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说:没有谁是所谓的天才,普通人的资本在于勤奋,在于自律,这看似是无奈应对,实则是智慧之选。命运是公平的,越是通往成功的路越不好走,越是好走的路越通往平庸。
5点:起床,洗漱。
5点40分:晨跑。
7点:早餐。
7点半:入班读书,学生陆续进入教室,交作业、阅读。
8点:晨诵,升旗仪式,一位学生没有戴红领巾,升国旗时候,也没有敬礼。他很随性,着急,但无能为力。
8点20分:第一节课,坐在教室后面批改周末作业。
9点10分:第二节课,上语文课。
9点50分:带学生上操,一位学生躲在门后不去上操,还有两个生病的,两个打扫卫生的,打扫完卫生他们就会马上去上操,还有一个早上来得晚的同学,上操太累,他也不愿意去。跟着大部队出发,队伍乱,走廊里闹哄哄的,这样的课间操没有太大的意义。
10点10分:第三节课,听新老师的课。
11点:第四节课,上写字课。
11点40:送学生到校门口,去食堂吃饭。
12点10分:和新老师交流上课的情况;电脑钉钉群浏览一下通知,处理必须马上要做的事情;把工作室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方案完善后发到群里。
13点:午休。
13点半:入班,继续批改周末作业。并找学生进行面批。
14点20:第五节课,继续批改作业,填写延时服务各种表格及人数统计。在群里公布周末作业完成情况。
15点15分:第六节课,把周末作业没做完的学生找来询问原因,希望他们把作业补完。新教师培训群里有通知,完成了“建群,发送二维码的任务。
16点05分:第七节课,班会课,评选上周周明星、优秀小组、优秀班长、写作小能手等,每人奖励一张免惩罚卡,还是没忍住发多了,恒恒同学在日记中提建议了:免惩罚卡发的太多,大家都不珍惜了;值日班长指出上周表现不好的同学,扣除小组分数;公布延时服务上课地点,统计每天不参加延时服务学生数,并和班长交代,每日不参加延时的学生要统一持出门条出门。
17点:第八节课,学生做知能,评讲知能。
18点:把学生送出校门,回到办公室,一学生家长到办公室,了解延时报社团情况,顺便聊聊孩子开学的状况。
19点:去教室看看,电灯、电扇、空调、电视等电器是否关好及卫生打扫情况;帮助一位老师修改课题方案,作为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写出的课题方案,修改都无从下手去,硬着头皮提了好几点建议,给她发去我的课题方案让她参考,重新修改。
20点:工作室一位老师要参加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电话指导教学设计的撰写,从教学目标开始,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设计的意图,一点点推敲,脑细胞跟不上了,天太热,缺氧。关于最后一个环节,“当堂作业,知学情”、“当堂反馈,知学情”还是“当堂检测,知学情”争论了半天,想着明天就比赛了,还是尊重她的意见,心情好才能美美滴参加比赛。板书设计的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居然让想了半天,从前是脱口而出的。
21点:开始写今天的千字文,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两千字,应该有些困难了。其间,学校一位老师参加明天的素养大赛说课比赛,课件和教学设计发来,提了几点建议:经过昨晚的修改,教学设计几近完美,今晚主要练习说课,注意讲话的语气和上课的语气不一样,一定要对镜练习,六分钟不看稿,时间恰当好处。
22点:老师改后的课题发来,要我最后再看看,筋疲力尽,撑着眼皮看,课题改动不太大,但雏形有了,这样看来所有的学习都必须从模仿喀什。想到今天听的新老师的课,对新老师的培训,不要太多高大上的理论,新教师要每天都走进师傅的课堂,听完一节课上一节课,在模仿上学会上课,慢慢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听新老师的课,甚至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题目,不知道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能不能做好。这位老师的课题明天就要交,也不能大动了,只能给她提点建议: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写得尽量详细,研究价值要和别的课题不一样;文稿写成后再读一读,保证规范,语句通顺,标点也不能有错。
22点半:回家洗漱上床休息。
《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句话:“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37度高温下的一天,坚持着往前走,努力,做一个中国当代的合格教师,照亮别人,明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