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的足够多,实践的足够多的时候,你的产品观就慢慢实现了。
根据用户需求,业务形式,和市场情况基本就能决定产品的数据上限、商业模式、生命周期。根据这些搭建好产品基本就能看到它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这些细化后分别是:用户需求-市场大小-商业模式-业务结构-产品需求-市场策略
用户需求:遇到了某个问题,需要通过产品来解决问题
市场大小: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
商业模式:怎么变现,先免费后收费,广告,导流到电商,扩展其它业务来收费或者其它。
业务结构:具体业务是怎么进行的,有什么问题。
产品需求:通过产品把以上产品模型表现出来
市场策略:遇到此类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它的当前市场情况是怎么样的,应该怎么切入进入市场,采取怎么样的市场策略,以后的趋势会怎么样,有上升空间吗,会被颠覆吗?做产品一定得考虑市场环境,因为玩家不只你一个。
以上用户需求是根基,其次市场策略非常重要,有的产品很好,但是在市场策略中却被其它产品打败,也可能通过市场策略来改变产品相关结构。商业模式中有个例子,就是墨迹天气,一直做工具,后续积累了上亿的用户量后却在盈利上很欠缺,就是之前搭建产品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商业模式。
举例:滴滴打车
用户需求:司机空闲时间空载,浪费时间和金钱;用户打车难的问题
市场大小:很多一二线城市都有该情况
商业模式:通过调查发现滴滴现在仍在和Uber抢夺市场的情况,属于烧钱的情况,发现滴滴应该是切入到其它业务:比如代价,大巴,同城物流,金融服务等业务赚钱。
业务结构:用户通过软件找车,司机接单,载客,交易完成
产品需求:用户端APP,司机端APP。值得一提的是,滴滴产品提升了行业效率,降低了出行成本,为乘客和司机带来了价值,所以产品本身没问题。
市场策略:犹如千团大战,市场1、2名是谁,该怎么抢占市场,怎么签更多的司机,和发展更多用户,都是需要考虑的
滴滴产品也是市场驱动型产品,它的市场足够大,要生存下来必须通过抢占市场,如果同一市场玩家很少,要么是有压倒式优势,要么是这个市场根本做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