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下午,许昌实验小学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继续聆听芬兰的尤卡教授向我们讲述芬兰教育。今天下午讲述的重点是认知风格。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认知风格的重要性、学习风格、团队动力、变革中的策略学习循环。
结合今天上午对认知风格的表格分析,尤卡教授想考考我们对认知风格知识的掌握情况。他请我们猜测一下他属于哪种认知风格的人。老师们根据尤卡教授的数学分析的工作背景,猜测他是分析型的认知风格,猜中了。这是他认知风格中比例大的一方面。有的老师认为尤卡教授能够做出精彩的演讲,一定是社交性认知风格的人,但是被他否定了。他解释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社交型,但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社交方面的水平,才有了今天的自己。听到这里给我个人的启示是,即使你并不擅长做一件事,只要有意识地朝这个方面去努力,就能够有所收获。
认知风格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说:人们会主动选择符合他们信息处理风格的信息。在决策的时候也会受到个人认知风格的影响。我认为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认知轨迹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都会影响他做的各种决定。比如一个认知风格偏向组织型的人可能对于尝试新事物就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直觉型人才可能就不太愿意根据经验办事,做事不墨守成规。了解掌握一些认知风格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看清自己往哪个方向努力。
作为一名老师当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风格以后,更有助于我们帮助学生成长。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认知风格。比如分析型风格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更倾向于自己查询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去建立模型。他们喜欢通过正式的讲座和一些书面的材料来进行学习活动。可是他们并不太喜欢与他人合作,更热衷于自己独立学习。反观之,社交性学生,他们更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学到知识。可是如果老师没有认知风格的概念,没有认识到不同孩子的特点,我们就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这也启发我问自己,在我的课堂中有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几类孩子的需求?我以前认为课堂上欠缺纪律性的孩子是不是组织型的同学?是不是我没有考虑到他们的不同特点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展示机会?培训中我根据芬兰教授的给我们带来的新知识来反思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归类,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我们每个人是在群体中工作和生活的,我们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我们。可是这么多不同的人在一起冲突和意见是难免的。尤卡教授又讲了如何让拥有不同认知风格的人避免冲突:1.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2.了解他人的认知风格。3.在交流时充分考虑到他人处理信息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在人与人相处时要在了解彼此的基础上互相包容,求同存异。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但是一个团队要有所成长,要具备四点。1.强烈的革新倾向是顺应变革的唯一途径。2.要促使变革发生,我们需要所有四种认知风格的人。3.混杂性团队比同质团队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和革新方法。4.当组织逐渐变得成熟时,如果右脑思维的人不采取领导行动,左脑思维的人会开始取得领导地位。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句话:混杂性团队比同质团队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和革新方法。这就是我们学校自动化小队的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我们不要试图把学生变成同样的人,而要尊重他们的差异,保护他们的独特。
最后尤卡教授提到了变革中的策略学习循环。分析、愿景、承诺、具体行动是前后相连同时缺一不可的。如果团队做事之前没有分析,那么未来就会是建立在沙堆上的城堡,随时都会一败涂地。如果团队里的人缺乏了责任感,那么每个人都会用事不关己的态度,最后的结果是无法预估的。
今天一天的培训打开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也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新的疑惑和思考,期待接下来的培训!
四年级语文组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