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短文会说3个事儿:
- 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
- 为什么是这本书,更准确的说是这个专栏
- 两个小彩蛋
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
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我自己有个不成熟的观念,“既然来人世间走一遭,不弄清楚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岂不是有点可惜。”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在专栏的发刊词里,薛老师给出了学经济学的理由:
- 经济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原因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已置于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
- 这两者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聪明绝顶的社会达人,对复杂社会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幼稚的阶段。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非常成功,但要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学习另外一种智慧。
为什么是这本书,更准确的说是这个专栏
大多想学经济学的人,都买过几本厚厚的经济学教材,可能性最大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可真正能把书看完的却寥寥无几,我那本第三版精装的《经济学》躺在家里书架上十几年了,宏观部分从来没看到过。为什么呢?说起学习,会有一把辛酸泪。简单说,书太厚,内容太复杂,就算看完似乎懂了些什么,但依旧没什么卵用。
薛老师和得到团队对用户画像理解很到位,“不以经济学为职业也拥有经济学的智慧。”同样在发刊词里,他给出了这门课要交付的目标:
我的全年专栏订阅,给你的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产品:
- 为你讲解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对这些概念,我要比任何一本现行的教科书都解释得更深入、更详细、更实际和更有趣;
- 帮你绕过可以绕过的经济学花招,我不会让你去画包络线、去求影子价格、去解效用函数……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善于解决这些数学难题的经济学家会用这些工具来解决他们遇到的任何现实问题;
- 让你看到被人视而不见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协会、家庭、政府,并理解其内在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而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却只是把这些制度安排看做没有内在结构的黑箱;
- 帮你构筑经济学思维,经济学不难明白,也不难背诵,难在一刻不忘地运用;我会通过大量实际例子,甚至在你意想不到的场合用上经济学分析,目的就是让你融会贯通,能像呼吸、走路、游泳和骑车那样自然而然地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对世界作出反应;
- 帮你培养经济学品位:权衡一种观点,尤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其标准往往不是对或错,而是高或低、轻或重;看高手过招,辨思想源流,不论你觉得他们层次如何,都可以为你增长见识,加强自信,提高对理念的鉴赏水平;
- 助你理性、悦纳和进取,贯穿整个课程,你将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评判(理性);你将学会先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抱怨和指责(悦纳);你将忘记经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均衡世界,而着迷于由创新精神所牵引的非均衡的开放社会(进取)。
看到这如果动心了,就到得到App里找来专栏的发刊词看一眼,如果没有,就算了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我更推荐订阅专栏,而不是仅仅阅读这本书,因为专栏不仅是薛兆丰老师亲自录音,而且交付更多的内容。不知道是因为篇幅还是什么原因,书中去除专栏里我个人最喜欢的几个部分:例如渔村经济学、经济学大师介绍,反垄断部分内容。
两个小彩蛋
2018年6月5号,“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对应的纸质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在得到正式发售,因为这天是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诞辰。这一天在朋友圈里,“我向亚当斯密、凯恩斯保证今年读完这本书。” 也重新听了一遍专栏的音频。这件事在8月17号就完成了,比我预计得早。我看这种方式有效,8月21号,我做了一件类似的事情。“我向我的偶像尤瓦尔-赫拉利保证,2018年结束前重读、续读、阅读完这三本书。”牛皮吹出去了,到现在2018年只剩2个月了,三本书的第一本还没读完,而且已经没有兴趣继续了。现在回头看原来,大概是因为我心底害怕要是真完不成,亚当斯密和凯恩斯半夜会来找我麻烦,而尤瓦尔-赫拉利还不会。
学习的过程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收获是:“知识就像被诅咒一样,只有分享出去了,才留得下来。” 分享是一件分享者从中受益更多的事情。我做过4次相关话题的分享,供给和需求、成本、价格、渔村的故事,感谢winstar、lion,小钢炮、phenix、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