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面前的姑娘,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她皮肤白皙,面貌清秀,个头适中,身材姣好,打扮入时,看起来不像是个“应该”走入咨询室的人。
我问她: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她犹豫了一下,说自己有很多问题和困惑希望能获得指导,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大学的生活,讲述自己考研失败,找工作又未果,家里人对她也没什么太大的要求,只说她自己想干什么都支持。她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该继续考研,还是踏踏实实地找份工作。
看起来,是个很平常的姑娘,很平常的状况,大学生嘛,面对这两种选择太正常了,对不对?
这是一个好姑娘,尽管她对自己其实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姑娘,但还是尽量地去上进,去考研。她一面觉得自己就很平凡,一面又想上进,就这么纠结着,拧巴着。这也是她走进咨询室的原因。
在谈到她的成长历程的时候,她突然有点儿恍然大悟。对啊,从小到大,父母都是和我说:你什么都不用管,好好学习就行了。现在,突然让我自己做这么重要的决定,我有点儿害怕(怕自己承担不了做决定的结果),有点儿担心(担心自己选错),所以我不敢做决定。
但是,姑娘,自己的人生只能由自己决定,哪怕你决定由别人来决定你的人生,落子无悔。每一次的决定,都组成着你的人生。决定,其实并没有好或不好。每一个决定,都会带来一段独特的人生。每一个决定,都是你在当下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不必担心未来会怎样评价现在的决定。如果你觉得决定很正确,说明你生活的很好,这很好;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决定太幼稚,说明你生活的比现在有进步,这也很好。
不管怎样,都是很好很好的决定。
人,最怕的,不是做错决定,而是站在原地,犹豫不决。
再说回到父母。姑娘的父母是一代父母的缩影。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无限慈爱,在求学期间,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不用你管。
条件不允许的,到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放手不管,剩下的路自己走吧。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一直被要求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孩子,到底有没有能力自己走完剩下的路,到底有没有能力把这段路走得精彩纷呈。
能力允许的话,不出意外,他们会继续包办孩子的一生。工作,结婚,孙辈的养育与教育,从财物到人力,不遗余力地付出,尽力让孩子生活的好一些更好一些。
他们,觉得自己一辈子可以问心无愧——我尽我所能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帮助了。我这辈子吃过的苦,我的孩子不必再吃。
可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立的人生啊。子女的生活,并不能和父母的生活来计算一个总和。似乎,你吃的苦多,孩子就可以吃的苦少。
而且,没有痛苦的对比,快乐就浅薄得多;没有努力奋斗过,成果似乎也不那么值得珍惜。
看似给子女一个最好的安排,但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你是真的为了子女好,还是只是为了求自己一个心安理得?
给子女最好的财产,不是金钱,而是独立的人格,与自律的习惯。
大部分的人,被生活的大流裹挟着,前进着。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平凡地生活着。
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努力地去争取。
不管怎么样,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