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逼着自己每天写一篇文章,就是想看看自己能坚持到第几天。
今天是第二天。
今晚吃饱饭,就一直在看书,把之前断断续续看了一半的《小狗钱钱》接着看下去,目前整本书看了接近三分之二。预计这两天能看完。
九点多的时候,在微信上和一个朋友聊天,问我在干嘛,我说我刚在看书,他表示很惊讶,他说是他的话就看不进去,我说,静下心就看得进去了。
他说,现在接触的互联网信息太多了,人也变得浮躁了,哪里还会想着去看纸质版的书。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几个几个朋友的故事。
故事一
一个高中校友,暂且称他为小A吧,高中毕业时加了QQ之后,直到大学毕业都没说过几句话,唯一的交情是偶尔给对方的说说点赞,看他说说的状态,我只知道他从大学开始就在创业;后面偶然机会大家联系起来,才知道他的创业在我们那批同学里面还算是挺成功的,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团队。
他和我说,他们团队下成长最快的一个经理,从毕业到工作一年, 能全款买下一辆奥迪A6L。
说真的,我很吃惊。这样成功的案例,永远是活在别人公众号的故事里。
同样是90后,他和我说的很多关于创业的理念,团队的管理,还有一些自己正在做的项目,我听他讲,就像一个什么不懂的小学生一样,感觉学习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忍不住夸他,说,我们那批同学,你做得算成功啦。
他说,不不不,还有更厉害的,只是很低调而已。
我觉得很疑惑,于是问他还有谁。
于是他和我说了校友L的故事。
故事二
毕业这么多年,我对L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学霸的阶段,在当年,我们那样的普通性示范性高中,能考上一本线的应届生本来就寥寥无几,但是L是其中一个,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成绩排行榜的前几名,在那时以成绩论英雄的年代,自然是对他的名字牢记在心。
印象中,他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生,平时做事情也是独来独往,不太爱和别人说话。
就是这样的一个男生,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在我们的省会城市创业,目前做得很成功。
于是,我更加对我的校友、同学刮目相看了。
他们两个,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在没有任何背景的前提下,从大学开始到现在毕业,经过努力,成为了被人眼中羡慕的对象。
故事三
前面两个同学是正在创业的,或者创业成功的。
我身边还有一个例子,一个朋友,看中某个品牌的产品,觉得可以作为事业来做,于是伙同几个朋友一起入伙做,四个人,每个人入伙几十万,几十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他们这样家里是做生意而且生意做得挺大的家庭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钱随便就可以拿出来了,于是很快就开始着手加盟、选址、开店这些事情上面来,目前正在创业的初始阶段。
前面所说的,只是故事的A面,除了故事二,我不了解是否有B面,故事一和三,都是存在B面的。
像故事一,我的那个同学,他说从他着手开始创业到现在别人看似做得很成功,足足准备了五年,才有现在公司的成功。
他还说,他们公司准备涉足其他的项目,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是最大的问题,最怕最怕的是资金的断链,一旦断链了,就很难做下去。
所以,表象很好,个中问题,只有自己知道。
故事三的朋友,据我所知,他们创业的钱都是借过来的,虽然在他们的圈子里,借起钱来相对容易一些,但是也是要还的,还要算上利息,也是从他们的身上,我才知道,有时候有钱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做什么事情都有家里面的人支持或者钱能随便用,生意越大,考虑的也就越多。
失败了的后果会怎么样,他们肯定也想过。对想做事情的兴趣,还是战胜对未知的恐惧吧,所以才可以坚持下拉。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知道别人的幸运,其实就是充分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只不过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坚持去做,所以才觉得很多时候做起来很难。
就像我自己,总想着要利用怀孕这段时间做点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又因为怀孕的各种不适,又什么都不想做,总觉得身体已经很难受了,能吃好睡好就可以了,其他的生完孩子再说。所以每天做得最多的是看电视刷手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以后有大把时间,什么事情以后再做还来得及,殊不知,种一棵树,再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还知道感悟,应该还不算晚吧。
这应该也是我为什么还能静下心看得下纸质书本的原因吧,以前年少总把失败归于各种因素,唯独没有在自身找原因,到现在即将成为人母,知道了自身一些不好的行为,就会默默改变。
这也是一种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