等;教育性是指使学生在发挥不同角色功能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真理、与人合作。
(一)课题引领,以研促教。
1、在2017暑假生活重建之“我的暑假我做主”中,全班21人,共收到20个学生的60份美篇作品,参与率95%。美篇作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文化主题游、生活体验游、家庭亲子游、科学基地一日游、去国外游历、参与航海博物馆项目活动、科学小实验、一日职业体验、图书馆义工、我是小当家、美食小制作、学一门技艺、全运会观摩等。“我的暑假我做主”活动中,有4人次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有70人次体验一次外出旅行,有43人次坚持一项体育运动,共阅读189本及以上好书,有41人次学会一项生存技能,有85人次结交一个新的朋友,有30人次寻访一位智慧长者,有8人次用百元学当一天家,有8人次陪伴父母上一天班,有16人次探究一种科学现象。
2、“节日文化体验”、“探访名人故居”、“探寻绍兴文化之旅”、“非遗文化伴我行”等实践活动,学生们更是津津乐道,乐在其中。在“探寻绍兴文化之旅”活动中,从前期调查、活动方案设计、确定参加人员(学生和家长志愿者均自主报名、自愿参与)、家长群征集意见和建议、景点图文资料搜集、景点导览图设计、文本资料封面设计、现场景点介绍、活动实践体验、撰写活动感受、制作美篇作品、亲子讨论回答专家三问、撰写活动报告、进行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整个过程历时2个月,无论学生、老师还是家长,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在团队合作精神、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体验的满意度、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家校互动合作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二)文化浸润,共同成长。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行为方式。从班主任工作来说,文化育人意味着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人生幸福奠基,用心点燃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希望。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
1、班级的“精气神”有了明显改善。班级环境布置,短时、高效、优质。通过寒假和暑假生活的重建,通过国庆节、中国年、端午节的节日文化实践体验,通过家校合作之“家长智慧课堂”的登堂入室,通过“且行且思——初中生探寻文化之旅的实践与反思”课题的有效推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提升。G同学的变化:从固执、顽劣,到好学、友善。H同学的变化:从粗鲁、野蛮,到尽责、冷静。I同学的变化:从冲动、自我,到收敛、服从。J同学的变化:从胆小、拘谨,到贴心、认真。K同学的变化:从莽撞、反叛,到融入、惜时……个别“探寻文化之旅”活动几乎不参加的学生,似乎前后变化不大,有待继续观察,需要更多关注。
3、老师的班级管理更具科学性。班主任的工作从校内到校外有了延伸,且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发展力、领导力,提高学生的存在感、幸福感、责任感,努力改善团队建设中的群体性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家长群的积极作用,进行家校合作联动,在每一个活动和每一处细节中,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通过一年多的课题实践,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也从以前的片断式、偶然性、无序化,变成全盘考虑、全员参与、全心付出,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更深入的思考。
4、家长的示范榜样作用发挥效能。发挥“种子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家长全员参与班级活动,促使家长对“生活的完整性、生命的可塑性、生长的持续性”的育人理念给予更多的关注、认可与支持,家校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陪伴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多方联动。短短一年时间,班级实现了小升初的有效衔接,个体和群体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
以纯净的心,育高尚的人;
witha heart that is pure, men are cultivated to be noble.
以快乐的心,育幸福的人;
witha heart that is joyful, men are cultivated to be blessed.
以潜思的心,育笃行的人;
witha heart that is reflective, men are cultivated to practice earnestly.
以坚守的心,育虔敬的人。
witha heart that is steadfast, men are cultivated to be dedicated.
在不断的“阅读、实践、反思、构建、突破、重塑”中,继续我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育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