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是枝裕和的名字,可是一直不肯去看,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相信缘分,人和人之间的以及人和物之间的,所以我想着,之前不看是因为缘分不到吧。
我第一次认认真真想要打算找一部是枝裕和的片子来看,是有一天知乎日报推送了一个相当矫情的文章,标题叫大概是”我到这种年纪了,还没有说爱过谁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阿部宽实实在在演绎了一个大概类似于loser的角色,多年前写过的小说拿过奖,人生毫无起色,离婚,没钱,连作为谈资都差一点,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一个挤地铁的时候都是被推着往前一声不吭的人,一个放在人堆里就会淹没到没有影子的角色。
拍一个生活里的普通人,给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看。
电影好像一部放大镜,把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生活细节处硬生生拿到荧幕前放大给人看,他的难处和纠结,踟蹰与困顿,观影的人慢慢就找到自己的小小影子,然后端坐看片,一个多小时过去,起身喝水,再回归到普通的生活里。
关于标题,来自于影片行至结尾处时,母子一起听收音机,播了一首邓丽君唱的日语歌,叫做《别离的预感》:
我要把内心的想法让你知道
请告诉我 你觉得悲哀的理由
即使触摸到你
我也只有相信你如此而已
那比大海还深
比天空还要蓝
要超过如此般爱你
……
影片中母亲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女士在后来诸多是枝裕和的片子也能找到,她总是扮演母亲婆婆一类的角色,经历过了几十年,什么也都看过了释然了,好多话听来也就别有深意,深夜听着录音机对儿子说:“我到这种年纪了,还没有说爱过谁比海还深……”
许是对儿子的开解,彼时他正纠结于前妻和儿子的归宿,似乎不想任家人离他而去,可自己又无法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这一番话,好像是对自我的谅解,即便我没有用尽力气爱过一个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海街日记》
是枝裕和的片子,我总觉得要选在对的时间看,这个时间很微妙,它是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时间段,比如你明天还有工作,今天晚上就不太适合看是枝裕和,因为你可能要想着明天工作的一些小细节,说不定电影中间你还要拿出手机添加一个备忘录,也不太适合上午看,因为你可能会想下午要去干什么。我觉得最好的时间是周五或周六的晚上吃完晚饭洗过碗洗过澡之后,也不急着工作,也不急着洗碗,看完电影结束一天可以睡觉,这样就是很好的。
《海街日记》是我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英文译作Our Little Sister, 所以有的时候,我真的很喜欢语言里的含蓄之美,英文这个译名一看就知道要讲什么了,没有惊喜,我总觉得是枝裕和的片子要在电影前20分钟自己慢慢摸索才有意思。
《海街日记》的色彩是最欢快明媚的,选的演员也都很漂亮,大姐绫濑遥是《白夜行》里雪穗的扮演者,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二姐长泽雅美穿和服笑着的镜头直叫人暂停电影盯着她看。
父亲的葬礼让四姐妹联系起来搬到一起居住。小妹的拘谨,姐姐们的帮助,让这一部片子温情又可爱。同父异母的妹妹,有多少人会邀请她过来居住,帮助她爱护她呢?我不知道日本的社会环境怎么样,但是大姐在电车上的邀请,我一开始是觉得惊讶的,后来又莫名感动。四个女孩子相互扶持着,不管你是有感情的难关,还是工作的问题,抑或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里,有了彼此作为依靠,再难的生活也举手投降。
我最喜欢的镜头是姐妹四个穿了和服在庭院里放烟花,火光映得四女的面庞娇柔可爱,黑夜的爪牙无从下手,任它怎么努力也摧毁不了这四个活泼又善良的女孩。
“依然能感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好开心”——小妹妹如此总结。
《如父如子》-Mission结束了
去看《如父如子》就是在已经坚定地觉得自己喜欢是枝裕和之后想要把他的影片都看了,《如父如子》也没有人让人失望。
医院的失误让两个已经平静多年的家庭突然不安定起来。父亲一开始对血缘的固执,让我想起以前做翻译的时候的一个话题,nature和nurture,血缘是nature,可是对孩子的养育则是nurture了。哪个更重要一点呢?
