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比较在乎纪念日的仪式感吗?我会。四年前的今天,我们去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
一、买蛋糕
下午我带着孩子在楼下玩耍,我对孩子说:“宝贝,我们去看一下有没有蛋糕,妈妈想买个蛋糕。”一提到蛋糕,儿子兴奋了,他赶紧收起玩具跟我走了。
路上,他问我:“生日蛋糕吗?有蜡烛吗?”
我说:“今天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有蜡烛的。”我想起了家里还有一些生日蜡烛。
儿子开始唱起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我说:“宝贝,你长"祝你结婚快乐,祝你结婚快乐”
儿子:“祝你结婚快乐,祝你结婚快乐”
我们买了蛋糕,买了点肉就回到了家。
二、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满足
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准备晚餐,打算随便炒几个小菜。我没忙多久,皮蛋先生从外面跑步回来,他问:“媳妇儿,你做了两个人的饭吗?六点半了,我都想去钓鱼了。媳妇,我可以去钓鱼吗?”听到皮蛋先生的话,我感到很失望、沮丧。
我没好生气的说:“你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我看似给他自由,其实内心很不爽。
皮蛋先生说:“可是你已经做饭了啊。”
我说:“我做饭和你去钓鱼没关系啊。”
皮蛋先生说:“那好吧,我去钓鱼了,你少做点啊。”
就在我们进行对话的同时,皮蛋先生在收拾他钓鱼的工具,而我的大脑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设想。
1、我很快脑补了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吃晚餐、吃蛋糕,再发个“儿子陪我过纪念日”的朋友圈。
2、我就炒这一个菜算了,反正就我和儿子吃。或者,我也不炒菜了,儿子都吃饱了,我也不太饿,我就蒸个粘豆包吃,吃完粘豆包,再带儿子吃蛋糕。我要给皮蛋先生留蛋糕吗?
3、我想要有仪式感,我就自己满足自己,跟皮蛋先生在不在家无关。
皮蛋先生好奇的问:“媳妇儿,你不是下周过生日么,怎么今天买蛋糕了啊。”
我说:“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啊。”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似乎我的内心就在等他问为什么买蛋糕。蛋糕放在冰箱上,我先前还想他会不会没见到。
皮蛋先生说:“那好吧,那我晚点去。”接着,皮蛋先生带着儿子收拾房间。听到他在家里吃饭,我的内心又有些兴奋,我的需要满足了,因为我感受到了爱了吗?
三、关于“牺牲”的觉察
我一如往常地做饭、吃饭、洗碗。我们之间没有太多话,能交流的也几乎是孩子。我们吃完饭,我在洗碗,皮蛋先生陪儿子。儿子就喊着要吃蛋糕。皮蛋先生也很有耐心地对孩子说:“妈妈在洗碗,等妈妈洗了碗以后,妈妈说可以吃了,我们就吃。”
洗碗的时候,我想起了《亲密关系》中提到的牺牲心态。我常常觉察到自己在婚姻中的牺牲心态,这种牺牲心态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不公平对待,无情地把我推向了受害者的位置。
我今天突然发现,我的牺牲心态是出现在我的“分担”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如果我正在做家务,皮蛋先生在陪孩子或者在为家庭付出,我不会觉得自己在牺牲。如果我有忙不完的家务,而皮蛋先生只顾着自己玩乐潇洒、也不陪孩子,那么,我的牺牲心理就不自主的跳出来了。
我该怎么跳出这种牺牲心态?我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今天的觉察让我很兴奋,让我知道我有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牺牲。
四、吃蛋糕
儿子迫不及待地想吃蛋糕,他自己走到冰箱旁边,试图去拿蛋糕。他拿不到蛋糕,又进到厨房,来到我身边,试图让我去拿蛋糕。我本身饱饱的,看到孩子想吃,我洗了碗之后也没停下,就带着孩子一起吃蛋糕。
我打开蛋糕,插上蜡烛。儿子对着蛋糕唱着“祝你结婚快乐”,我拿着手机拍儿子唱歌的视频。儿子唱完以后,吹灭蜡烛,我们就开始切蛋糕、吃蛋糕了。
切蛋糕的时候,皮蛋先生说:“这次买的蛋糕不会又是榴莲的吧?上次的榴莲蛋糕最难吃了。”我没有说话,反正我听着听不开心的,我挺喜欢吃榴莲的。
皮蛋先生吃了一口蛋糕,说:“嗯,今天这蛋糕挺好吃的。”蛋糕很甜,儿子吃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皮蛋先生吃了蛋糕就去钓鱼了。我没有回应,习以为常,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后记: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我想要得到仪式感,那我就付出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