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东
题记:有一种喜悦叫奋斗,有一种财富叫磨难。谨以此文献给一切与命运抗争的同仁共勉。
一
记得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说得是一位农家子弟,历经多年磨难,终于走上成功之路。
读了这篇励志短文后,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自己的人生历程,虽然不能说成功,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总算改变了一个农村打工者的命运。
我出生于浙西南一个偏僻的农村,连绵的黄土山坡围绕着村庄。纯朴的乡村给了我憨厚的秉性,也给了我坚韧的性格。
1981年7月,我中学毕业后,没有挤进那条千军万马齐拥堵的“金光大道”,只能带着无限惆怅和未完成的梦想,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重新面对泥泞的小路、苦涩的井水和低矮的瓦房,成为一位落榜回乡的农民。
对于名落孙山后心情极糟的儿子,老实且有些年迈的老父并没有过多的责怪,只是轻轻地叹息一声说:“甭恼了,只要手中的锄头捏紧点,不愁地里刨不出吃的来。”
我鼻子一酸,摞下肩上的行李,默默地从门后抡起一把锄头,扭头就向田野走去……
劳累了一天,我腰酸背痛,四肢乏力,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似的。躺在吱吱乍响的竹椅上,我不住地反思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就这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了吗?
我想改变这种生活状态,我不要再像我的父亲一样,一辈子守着贫乏的土地,去圆一个温饱的梦。
终于,我在同乡们的鼓动下,背起行囊,来到城里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
我在码头、车站和建筑工地上,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都市里的灯红酒绿离我是那么遥远,我只能在城市高傲的目光下,艰难地活着。等到夜深人静后,我才会躺在工地一角的草棚里,幻想着心中的梦。
二
建筑工地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人都有。在他们中间,我却更像一个书生,工棚的木板“床”上,叠着厚厚的书,以至工友们嘲笑我:“哟呵,你是出来打工赚钱还是来读书的呀?”
这时,我只能报之一笑。休工后,工友们有的到小店里喝酒、看录像,有的坐在油灯底下起劲地打着牌,我就躲在偏僻的角落里,点上一枝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读着心爱的书。
当他们为几块钱的输赢争得面红耳赤时,我的心早已飞往神圣的殿堂。
也许少年的梦想是多姿多彩的,怀着从小对文学的爱好,我就在劳作之余,拿起久违的笔,记录下打工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后鼓起勇气,把这些零碎的思绪化作梦想投进了邮箱,寄到我神往的地方。
也许同许多业余作者一样,历经了一次次泥牛入海的噩运,我的一块豆腐干终于在报纸的角落里刊出了,小小的收获令我兴奋了好多天。
一晃就是十多年,一切似乎都没有任何改变,我仍旧在工地上做着繁重的苦力,并做着自己的作家梦。
一个农家孩子,要想出人头地,要嘛读书,要嘛当兵,除此之外,好像别无出路。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工地打工者能写出什么花头,但我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追求。农民的呼声和要求,打工者的苦恼和郁闷,一切都是我笔下的素材。
我虽然不是正式的记者,却像新闻战线上的“土八路”一样,秉笔直言,敢为人民鼓与呼。
几年下来,我除了不停自学外,还在报上陆续刊登了不少文章,有为贫困学生寻求助学款的,有为打工者催讨工钱的,更多的是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喜人变化。歌颂真善美,鞭策假丑恶,情注笔尖,痴心不改。
每发表一篇稿子,我都精心剪贴在样报本上,几年下来,竟积攒了厚厚的三大本。于是,我在打工者行列里渐渐地小有名气,他们有什么烦恼和忧愁,都愿意向我倾诉,我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最大的能力给予帮助。
三
机遇其实是很偶然的,有一次,我在路边捡到的一张报上,看到了一则启事:某报要招聘4名记者,但条件比较严格,要求具备大专以上文凭。可我只是一个中学生,但我不想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就带着十几年来几大本剪报样稿,大着胆子跑去应聘。
然而在报名处,我因拿不出大专文凭而被拒之门外。面对这次机会,我一个劲地向负责招聘的人说着好话,恳求给我一个应考的机会。
也许是我的诚心打动了上帝,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在看过我的简历和作品后,给我开了绿灯,答应先让我参加考试。
在我填写报名表时,这位负责报名填表的大姐还在我耳边告诫:“这次考试可是高手如云,你一个中学生,和这些大学生相比,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啊?”但我对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考试资格,内心早已十分感激,其他的话都不再重要了。
这次招考,全市共有200多位应聘者,其中不乏是本科毕业生,有中学语文老师,就我一个是中学生,还是一个打工者。
