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古道与唐代政治人物的命运交织及其价值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唐代宰相苏味道、太子李贤、废帝李重茂被贬或经米仓古道配至集州、巴州这一现象的研究,对米仓古道在唐代政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作为交通要道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米仓古道不仅在地理上连接了南北重要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考证。

关键词:米仓古道;唐代;政治人物;价值

一、引言

米仓古道是中国历史上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它穿越崇山峻岭,将四川、陕西两地连接起来。在唐代,宰相苏味道、太子李贤、废帝李重茂等政治人物,都曾被贬或经米仓古道发配至集州、巴州。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对米仓古道价值以及当时政治背景的思考。

二、米仓古道的地理与发展变迁

(一)米仓古道的地理位置及命名

米仓古道,是四川巴中到陕西汉中的一条徒步古道。它北起陕西汉中,经南郑横穿川陕边界,南至四川巴中,是我国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考证,米仓古道最早成形为路大约在夏末商初,当时的巴人为了北上与中原地区取得联系,随着民间已有的小道而开通。秦朝末年,刘邦在汉中称汉王,所需要的大量粮草主要就是巴人通过米仓古道运送,因而那时的米仓古道被称之为“粮道”。当然,那时称为粮道的并不是专指米仓古道,凡是从巴蜀地区通往汉中、三秦地区运送粮草的通道都称为“粮道”,而米仓古道正是当时最便捷、最重要的粮道之一。

这条路从唐宋到清康熙年间,有过多种叫法,有“南北路”“王公路”“巴岭路(巴岭山路)”“大行路”等。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顾祖禹编著了一本名为《读史方舆纪要》的书,该书主要记述了当时中国的地理形势、城镇关隘、古今战守、攻取得失等方面的一部地理著作。该书首次将这条路命名为“米仓道”,“米仓古道,自南郑而南,循山领达于四川保宁府之巴州,为米仓古道”。从那时起,“米仓古道”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命名为“米仓古道”至今虽才三百多年,但这条道毕竟已有3000多年历史,因此挖掘米仓古道文化,不能仅从“米仓”字面上去理解,而应从其在历史上所发生的作用上去研究、挖掘,才能将其古朴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

(二)米仓古道的线路走向

从南郑到巴中的米仓古道,历史上大致可分为三条主要线路。

第一条:从南郑县出发,往南沿着濂水谷道,经红庙、喜神坝、小坝、巴峪关,进入南江境内,再经大坝、米仓关、关坝、令牌子坡、竹坝子、柳湾子、上两、桥亭、鹿角垭、甑子垭抵达南江县城,再沿着巴南河(巴江)经东榆(现公山镇政府所在地)、皇柏林、八庙垭、沙河、淘金滩(赤溪场)、马掌铺、下两、元潭,过枣林到达巴州,全长500余华里。

第二条;从南郑县出发,经红庙到喜神坝后,再向西经挡墙河、贾家河、崖房坪到达川陕交界的台上而进入南江县境,再经焦家河(其中一条分支从此处沿河西进,到岩房碥、白头滩,进入旺苍县檬子、店子上、烂柴坝、两汇寺、罐子坝,再到旺苍,最后经广元接入金牛道而到达成都)、麦子坪、老君岩、龙神店、抽筋坡、银杏坡、沙滩、阎王碥、头道水、马跃溪、琉璃关到达南江县城,从县城南下到巴中的路线与第一条线路重合。

第三条:从南郑县东南方向出发,经祖师殿、高家岭、牟家坝、马仙坝、青石关、固军坝、天池梁、镇南关、羊圈关、西河口、碑坝、朱家坝,到达通江的诺水河镇,再沿着板桥口、青峪口、涪阳坝、草池坝到达通江县城,再向西南抵达巴中,也可沿着通江河(大小通江在县城汇合后称通江河)继续向南便到了平昌、达州。

三、从米仓古道看苏味道、李贤、李重茂的政治际遇

(一)苏味道贬集州,或作《菖蒲涧记》

苏味道(648年——705年)河北赵州栾城(今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为苏轼第11世祖。苏味道自幼聪颖过人,文采斐然,少年时便和李峤的文辞齐名,时称为“苏李”,《全唐诗》收录苏味道的诗作16首,其中尤以《正月十五夜》最为出名,成为他的传世之作。20岁考中进士后,便步入官场,任咸阳县尉,后为吏部侍郎裴行俭的管记(相当于今天的秘书)。694年,提拔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第二年,苏味道因站错队,附会反对武则天执政的内史李昭德而被关进了监狱,然后再外放到集州(其治所在今南江集州街道)担任刺史。神功元年(697年)丁酉正月应召回朝任天官侍郎。

