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阅读,共创幸福生活
新教育认为只有读同一本书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关于这本书的共同密码、共同语言。只有共同阅读了一些拥有共同文化基因的书,才能真正拥有这个文化的密码,语言、价值与愿景。共同的阅读,让读这些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阅读是建立文化自信,建立精神家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全民阅读活动,正是一种最有效的社会促进阅读。
首先是共同的阅读主体。一般来说,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师师共读,生生共读,家校共读是最重要的几种共同的阅读主体形式。其次是共同的阅读对象读什么从来是阅读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精神高度是由我们的阅读高地不造就的,现在中小学阅读中存在的很大问题就在于缺乏系统的阅读计划,是一种无序自发的阅读。目前正在研制提供一个可靠的阅读参考书目,再次是共同的阅读时间,可以利用专门的阅读课时间来共同阅读讨论交流对于某本书的观点,教师的共读可以采用轮流讲读的方式,集体阅读而亲子共读,则可以利用睡前时间或者周末休息的时间进行,最后是共读的阅读方法,对同一本书进行默读讲读领读导读,举行分角色朗读,邀请作者分享型阅读读书交流会,读书辩论会,续写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共同阅读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更轻松活泼,阅读本身是充满着创造性的共同阅读,是相对于个体阅读而言的,是一种阅读形式上的有益补充,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学校和老师们创造性的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阅读活动,真正的让阅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助力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让孩子们在最适宜的年龄拥抱最合适的经典。
1.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们承载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体现了真善美的标准真善美是所有民族在生活实践中的基本度量衡,于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基础意义的安身立命之本。
2.让儿童尽早走进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3.儿童的眼光与成人是不同的,经典的阅读是需要成人指导的,儿童的阅读是需要成人陪伴的,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对阅读的过程进行引导。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的伟大在于用一双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一个没有任何功力的大脑在思考这个世界。
新教育实验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密码。师生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学校与家庭的语言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书中的理念,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师生之间与亲子间才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阅读经典时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阅读经典时也有不一样的心得,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让孩子读经典,而是如何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如何读指导孩子读经典。
我们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应该根据身心发展,根据认知规律,尽可能早的走进经典,以正确的方法,阅读这些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与精神的著作。
三、好活动让好书鲜活起来。
书香校园建设需要6大载体,即环境载体,物质载体,活动载体,组织载体,课堂载体,评价载体。
环境载体让校园文化或班级文化通过各种事物外显;物质载体是各类图书在图书角、藏书架上呈现;组织载体,是一群人通过共同阅读而成为成长共同体;课堂载体是通过阅读课程进行深度有序推进;评价载体是通过激励进一步促进提高。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也是六大载体之一。读书没有活动是很难真正进行的。比如说我们让学生为名著配插图,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为名著画出插图,来学校里搞插图大赛,把美术教育活动和读书结合起来为名著配音,每个学生选中三段他最欣赏的名言名句,每个人录5~10分钟到班级里播放,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同学的声音非常精彩,举办最喜欢的图书人物卡通大赛,最喜欢的人物扮演,在校园内游行和作家面对面,把原作家请到学校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对图书的理解。
还有的举行图书交流活动,比如有一所学校搞了一个感动系列的活动,就是让每个老师每个学生大家推荐一本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书陈列在学校的图书架上,并且这个图书架在广场上不用办任何借阅手续,每个人在自己推荐的书的扉页上要写上这本书,感动自己的理由,为什么把它推荐给大家,让感动过自己的书,再去感动更多的人。
心中有理想,校园满书香。书只有和人的眼睛、和人的心灵接触的时候,它才变成了书。所以,书,只有被阅读的时候,它才有价值。一本书能够影响一个人,这是这本书的幸福,也是学校的幸福。
没有谁是天生爱读书的,也没有谁是永远不爱读书的。读书的兴趣需要培养,要从孩子们最喜欢的书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让他们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而且,这样的孩子,他有阅读的终生需求,一旦他爱上了读书,你不让他读书都做不到。总之,好的阅读活动能够让好书鲜活起来,能够进入我们的生活,打动我们的心灵。所谓好的读书活动并没有一定之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只要能够结合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加深阅读理解就是好的阅读活动。我们要举办属于自己最好的阅读活动,一起享受阅读。
四、读经与读诗。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游戏需要戏剧需要运动,需要走进大自然,需要去博物馆,需要探索自由与舒展才是儿童生命本来应有的姿态,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儿童从诗歌诵读中所获得的营养,从语言发展中所获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让儿童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会在儿童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会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儿童创造诗意的人生。最美的华章,最震撼心灵的文字,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生活节奏等原则层层递进,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在国学教育中,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挑选最适宜儿童当下的经典进行阅读,是我们的主张。
五、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为什么孩子不喜欢阅读,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没有选对书。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此时此地最适合他们的图书,在选对书以后与孩子一起读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再好的书简单扔给孩子去读是很难让他们产生兴趣的,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有效的途径,也就是说阅读的大门也是需要父母的大手牵着孩子的小手一起进入的。新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只有共同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愿景,才能避免成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新教育的老师经常通过书信、便签的方法,给父母推荐亲子共读的图书,并且与父母一起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走进阅读才发现了阅读的美丽,才找到了与女儿的共同语言。
