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来薰阁之主陈济川(之三)
张范津
《百年琉璃厂·琉璃厂旧书业领军者:来薰阁的陈济川》“陈济川的晚年在中国书店愉快地工作着。他终究是私方代表性人员,再努力工作,也还是外人。”“晚景却凄凉。”
——百家讲坛专家、北京市文联编审(教授)胡金兆先生如是说
中国是一个历史感非常强的国度,经籍艺文,史志坟典浩如烟海,但由于王朝禁毁,兵焚战祸,水火天灾,传之后世者又凤毛麟角。明清以降,古籍搜集传播重任便历史地落在了古旧书店身上。“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精于古旧书业的陈济川,以书养书,以收济售,他不干则已干则卓越,特别是在对历代典籍、书刊的发掘搜购和抢救整理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1922 年,陈济川刚刚接手来薰阁之时,故宫正着手处理一批破损的明清档案和历代图书,陈济川闻讯后立即派出数人,抢购回来十几麻袋的图书。另外他还利用和国内众多藏书家熟悉且私交深厚的优势,及时了解书市信息,经常派员到全国各地搜访图书。
1937年间与天津宏雅堂书店主人张树森,合伙购进了上海著名藏书家张钧衡的全部藏书达10余万卷。这批书由上海装船运至天津,再由天津陆运北京,装载了五六卡车,数量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1938年他还购得天津李善人古书一批,约两大卡车。曾於日寇侵占北京时期购得上海孙毓修藏书,与隆福寺修绠堂等合购浙江嘉兴沈氏爱日庐藏书一批,还曾收购到南浔刘氏嘉业堂、庐江刘氏善斋藏书。来薰阁库藏古书的规模可见一斑。
从1956年到1966年十年间,作为中国书店的实际管理者,陈济川更是一心扑在拯救古籍的事业上。他一方面培养新人、选派有经验有魄力、精通古旧书刊业务的骨干人员出外开拓京外市场,成功使中国书店开到了广州、兰州筹地。他终于迎来了解放后第一次“买书卖书热”。据统计,1956年151家私营古旧书店共销售近200万元,比1955年增长近4倍;创利86万元,为1955年的8.5倍,成为北京私营古旧书业的“最好时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谁料正在努力工作的陈济川与从政坛高层到普通民众,全都自觉地或者被动地投入其中的“文化大革命”不期而遇了,北京古旧书业遭受重创,每况愈下,在所难免。此一时期的“中国书店曾被诬陷为‘三家村’黑店,琉璃厂、隆福寺多处古旧书刊收售门市被迫关门,收售业务全面停顿,企业大量亏损,职工人心涣散,等着‘斗、批、散’,1966年-1971年共亏损141万元,等于中国书店文革前13年全部上交利润的总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周岩《我与中国书店》)
覆巢之下无完卵。作为拿定息的“资本家”、中国书店的“当权”副经理,陈济川在劫难逃,被打成“混进领导班子中的阶级异己分子”,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精神和肉体的多重摧残下,一个精明干练,意气风发、顺势而为的书界强人,被死死地按摁入了泥潭,再也动弹不得了。此时的陈济川已经没有了来薰阁之主、文明海内的中国书店常务经理的风采,可谓境遇奇囧。他已无力再挺了,196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1969年1月11日)夜含冤而逝,时年仅66岁。
一颗熠熠生辉的“书林”巨星陨落了……
2024年5月24日
2024年8月14日
参考书目:
1.徐雁《江淮雁斋读书志》岳麓书社
2.钱婉约、宋炎集译《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中华书局
3.赵长海《新中国古旧书业》吉林文史出版社
4.胡金兆《百年琉璃厂》当代中国出版社
5.周岩《我与中国书店》河北教育出版社
6.中宣部出版局编《发行家列传》辽宁人们出版社
7.孙殿起《琉璃厂小志》上海书店出版社
8.雷梦水《书林琐记》人民日报出版社
9.胡应麟《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
10.秋禾、少莉编《旧时书坊》三联书店
11.内部资料《纪念魏建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魏建功文集〉出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郑振铎《劫中得书记》上海世纪出版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
13.陈寅恪、钱钟书 等《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香港龙门书店
14.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昆仑出版社
15.《黄裳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6.上海书店编印《古旧书讯》
17.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