据宋人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四·巴州碑记·菖蒲涧记》:“或云集州刺史苏味道遗迹也。”《碑目》记载:“《菖蒲涧记》,唐开成四年集州刺史苏味道题迹。”而开成四年即公元839年,这时距离苏味道离开集州已经142年。故说《菖蒲涧记》是苏味道题迹,一则可能是误写,二则可能是142后,后人看到苏味道作的《菖蒲涧记》手迹而找人錾刻于菖蒲涧外。

(二)李贤太子叹,唱响巴州悲怆之歌

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陇西狄道人。系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

李贤,聪慧好学,才思敏捷,容貌俊秀,深得高宗李治喜爱。上元二年(675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因处事明审,颇具能力,引得众臣拥戴、唐高宗称赞。但其处事张扬也引起他母亲武则天的猜忌和不满,导致母子之间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调露二年(680年),在阴谋与诬陷之下,李贤被以谋反罪废为庶人经米仓古道流放至巴州。在巴州,李贤没有了宫廷的锦衣玉食,没有了侍从的前呼后拥,住着简陋的房子,生活一落千丈。他时常感慨自己的不幸,明白在这权力的漩涡中,自己已经无处可逃。

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李显继位,即中宗,一个多月被武后废黜,改立李旦为帝即睿宗,武则天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又经米仓古道至巴州搜查庶人李贤住宅,以防其谋反。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起来逼令自杀。李贤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年三十一岁。

(三)李重茂居涧,演绎废帝菖蒲之哀

李重茂,生于公元695年,系中宗李显第四子。公元700年,李重茂被封为北海王。神龙元年(705年),晋封为温王,且任右卫大将军兼遥领并州大都督。公元710年6月初2,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合谋,给李显下毒毒死了中宗。6月初5,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同起草中宗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3天后,即6月初7,韦后扶立李重茂为皇帝(时年16岁)即唐殇帝、唐恭宗,又称“唐少帝”,改年号为“唐隆”,尊韦后为皇太后,由相王李旦辅政。李重茂即位不久,韦后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操纵朝权,拟杀害李重茂,自立为皇。兵部侍郎崔日用获知信息,派人密告临淄王李隆基。李隆基与其姑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于6月24日发动“唐隆政变”,率万骑从玄武门入宫,诛杀韦太后、安乐公主李裹儿、昭容上官婉儿、宰相韦温等人,剿灭了韦氏集团。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拥立李旦登基,为唐睿宗,立李隆基为皇太子,李重茂仅做了18天皇帝便被废掉。睿宗即位后,仍封李重茂为温王,囚禁于内宅。公元711年,李重茂改封为襄王,流放至集州。《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记载:“以温王重茂为襄王,充集州刺史,遣中郎将将兵五百防之”。睿宗为防李重茂到集州发动兵变,派中郎将率兵士500名到集州昼夜守之。李重茂不愿受控制,逃至城东门外2里的菖蒲涧一石洞内躲避。因李重茂曾为太子,民间故曰此洞为“太子洞”。

三年后,李重茂转任房州(今湖北房县)刺史,因忧郁过度,于7月22日在房州去世,年仅20岁。

四、米仓古道在唐代政治中的作用

(一)作为贬谪通道

唐代政治风云变幻莫测,许多官员因参与政治斗争导致官场失利,或因触犯龙颜或被诬陷等原因而遭贬谪。米仓古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较为艰险的路况,被朝廷选定为发配流放这些失势官吏的道路之一。除了上文提到的苏味道、李贤、李重茂外,还有以下一些唐朝名臣被贬,从米仓古道经过。

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在位)时期的名相张九龄,因受到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和诬陷,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很可能就是经米仓古道到达阆中后,再经江洲(今重庆)前往荆州。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行程中,他的政治生涯遭遇重大挫折,内心的悲愤与无奈可想而知。

唐肃宗(李亨,756年——762年在位)时期的宰相房琯,安史之乱时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唐肃宗即位后,房琯投奔肃宗,得到器重并委以平叛重任。因不懂军事大败而回,被唐肃宗贬谪,其流放的路线就经过了米仓古道。房琯在被贬途中,历经艰险,沿着米仓古道一路跋涉,远离了政治中心的繁华与权力,经隆州(今阆中)到达汉州(今广汉)前往荒僻之地。

唐德宗(李适,779年—805年在位)时期的宰相杨炎,因被诬陷结党营私,被贬至崖州。他所走的贬谪之路,根据当时交通情况,或许也是经米仓古道入蜀再南下。

唐宪宗(李纯,805年——820年在位)时期的名臣王叔文,因永贞革新失败被发配于渝州(今重庆)等地。在被贬谪的途中,带着悲愤与无奈沿米仓古道艰难前行。诗人刘禹锡,因革新运动,也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他的贬谪之路很可能也经由了米仓古道。诗人元稹,因直言进谏触怒宪宗,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或许也曾走过米仓古道。