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路径。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阅读,父母首先就要做好阅读的榜样。优秀的父母一定是善于阅读、勤于阅读的父母。父母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旦从事这个职业,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学习。
优秀的父母,不仅自己要阅读,为孩子做表率,而且要努力打造一个书香门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父母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是让孩子读到书,拓宽他们的视野。“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孩子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这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座右铭,只要真正的认识到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总能逐步找到有效的阅读方法。成年人如此,儿童也是如此。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阅读,希望阅读成为中国家庭和学校最美丽的风景。
六、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
每天清晨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应该让儿童吟诵什么应该让儿童亲近,哪些词句如何咀嚼精神的芬芳,如何用最明亮的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探索,这是新教育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007年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上,新教育晨诵开始以课程的形式,在新教育学校广泛开展开展新教育晨诵,当然是因为儿童需要诗歌,儿童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几乎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能够说出富有韵律,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草木飞禽,云雾雨雪,世间万物所有的风景在儿童的眼里都是诗意盎然的,诗歌的语言是最美的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清新富有韵律,节奏感,想象力和感染力,而且好记好学,便于吟诵传唱儿童,从诗歌诵读中所获得的字样,从语言发展中所获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
孔夫子曾经对学生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歌自然也是学习语言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陈诵的过程就是让师生进入诗的王国,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音乐之美的过程,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诗歌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文学体裁,不仅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书法,中国文字绘画戏剧等中国文化也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促进互相滋养着,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了密切的影响,可以说一部诗歌史也是一部丰富明亮的中国文化史,中华文明史。
越来越匆忙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心灵越来越容易干涸,越来越强劲的网络洪流又催生了碎片化的表述方式,人们对待外部事物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耐下心来,诗歌不经意间吻合了当下人们所需要的简短、紧凑。又能在最短时间里直击人心,产生巨大的能量获得生活的价值,创造人生的意义。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们生活在当下,都需要用诗歌的力量让我们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够在现实的土壤上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几千年来,人类习惯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不断汲取知识,不断学习成长,对这一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以人为中心,自然而然的关照人心,观照生命本身,以读者为主体,以满足生命的渴求为目标,以满足生活的需求为目标,有细节上的无数调。当读者发自内心的诵读一首诗歌时,这首诗歌就成了读者的再创造,就成为读者内心向外涌现的甘泉。我们对新教育晨诵课程的开展制定了四大原则,一是吻合儿童的身心发展,二是吻合诗歌的学习特点,三是吻合生活情境变化,四是吻合学校的学习节律。新教育晨诵强调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促使人们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淀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同时每首诗还进行思与行的设计,通过诗歌解读叩问读者,激发读者与自身生命联系思考,将诗歌与读者进行编织,让诗歌真正深度滋养心灵,让教室从晨诵开始,新的一天用诗歌擦亮每个日子。
七、办好师生的精神食堂。图书馆是推动阅读的重要条件。图书馆里没有好书,就像人没有灵魂。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活动。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非常动人,我们希望图书馆是平凡的,朴素的日常的,就像老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的食堂一样,图书馆应该是师生们的精神食堂,希望我们的中小学图书馆真正建设为校园里最美丽最温馨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当师生们在这里借书读书交流分享,真正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教育就真正成为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八、教师应有怎样的阅读结构?《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成为我们中国人要构建自己精神世界的基础材料,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底色。教师能够成为一个不断追求卓越,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实现专业自觉的人。要善于不断学习,广泛阅读,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在精神底色上绘制出教育的精彩图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要长期不断的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发现新的东西,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中的人-这种出色的特点就是滋养教育工作才能的基础。”关于人的学问最主要的集中在心理学方面,也就是人的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究竟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儿童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这些是作为教师应该明白的基本知识与心理学关系十分密切的是脑科学与生理学作为人的心理的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如何发育成长的人的感觉,知觉思维的生理基础等,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知识领域。
教育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由其特殊的规律与方法的,有人曾经总结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新教育实验呼吁教师应该成为所教学科虔诚的传教士,要求教师应该掌握所担任学科的体系基础原理与方法,引导学生像数学家发现数学那样学习数学。
飞行员面对的是机器,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大量实习,在面对相同情况时掌握固定的操作依据,即使如此,现实生活中仍然会发生各种险情,教师面对的学生比飞行员面对的天气等各类情况,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而教育学长期以来要重视案例研究,重视实践环节的训练,需要努力改进和提升,教师就要注重阅读,注重专业阅读,通过有计划的阅读,有激情的行动,每一位教师都一定能够绘制出专属于教育的精美图画,那将是专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