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去看了近期火爆朋友圈的《寻梦环游记》,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内心幼稚热爱色彩和动画的人来说,这次是真的被皮克斯圈粉了。
从影片中出现的剪纸,一个个墨西哥人物形象的精致鲜活,亡灵节上看得我眼花缭乱的缤纷布景,到后面画面中出现的中文文字,最后给coco的特写等等因素;都让我对动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不禁深切体会到了一部电影所能给观众带来的诚意,也对这么一群各个实力不凡的制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电影结束后,和朋友走出影院时我还在说,“之所以这么喜欢这部电影,一方面由于它超美的画面;另一方面,或许更是它所诠释演绎的亲情主题。”
步入30岁的门槛后,越发觉得自己变得语塞;不可否认地,虽然对生活和人性多了些许透彻的观察,但却也越发沉默,总觉得言多必失。与其通过表达渗透肤浅,不如将一切深藏内心。
除去表达,更加无法回避的事实,可能是那层内心的沧桑和对现实的俯首称臣,远比脸上显露出的干纹要沉重得多。多少个夜晚,我们疲惫着融入到夜色,挤入跨区回家的地铁,一路于洪流中消化当天处理过的一切,虽然辛苦,却也乐得充实。只因生活在大城市里,像个陀螺般不停旋转,是常态;亦是每个漂泊的人心中的为数不多的安全感来源。
所以作为还在大城市里苟且的我来说,最最害怕的可能并非单身,也不是换工作,而是生活失去目标,一切犹如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混沌。而这混沌,又总会让人想起当初来这里时的一切 -- 虽是起点,但满腔热情,最最用不完的就是干劲儿和精力。。。
因为年轻,所以一点也不害怕加班,反而觉得站在永远不会属于自己的写字楼里看着对面三环上过往的车水马龙格外酷炫;那个时候,马路对面的大裤衩里不分昼夜地直播着奥运,同事们午餐时都讨论着最近有什么可以去看的比赛,而我,即使是低头把自己埋进一堆建筑图纸里,都觉得生活是充满希望的。而每到累个半死,坐公交回家睡着而坐过站时,也能乐得屁颠屁颠地发微博调侃自己顺带记录生活。
年轻时的快乐,总是免费而又简单的。
再后来,我开始为各种出差开心;在能假装自己是个空中飞人的时光里,所谓的忙碌,其实一点都抵不过所负责的项目顺利执行所带来的小小成就感。
我记得那个时候很喜欢的一个男生,某天晚上吃完饭后一起在国贸附近溜达,突然问我,“你觉得北京如何”时,我满心对未来的规划和设想,虽然傲娇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对生活充满盼头,其实是件美好的事,更何况它冲淡了我太多因出差而导致睡眠不足和私生活被挤占的无奈。
再后来,凭借着一如既往的后知后觉神经大条,我错失了一些人,和一些潜在的发展机会。
生活总是不等人的,不知不觉,就踏入了30岁的大门。从最初的不以为然,自欺欺人地假装18岁,到后来,能够从家人朋友的诉说中,朋友圈的分享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开始像天边的雾霾一样,静静地向你扑来。
于是,时不时的迷失仿佛成了生活的常态。这样的常态既可能发生在忙得昏天黑地之后,当自己像个傻子一样瘫坐在出租车里时;也会发生在突然玩转了工作不再开始加班起;总之,30岁的迷茫,就这样地,以“少壮不努力,长大怪水逆”的姿态,开始了在生命里的安营扎寨。
看来,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似乎并不值得同情。
就像被名利冲昏头脑的德拉科鲁兹,为了一己私利,迫害朋友和事业上的恩人;而后害怕败露又铤而走险继续作恶,最终真相大白被人唾弃。
也好比年轻气盛一心追梦抛弃家人的埃克托,只有当时光境迁,自己依旧形单影只灵魂无所依时,才能意识到曾经的失去是多么的不值得。
日语里有个词汇叫“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它是一个由日本茶道发展而来的词语。指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这样的心境中也包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无常观。
这个词,从字面的意思已然非常明白。融会到茶道的仪式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大步,最后完成时使亭主和主客、从客静心清志,由内到外自然涌现出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之感,苍凉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离合、相聚的欢娱,使参与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礼,达到更高的状态——冥想中的涅槃。这,是一期一会的道理,也是茶中的道理。
人生看似漫长,年轻里时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充裕富足;遇见的每个人脸上仿佛都写着“好的,明天见”;而真的恍惚过了几年,你才发现,原来曾经的那张张笑脸早已成了过客,遗失了岁月的长河里,而通讯里存了十年依然能拿起电话说拨就拨的,其实除了家人至亲,并没有几个。
于是也就懂了,某些亘古不变的真理 -- 比如“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再比如“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与其可怜可恨,不如可敬可亲。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