唐文宗(李昂,826年——840年在位)时期的宰相李训,因制定的铲除宦官势力计划在执行中失败,被贬谪到象州(今广西来宾市)可能也是经由米仓古道的。

这些具体案例,充分说明在唐代米仓古道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朝廷政治权力斗争的延伸,成为朝廷惩罚和控制政治失势者的工具。

(二)信息传递与军事战略

政治信息传递方面,米仓古道成为朝廷获得西南甚至南部地区信息的重要通道。唐代地域辽阔,南方边境时常有外族入侵和地方叛乱发生。米仓古道恰好成为川蜀连接汉中再通长安的一条重要通道。唐玄宗时期,巴州曾发生一起小规模的民间暴动,当地官员立即派出快马通过米仓古道传递消息,朝廷便迅速派出官员前往安抚,避免事态扩大。公元 763 年,剑南地区发生叛乱,当地官员也是通过米仓古道迅速向朝廷传递情报。朝廷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避免了事态的恶化。

军事战略部署方面,米仓古道在唐代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当边疆战事吃紧,急需从内地调兵时,米仓古道就成了行军的重要路线,担负起输送战略物资的重任。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借口清除朝廷奸臣而反叛,率领叛军南下,攻陷洛阳、长安。唐玄宗逃往蜀地。唐王朝为巩固四川防线,多次调遣军队通过米仓古道入蜀,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确保四川安定。公元 783 年,泾原发生兵变,叛军直逼长安。朝廷迅速通过米仓古道调动蜀地援兵赶赴关中,稳定了局势。唐代宗时期,剑南节度使崔宁与吐蕃在边境对峙。朝廷通过米仓古道从长安源源不断地调拨粮草和军备,运往前线支援崔宁。唐德宗时,南诏国入侵西南边境。朝廷迅速集援兵,通过米仓古道开赴战场。前线将领通过米仓古道也及时向朝廷汇报战况,接受朝廷的指令,保证了战略上的军令畅通,最终成功击退南诏的入侵。公元 880 年,黄巢起义军直逼长安之时,唐僖宗下令从剑南等地调集兵力,剑南节度使率军沿米仓古道北上奔赴战场抵御黄巢起义军。

米仓古道在信息传递、军事战略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唐代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军事挑战时,能够反应迅速,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五、米仓古道在唐代时期的经济与文化价值

(一)商贸交流

唐代时期,米仓古道作为连接川陕两地的重要商贸通道,促进了两地的商贸往来。

1. 商品流通桥梁

唐代,川陕两地物产资源丰富,四川的丝绸、茶叶、药材,陕西的粮食、皮毛、铁器等,都是由巴山背二哥通过米仓古道背运流通。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代时期四川每年向朝廷进贡的丝绸数量巨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经米仓古道运往长安。茶叶也是四川的重要特产,通过米仓古道销往陕西及北方更远的地方。同时,陕西的粮食满足了四川部分地区的需求,促进了两地的物资互补。

2. 商业城镇兴起

唐代时期,商贸活动频繁,经米仓古道的客商络绎不绝,集州、巴州等米仓古道沿线的集镇迅速得到发展,成为商贸集散地和交易中心。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巴中在唐代已发展成为比较繁华的商业城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在这里贸易洽谈、货物储运中转,也带动了当地服务业、手工业的发展。

3. 贸易税收增加

随着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唐朝政府在米仓古道沿线设置关卡,对过往货物征收商税。这些税收成为朝廷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据《唐会要》记载,唐玄宗时期,商税收入在朝廷财政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其中米仓古道沿线所征商税为朝廷所做的贡献也不小。

(二)文化传播与融合

1. 宗教文化传播

唐代,佛教和道教在川陕地区开始广泛传播。宗教人士经米仓古道将佛教的教义、经典从陕西传入四川,将四川的佛教文化传播到陕西。如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曾经米仓古道前往四川讲经说法,促进了佛教在四川地区的发展。唐代时期峨眉山佛教众多僧侣,也通过米仓古道前往陕西交流佛法。同时,陕西的终南山是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也沿着米仓古道在四川传播。据《蜀中广记》记载,唐代时期四川多地修建了道观,受到了陕西道教文化的影响。巴州南龛坡石窟,南江赤溪石飞河、大河佛石坝的摩崖造像以及牛仙客所作的《集州紫极宫记》都是最好的佐证。

2. 艺术形式交流

唐朝时期,川陕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如四川的川剧、蜀绣,陕西的秦腔、壁画等等。米仓古道的畅通无阻,使两地艺术家得以相互交流、切磋,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据《益州名画录》记载,陕西壁画的风格元素在唐代四川的一些壁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两地文人墨客也通过米仓古道相互交流,推动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创作。

(1)牛仙客南下集州,留《集州紫极宫记》

据宋人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四·巴州碑记·集州紫极宫记,【唐开元二年兵部尚书牛仙客作难江县立石】。

紫色宫是道教派修建的道观。集州的紫极宫位于何处,无资料详考,但《佩文斋书画谱》卷六十三,对《集州紫极宫记》有记载,说明确有其文。《舆地碑目》记述:集州紫极宫记,开元二年牛仙客作。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开元二年即公元714年,牛仙客何许人也?

