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一场演讲上,有一名观众问了脸书创办人Mark Zuckerberg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麽你总是长年穿着同一款衣服呢?」,而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想把我所有的精力保留在对这个社会来说重要的事情上,而除此之外的决策,越少越好。
选择多是一件好事吗?
事情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要过度简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heena Iyengar,为了了解选择的多寡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决策,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她先在某个周末在超市门口提供6种口味的果酱提供试吃,来监测人们停下来试吃的比例和之後的购买率;另外一个周末则提供24种口味的果酱提供试吃。
经过统计之後,当提供6种口味时人们停下来的试吃率是40%,而提供24种口味的试吃率则是60%,不过有趣的是,当比较最终购买率时,两者的比例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人们在6种口味的果酱前停留後的购买是30%,但是24种口味的果酱最终购买率只有3%,相差了10倍之多。而当他们相乘了停留率和最终购买率之後,发现仅提供6种口味的情形下的总购买人数,超过24种口味的6倍之多。
而Sheena Iyengar团队後续得到的结果是,当选项过多超出我们的负荷时,常会出现以下三种负面的结果:
1.人们更容易延迟决定,即使这样做会伤害自己的利益
2.比起往常更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3.选择让他们不满意的决定
自律等於自由
当选项过多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适当地减少选择,否则我们永远都无法摆脱做出负面选择的结果;而另外一种可以让我们减少精力消耗的方式是-把生活模式规律化。
村上春树在写小说时,总是凌晨四点起床,连续工作五丶六个小时。下午他则用来跑步或游泳(或者两者都做)丶办杂事丶阅读丶听音乐,晚上九点上床。
把生活习惯规律化的做法是,事先规划好「每天的固定每个时刻应该做些什麽?」丶「如果计画发生变动备案又是什麽?」。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的身体可以在固定的时间迅速进入状况,这样就不需要花时间思考「待会要干嘛?」丶「有这麽多选择我应该做什麽好?」,最後反而造成「选择疲乏」,做出品质不好的决定。当我们已经事先规划好之後要做些什麽,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去使用自己的时间,而更重要的事情是:
当我们足够自律的为自己设下一些限制丶规划了固定的流程,我们每时每刻都会知道自己该做些什麽丶不该做些什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更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并从中获得了自主的感觉。
至於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人生显得很无趣,我只能说每个人的乐趣来源不同,相比每天思考要吃什麽丶苦恼着要怎麽打发多馀的时间,有些人早就找出那些最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他们宁可把思考的时间花在上面,并且时间一到就继续执行他们的计划。
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只要人们愿意,人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要做的事,但是我们显然不可能完成世上所有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毕竟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论我们做些什麽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出成效,而重要的事情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才能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就必须做出取舍,知道什麽是重要的丶什麽是不重要的,而只把时间放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当我们一但了解了这点,我想,要做出更高质量的选择丶过上更幸福一些的人生就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