但我凭着初生牛犊的勇气,和他们一起参加了笔试,并以笔试成绩第二名取得了面试资格。
参加面试时,考官们的目光是森严而冷峻的。也许我这个特殊的打工者让考官们感兴趣,他们询问了我的人生经历和追求目标后,相互交流了一阵,然后频频点头。
浙江日报的一位姓严的主考官还是忍不住地问我:“你真是在打工时积下这么几大本剪报样稿?你真得很不容易啊!”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闯过了一道道关口,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当记者的梦。
四
这些年里,我以一个打工记者的身份,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多年来,我有2000多篇稿件在中央、省、市级报刊发表,所撰写的文学、新闻稿件,多次在省市竞赛中获奖。
在不断完善自我奋斗中,我还参加了大专,本科函授学习,最终花五年时间,从中学毕业生转变为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
通过学习,更加磨练了自己的毅志,提高了个人素养,同时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一个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社会就是这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我们每一个人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倘若感觉不到压力的存在,整日悲叹命运不济,甘于宿命,那么这种人终将一事无成。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主动权永远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将相本无种,儿女自当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永远保持自我加压、敢于超越、迎接挑战的心态,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特别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我自身的努力和目前所取得的成绩,2006年11月,我的人生道路又发生了转变。
区委、区政府在组建新闻中心之际,经书记办公会议专题讨论,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机制,以人才引进的方式,破格将我从一名打工者特招为正式事业编制人员,招录进新组建的新闻传媒中心,并担任新闻部主任一职。
在新的岗位,我全心投入,不敢有丝毫怠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采访、写稿、编版,还积极做好主题新闻的策划工作。
2016年7月,经单位领导推荐、组织部门考察,我被任命为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成为副科级区管干部。对此,我只有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回报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赏识。
五
如今,我在中央、省、市各级报刊上发表文学、新闻作品200多万字,二十多件作品获省市级新闻、文学作品奖。
1998年,我在中国国际出版公司出版了诗合集《九峰派诗选》,2006年,我有六首诗作入选《当代青年优秀诗歌作品选》。
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刊登上了《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我创作的作品《路在脚下》荣获全市打工青年文学征文二等奖,我撰写的个人经历《生活的乐曲靠自己奏响》,荣获全市职工读书征文一等奖、全省职工读书征文二等奖,全国乐趣网征文二等奖。
2009年又荣获市级先进新闻工作者。2015年,我在中国言实出版实正式出版14万字的个人专著《行走田园》。
有句老话叫做:出身虽不能改变,命运却可以重写。这句话说明人生就是一部奋斗的历史。高尔基有着苦难的童年,但他牢牢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响一曲生命的欢歌;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的心永远跳动着积极进取的音符,终于成为世界音乐界不朽的人物;残疾人霍金在人们心目中永远不会逊色于那些青春亮丽的偶像,他以渊博的学识、伟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我虽不能和伟人相提并论,但我从自身的进步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今,不管是坐在豪华宾馆里向老总们采访,还是在乡间小居里与农人们谈心,我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打工者。特别是碰到有打工者前来求助,并且在我面前卑微地自谦时,我很想说一句:朋友,十几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打工者,也是每天都在脚手架上干着粗重的活谋生的。
但是我坚信,命运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身处逆境不气馁,并朝自己认定的目标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