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受身边的人影响,在这样一个时间竟也萌生了一股“创作冲动”,想要写一些东西,絮絮叨叨的,记录生活平凡的琐碎。这也可称作是一份情怀。
这样的“创作冲动”由来已久,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但终究是受阻于性格里的惰性。 文字确实是个极好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它突破了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用笔头说话,很多时候,缓解了我们面对面说话的可能存在的尴尬,表现出我们不曾言说更为隐晦的情感。写下文字,总会有一个思索的过程,遣词造句,斟酌用语,我们有更多时间去选择最恰当的文字组织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进入大学伊始,大学老师就告诉过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就该多写。我想那时我必定也是深以为然,但转眼间就抛之脑后。
说到我所学的专业,很多人都当做是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也没错。或许是平日里的风格太不文艺,和汉语言文学不太搭?很多人对于我选择这个专业表示疑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呢?谈不上对这方面有多大的热爱,我只知道当我对于大学的专业系别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中文系几个字就深植于脑海。加上从小在语言文史这方面似乎是表现出了所谓的优势,我也觉得自己是可以驾驭这个专业的。这样的选择我们往往会考虑很多现实因素。首先不还是高考成绩那点事儿吗?语文和数学恰是两个极端,偏科到这种地步也属少见。人家高考的数学分数不理想,旁人是问,你怎么只考这么点分?到了我这里,就成了——你是怎么考上大学的?这大概可以作为我一辈子的教育事例——论文科生数学的重要性。
一个学期过去,除了新闻稿,基本没正儿八经写过文章,只寥寥几篇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曾经以为,摆脱了高考作文的束缚,不说信手拈来,至少写文章会更加自在,会自然而然的就将自己的思想流露在笔端。然而当期末考写作学基础,猛然要在短时间内写一篇命题作文,竟生出一丝慌乱,只觉得笔头生疏。
虽说我读的是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专业, 但很多时候我对文艺青年是无多少好感的。尤其烦内里没多少学识才华,偏要装腔作势的伪文艺青年。诚然,真正的文艺青年并不会引人排斥。在快餐文化横行的年代,我们反而需要有这样的人存在,一直热爱文学,一直诗意的“栖息”,一直以美的目光去看待周遭的一切。混迹在知乎、豆瓣还有简书里的,有这样一群人,锲而不舍的磨笔,即使大多数被批为无病呻吟。很多东西是要时间沉淀的,我想经过漫长岁月打磨的思想会更有价值。
生活有些方面极其平凡,有些方面又极其伟大;人的性情有些方面令人生厌,有些方面又极其美丽。就我所接触的一面,叙述我们的喜憎哀乐,既已开了这个头,便老老实实写下去。不管如何笨拙,总不至于离题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