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明
台球技术几乎是完全依靠打击者自身的本能反应所形成的错觉来进行打击的,这些感觉是打击者本身锻炼的成果,没有一定的锻炼基础就不会具备相同的感觉。
这就产生一个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学习者本身没有经过同样程度的锻炼方式,却仍然想要引用他人的感觉,就会造成自身的混乱与误解。
然而,台球技术也是一种隐藏在内心非常深处的一种能力,程度越好的爱好者,其所拥有的感觉就需要经过越多层次的转换。这些感觉并不是汰换式的,而是兼容性的,旧的感觉和新的感觉都具有合适的应用场合。
因此这些感觉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一般成就比较高的台球选手,对于表达台球技术都持着比较保守的态度,这也使得台球技术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问题是:总有热心的球友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诚然,泛泛之辈所言,一笑置之即可,但还是有一些成就比较高的台球爱好者,他们的言语都具有一定的道理,浅显易懂,因此在台球范围内广泛地被人们接受与应用。然而因为其本身的理解不够透彻或者表达能力不够完善等等因素,对学习者的技术造成了几乎无法弥补的伤害,其中有三件事情影响最为深远。
主副眼(视觉差)
在进行台球打击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为了能够适度地引导反射动作,在我们动作的目的不同的时候,能够产生不同的“被压迫感”,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会“偏重”在其中一只眼睛。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我们拿着一只眼睛为主,一只眼睛为辅在瞄准打击,因此有人形象地将这种感觉定义为“主副眼”。
这种定义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学习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刻意地将这种感觉应用在所有的打击当中,并且以讹传讹,最终演变成以某只眼睛与球杆方向重叠,另外一只眼睛作为辅助的瞄准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使自己的本能反应被限制在某一种特定的条件之中,而且为了迁就眼睛的位置,以至于自己的姿势变得非常别扭,进一步影响向前方投送力量的能力。
在斯诺克上面还勉强够用,但是像花式台球这样需要比较剧烈旋转球的打击条件,这种瞄准的方式完全限制了自己处理塞球的能力。
我认为正确的名称应该称为“视觉差”,这样比较不容易被误解。这实在是不容易表达的观念,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以右利手进行一次左塞的打击:在相同母球速度下,如果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左塞旋转不够,当球杆头往母球中心点调整的时候,右眼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大。
这是我们锻炼自己形成的能力,身体通过两只眼睛所承受压力的不同来引导我们的反射动作(本能反应)。因此我们也可以刻意地将右眼的压力(专注度)增大,那么身体就会对应出一种瞄准的感觉。我们根据这种感觉来调整身位和手架,就能够精确地以这次需要的动作进行打击。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自己有效的锻炼成果当中,不是以模仿就能够完全复制的打击方式。
脚尖对准进球点
有人说:打好台球要从脚尖开始做起!
这句话说得真好,不管我们从任何一个角度来探索,这句话都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
我们在进行台球运动的时候,从我们的支撑点(双脚)到接触球杆的部位(手腕)之间需要经过几个部位来共同协作,以完成打击的目的:双脚→胯骨→身体→大臂→小臂→手腕。
理论上,如果我们的动作非常好,当然可以视为是脚尖在支持手腕推动球杆的这样一个进程。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需要经过锻炼(优化)才能够体现的事情:
1、先锻炼自己能够以大臂推动小臂再推动手腕。
2、以这种动作的基础,一段时间之后将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能够推动大臂以下的部位。
3、再以这个动作作为基础,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感觉到动作可以被胯骨所支撑。
4、再以这个动作为基础,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感觉到是双脚(脚尖)在支撑手腕。
5、在这些基础上,能感觉到脚尖能够对进球点进行锁定。
我师父常常用一个例子来比喻打趣我:参禅分三个阶段:参禅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后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今天非要理解成自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是高僧,这话要人怎能说得清楚!
结果许多的台球人都以为自己应该将后脚脚尖对准进球点(后脚踩着进球线)!当然,在斯诺克上面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到了花式台球这里,花式台球因为球体体积比较大,用塞球进行打击的时候,后脚的位置就会对自己的动作产生限制。
这引发了一连串的后果,有些台球爱好者还把这个观念和前面说的视觉差结合起来,这又进一步对姿势产生了约束,结果造成自己的姿势紧缩僵硬,无法向前方投送力量。
这对台球技术产生了无法想象的负面影响!
夹紧大臂
任何学习台球技术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台球技术能够短时间之内产生明显的进步,但是台球几乎都是属于自己的感官经过转换(幻化)才能够实现实质性进步的一种运动。那怎么办呢?想办法使学习者(自己)快速地拥有一定的准度呗!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件事:准度是一种定性训练。当我们练习准度的时候,通常球形都是相同的,这样在我们的刻意练习之下,我们第一时间将架桥点摆放到正确位置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当然发力也会更加具有精确度。但是当我们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力量关系的时候,这种瞄准打击的能力就会消失,所以大部分的人会认为母球的走位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也因此我们将准度练习定义为:定性练习。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将学习者的动作做某种约束,那么他的准度就能获得明显的进步!
这个原理被教学者充分地利用了,最具代表的就是:打好台球应该夹紧大臂(固定大臂)!
这三粒老鼠屎只要存在其中一粒,就足以使打击者的技术奇臭无比!脚尖对准进球点(后脚踩着进球线),用主副眼进行瞄准,然后大臂尽可能固定,每天没日没夜地锻炼自己将这三个细节做好,因此学习者很快就能在直球上就拥有较为稳定的准度了。这样,父母开心了,教练交差了,学习者感觉自己进步了,皆大欢喜!
甚至这三个细节还被称为了现在台球训练课程的基础原理,任何违背这三个原则的教练(比方我师父)马上就被群起围攻,被视为异族,成为众矢之的!
大臂固定死了,动作部位就不容易向前方延伸,长台的处理能力就不会好,这个道理有这么困难说明理解吗?
非也!所以然者何?
窃以为这已经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生存所必须遵从的法则:急功近利!
台球,是一个需要直面自己所有不是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