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送完《一定要经历无人可诉的孤独,你才回过头拾掇自己吗?》后,收到一个读者的留言:
当他在生活中耗尽了自己的所有正能量,剩下一堆负能量需要发泄,而想到你,起码说明人家相信你,肯对你说真话,其实也还可以吧。
当时只觉自己的观点受到冲击,第一时间做出反驳:那要看我和他的关系了。
我在那篇文章中用加粗的字体写:没有人喜欢负面的东西。
的确,人人都不喜欢负面的东西。
可是,如果对方是他,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去面对负面的东西。
因为,爱。
周六回家,晚上和老妈睡一个被窝。夜深人静,不知怎么的,老妈讲起和老爸生活中的一些磕绊。
太正常不过,太鸡毛蒜皮不过。两个有棱有角的年轻人相互磨合了二十几年,争争吵吵、相亲相爱,最终成了老夫老妻。
我却觉得厌烦,第二天还要加班。再者受了自己写的文章的影响,走了极端。觉得老妈应当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下问题,找我有啥用啊。
要远离一切消极的东西嘛。我厌烦得理直气壮,一边听着,一边以“嗯”敷衍。
讲完,老妈一翻身就睡着了。我却清醒。一看手机快12点了,睡不着,好忧伤啊。
想找人聊聊。翻开微信通讯录,从第一个名字滑到最后一个。那么晚了,自己又是满满的负能量,还是不要打扰人家了。
好吧,锁屏,继续睡。可是,无论如何睡不着。一想到不能去打扰人家,孤独得要命。尤其大晚上的,理性褪去,剩了感性,容易一条道走到黑。
鼓起勇气,找了,秒回。就那么简简单单一句“你可以跟我抱怨”,让我之前所有的担惊受怕,怕影响她、怕打扰她、怕她厌烦我、厌烦我的消极,全部烟消云散。
感动得想哭。我说:谢谢你还在。她回:哎呀我要是个男的多好哈哈哈哈。
不必再问我的负能量是否会打扰到你、让你不开心、让你困扰。
我知道答案。
因为,我们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2.
她说:父母和睦,家庭和谐,兄友弟恭,这是一个家庭的事。你是家庭的一份子,你就有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
你说这是他俩的事,其实你是在推却自己的责任。你是在享受权利而没有承担义务啊。
是。是我一直在逃避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我怕一切负面的东西。我怕麻烦。我怕问题。我想顺其自然,我想等着问题自动消失。
我还怕批评。我不想当中间人去调解,我不想表明任何立场、观点,我不想指出谁对谁错,我不想与谁发生任何争执、矛盾,我不想让谁不开心啊。
翻到一篇《每一个妈宝男背后,都站着一个吃瓜的爸爸》的文章,其中提到父爱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文章呼吁更多的父亲回到育儿的第一战场。
而文章没有讲的是,妈宝男的出现,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爱的问题。
妈宝男的背后,站着的不仅仅是怕麻烦、怕问题的吃瓜父亲,还有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爱的母亲。
无论是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溺爱,亦或是大包大揽、面面俱到的控制,对于孩子心智的成熟都是无益的。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到: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在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背后,尽管动机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
真正的爱,需要与懒惰对抗,需要勇气、力量和耐心。
真正的爱, 不仅要用心,还要用脑。
真正的爱,要不怕麻烦,在拓宽个人界限的同时,努力帮助他人成为心智更成熟的个体。
3.
因为是很好很好的朋友。所以,她克服了自己的懒惰(毕竟是人,深更半夜困了都想要睡觉来着),忍受了自己的心情受到的影响(毕竟人人都不喜欢负面的东西,比如抱怨),还要帮我出谋划策、解决问题,顺带指出我的问题(得体的批评),是一件挺麻烦的事。
但是她却心甘情愿这么做了。因为,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而我,又是怎么爱别人的。
一是懒惰。怕麻烦,怕问题。我逃避,选择视而不见。我享受了权利而没有负担起相应的义务。多么不公平。这也是我的责任、爱的责任呢。
二是不懂如何爱。M·斯科特·派克: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我们要在尊重对方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愿从今往后,我们都能真正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