牛仙客(675年-742年),泾州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唐朝宰相。牛仙客从鹑觚县吏起家,官至陇右行营节度使,后历任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司马、河西道节度使。后入工部尚书、同平章事,晋爵兼国公,迁检校侍中、兵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因病去世,追赠左相,谥号贞简。

至于开元二年,牛仙客时年39岁,身为何职,没有查到详细的资料。但据《舆地碑目》《佩文斋书画谱》对《集州紫极宫记》的记载,为开元二年牛仙客作。说明牛仙客于714年不知何因到过集州紫极宫,方能作出《集州紫极宫记》。至于《集州紫极宫记》具体内容,目前尚无考证。

(2)众诗人咏叹巴中,成数篇诗作传世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勃、李商隐等都曾游历川陕地区,他们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两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或送友人至巴蜀的诗句。下面罗列几首以飨读者。

李白《送郗昂谪巴中》:

遥瞻云水黯伤神,送友天涯作逐臣。

祥瑞巴中开景运,压霜瑶草又逢春。

此诗为乾元二年(759年),郗昂被贬为巴州清化郡县尉,李白为其而作。

杜甫《奉寄别马巴州》: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

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

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

此诗是作者于唐永泰元年(765年)写给巴州刺史马某的寄别诗。杜甫到没到巴州不知,但他的这首诗至少跟着马某经米仓古道到了巴州并留传于世。

初唐诗人王勃初次入蜀在巴州西门外柳津桥江畔的江亭中送别友人作《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晚唐诗人李商隐从梓州回长安,经米仓古道而夜遇秋雨受阻难行,为了表达思念北方亲人的情感,吟出了闻名中外的诗篇《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更有诗人的《巴江柳》,以吟巴江(巴江就是沿米仓古道从北到南,经南江到巴州。)的柳,来抒发用世之情。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稳阴入绮窗。

在辉煌的唐代,诗人们为巴中挥毫泼墨的诗篇难以尽数,那时的米仓古道宛如一条神奇的纽带,将诗人的情思与远方的梦想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3. 风俗习惯融合

川陕两地因米仓山、秦岭阻隔,两地的饮食、服饰、节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时,米仓古道反而促进了两地人民的交往,使得两地的风俗习惯相互影响并逐步融合。比如,四川的麻辣饮食风格经米仓古道逐渐传入陕西。而陕西的面食经米仓道也在四川得到了推广。在四川巴中传统的宴席上有名的“十大碗”,与陕西关中“九大碗”,两者虽然在数量上、口味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又有潜在的联系。都是两地丰富的传统饮食文化,都是用于婚丧嫁娶、庆典活动等场合。这些都与米仓古道加大了两地文化交融有很大的关系。

(三)移民与人口流动

1. 移民迁徙

由于战乱、天灾等原因,唐朝时期曾多次出现大规模的移民迁徙。米仓古道为移民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使大量的人口从陕西向四川迁移,或从四川向陕西迁移。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唐代时期多次出现大规模的移民迁徙。米仓古道为移民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使得大量人口从陕西迁往四川,或者从四川迁往陕西。

2. 劳动力流动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劳动力的转移,为边远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唐代,由于四川地区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来自陕西等地的人口迁移。这些移民通过米仓古道进入四川,为四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四川地区如巴中、南江的经济繁荣。

3. 民族融合

米仓古道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唐代时期,川陕地区居住着汉族、羌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川陕两地加上四川南边一些地区各民族人口,通过米仓古道,加强了人口的流动和交流,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沟通和融合。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唐代时期四川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融合趋势明显。

六、结论

米仓古道在唐代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交通要道,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苏味道、李贤、李重茂等政治人物经此道的命运安排,反映了唐代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促进了川陕地区的商贸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带动了南北两地人口的流动和边远地区的发展,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文化价值。深入研究米仓古道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舆地碑记目》·(宋)王象之;

4.《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5.《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王原祁;

6.《南江县志》(道光版)、《南江县志》(民国版);

7.《米仓道路线与性质初探》·彭邦本·《四川文物》;

8.《“米仓道”命名蠡测》·周书浩·《巴中日报》;

9.《玄奘法师经米仓古道入蜀考》·黄政钢·《巴中日报》;

10.《据鞍雄剑劲 插笔羽书飞——初唐宰相诗人、集州刺史苏味道考略》·何志平·《巴中文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