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成了所谓“人生规划师、人力资源师”们的口头禅,似乎不这么说就是自己没有规划,而不会人生规划的人,其未来就是模糊的,不可预知和不可期盼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本人并非从事人力资源和人生规划职业,但总觉得这个说法在“高大上”的背后,缺了些东西。
回望我们的祖先,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圣贤,早在2500年前,就清楚地给了我们人生规划的指引。
1)吾十有五志于学
一般的解释为:我十五岁立志学习,此为大谬。
其真实的意思是说:我自十五岁开始立志“觉者”。
有人要问,不是明明写的“学”吗?怎么变成“觉悟”了呢?
學字,在古文字中是“觉”字头+“子”,子=德才兼备之人,如老子、孔子、管子、墨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等等。学=做个有贤德之人,就是“觉者”。
古代,五岁启蒙,10年寒窗,15成婚,二十岁之前成为“名者”的人比比皆是。怎么会十五岁才开始立志学习呢?!就如同当今的人,都上了大学,才说发奋读书,不合逻辑。
所以,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说的是:三岁之内上天所赋予的良知良能(精气神)一览无余;而到7岁后由父母、启蒙老师、童年发小所影响的模仿能力已经基本形成,且喜怒哀乐爱恶欲也基本种下种子,会影响一生。
2)三十而立
一般的解释:30岁能自立
简直是胡说八道,古时候女16男18都会结发加冕(成人礼),30岁的时候孩子都生了一大堆,功名(出仕)早已建立,霍去病17岁就是票姚校尉,24岁是骠骑将军。
这与自立有一毛钱关系吗?
孔夫子是说:30岁开始开宗立派,创立“儒学”,弘扬“大道”。
3)四十而不惑
一般翻译:四十岁遇事不再困惑
怎么能,别说四十岁,就是100岁,该困惑还是要困惑。没有困惑的是傻子,二百五。
孔夫子是说:四十岁的时候,自己坚信“仁义礼智信=人性”,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自性,遵从这一大道“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就是正心,对此他老人家坚信自己的觉悟完全正确,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道。他告诉学生:对此坚定不移,弘扬下去。
4)五十而知天命
一般解释:五十岁就是知道这一辈子命运如此,无论好坏,只好认命了。
果真如此吗?大错特错!
孔夫子告诉人们:我五十岁终于体证了天命的存在。
那,到底什么天命呢?
中庸云:“天命谓之性”,孔夫子说:天命就是宇宙赋予万物的性,如:人、动物、植物、矿物。这一切都是宇宙造物是而赋予的。
“率性谓之道”,就是说按照“性”所引导的规律去行为,就是在道上作为。
就人而言:天命=性+情,性=仁义礼智信,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发乎于情、存乎于理,说的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可以“发”,但其发动表现时必须符合“仁义礼智信”之理,此时“发”就是“中结”,就是“和”。
5)六十而耳顺
一般解释: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少生闲气。
不对,别说60,就是七老八十,真的能听进去不同意见吗?不生闲气吗?恐怕不能!
夫子说:我六十水的时候悟到了“顺”!
什么是顺,川+页=顺,阳爻乾卦(三横)、阴爻坤卦(三断横),就是逝者如斯夫。他告诉弟子:阳爻(性)阴爻(情)在自己的气场中就如同浩瀚的心(海),若隐若现,瞬间即逝。三天不违仁,从精(藏于肾)到气(流于心),妙变为神(脑),脑=页。
精气神一气呵成,六十不违仁,就是成圣的标志。
6)七十从心不逾矩
翻译说成: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不超出规矩。
能吗?不能,否则就没有老人受骗上当了!就没有鸡蛋、洗衣粉风小利,而去存钱的老人了。老人家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绝对是“谬以千里”!
孔夫子告诉弟子:
我七十岁的时候体证到:性=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表现出来就是“仁义礼智信”;情就是“发乎于情存乎于理”,只要“情”是符合“性”之规范,就可以从心所欲,绝对符合天道、符合人道。
这才是孔子的经验性总结,后人修学为己不为人,臆断了孔夫子,去学什么西方的“术”,所谓科学知识,以为那就是人生规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身正不怕影子斜!
从小“立志”做个对国家、民族、人类有贡献的人,才是立大志!
“勤学”知识文化技术,并不断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改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狗苟蝇营!
“择善”而从,从善入流,不流于俗,才能不忘初心,奋发有为!
当每个人都能在不同年龄阶段做一个胸有大志,并为此孜孜以求的人时,怎能没有作为?怎能吃不上一碗好饭呢?即便做不到“名利于我如浮云”,至少也能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从而完成从小我、小家到大我、大家的成就,何患没有好的人生规划?没有好的人生结果”呢?
吾性自足,无需外求!
向孔夫子学习人生规划,即便不能名垂青史,也可“大器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