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是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的经典之作。全书共8章,包括关于用户体验以及为什么它如此重要、认识这些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以及要素的应用。
首先是战略层。之所以说它玄学,是因为作者在开篇就抛出了两个「哲学」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回答第一个问题定义产品目标,第二个,用户需求。这二者共同组成了战略层,是设计用户体验过程中的决策基础。
我将对书中「产品目标」的部分进行整理总结,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在我的观念里,「产品目标」是一个宽泛的定义,可描述为企业对产品的期许。对于产品线多而繁复的大企业,单一产品目标的确立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整体布局、Boss个人想法等等。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权衡多方因素,最终明确产品目标。
在确立一个宽泛定义的时候,工科生(比如我,黄小五。还有黄小六和小七。据说这样可以防止转载抄袭哼哼。)也许会矫枉过正:将原本宽泛的定义完全具体化。例如:为用户提供一个实时的语音通讯工具。「这并不能解释这个工具要如何支撑企业目标,或是满足用户需求。」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在校内某组织做公益项目的经历:
最开始,我们的项目定位于「在学校、社区和企业之间搭建更高效的电子垃圾回收平台。」最开始有一个极优秀的资源:我们与大连「比较牛」的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公司方面也表现出了较积极的合作态度,希望我们帮助其扩展电子垃圾回收渠道。而接下来,由于项目定位过于宽泛而无法落实。我们进行了很多次调研:走访社区、走访企业。但始终没能找到突破口。
后来机缘巧合,项目组和校某公益超市取得了合作,于是项目方向急转直下,我们开始在校园内收集废弃的台灯、手机。看上去这个转型让我们在短期之内取得了成果(确实收上来不少旧台灯)。但最终,台灯的储存、运输、处理的一整个链条都是破碎的。公司方面也放弃了最开始的想法,只是想让我们帮助其企业进行宣传推广。项目,卒。
要在太宽泛和太具体间取得平衡,首先要「避免在尚未充分了解问题之前就做出结论」。上例中,我们未充分了解回收来的台灯送往企业的整个链条,就急于缩小项目范围,最后遇到致命问题无法解决。
其次,对于产品目标的框架要灵活,随时可以有新的方向在确立可行性后加入进来,使整体的目标结构更为稳定。也就是俗称的「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旁边的树上多试几次」。
由思维导图可见,「产品目标」下设三个部分:「商业目标」(即产品为企业赚钱或省钱)、「品牌识别」、「成功标准」,前两项内容所见即所得。接下来只对「成功标准」提出我的想法:
「成功标准」用于在产品上线后,衡量其是否满足企业目标和用户需求,多以数据体现用户行为。不同形态的产品,对于同一个数据的期望也是不同的:例如,知乎、简书等高质量UGC社区,希望看到用户的单次访问网站停留时间(Length of Visit:表征用户的访问质量)有所增加。而To-Do list类应用等工具型产品,会希望访问停留时间减少,简短迅速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情必近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个人微信号:wongsays
Technology | Liberal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