交换孩子,多么幼稚又残酷的决定。从一开始的零碎几天到后来下定决心要把孩子送出去,父亲的固执,母亲的不舍,观影的时候会觉得不可思议。可能一开始父亲对儿子是有一点点失望的吧,小孩子的扮演者眼睛很大很深好像望不到底。
父亲把每次换孩子都说成是一个Mission, 儿子要不哭不闹才算圆满完成任务,对父亲的信任让小孩子委屈又安静地和另一家人住在一起。也许是意识到父亲真的不要他了,儿子赌气不愿见父亲,一个人落寞地穿过大树的阴影,穿过蝉鸣和微风,最后还是停下来和父亲拥抱在一起。
爸爸说“Mission结束了”。
父亲也许终于意识到即便血缘无法更改,可是父子之情也许不该用血缘来限定,孩子的任务结束了,他自己无形给自己加上的任务也结束了。
父亲做的工作很重要,父亲这个角色也不是别人能取代的。
父子最后一幕的谅解倒让我想起《闻香识女人》里那个不可一世的上校,也不知道为什么。
《奇迹》
我之所以去看这部片子,一半是因为是枝裕和,另一半是为了小田切让,后者是我觉得整个日本或者整个亚洲最帅的男人。
鹿儿岛开往福冈的新干线和福冈开往鹿儿港的干线途中会有一次短暂交汇,传说这时许下心中愿望,奇迹就会降临。
一段破败的婚姻让两个亲密的小兄弟迁往了不同的城市。哥哥随了母亲,弟弟随了父亲,废柴一样志向于音乐的父亲。长泽雅美在片中也扮演了一个图书馆员的角色,镜头不多,不过给小田切让的镜头也少得可怜,所以导演对于美貌是有自己的思量的,不能因为你好看就给你拍电影—不然我早就拍上了。
两兄弟总是通话,诉说对彼此的思念,直到有一天发现了这个关于电车的秘密,想要把彼此的朋友介绍给对方的念想促成了计划的实施,卖掉玩具,甚至买通爷爷,一路看下来只觉得小孩子太天真可爱。
我看了一些影评,说了很多,镜头剪辑等等,这些我都不太懂,这样说来我在这儿写倒是有些自不量力了。我惊异于所有出现过的人物表达出来的善意,一行人冒险离家出走最后好心收留的老夫妇,他们像善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了这一群孩子,纯洁和天真不致于流落街头食不果腹。
至于有人说离婚引发的社会问题等等,这倒不是我想要论述的了。
小伙伴们等待奇迹发生的那个时刻迎来全片高潮,我也急切地想知道他们都许了什么愿,可是兄弟俩都许了跟当初说的不一样的愿望,而电车过后什么也没有发生。
可是,即便愿望落空,你却会永远记得你坚定相信他会实现为了他全力以赴的那些时刻。
《无人知晓》
看片之前我没看过任何影片介绍,所以看到后来是有点意外的,因为经历过三部片子谈论美好的感情,我以为这部片子亦如此。
母亲的娃娃腔,明明已经老去的脸却不肯向时间投降,拼命涂上各种各样的化妆品来掩盖光阴的无情,一屋子的孩子,甚至为了隐瞒他们的存在把孩子装进行李箱,不许出门,一切都由大哥安排,有这样的母亲,也就不意外她会丢弃这些孩子就为跟新男友同居。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枝裕和听说之后就想要把它拍成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是一个下坠的过程,一开始的一家人其乐融融,接着母亲留下钱走了,后来母亲又回来。
有个小细节,姐姐碰倒了母亲的红色指甲油,母亲特别生气,责备的语气不像母亲,而像同一个办公室利益冲突的同事,镜头给了姐姐手指一个特写,红色特别刺眼,不像指甲油,像血。
回来过的母亲又走了,留下的钱花光了,妹妹死了,装在行李箱里拉出去埋掉。这么冷酷残忍的故事,片子也只是冷静地叙述出来了,它不如你期望去制造冲突,不让你义愤填膺恨不得一手砸碎屏幕,不给你机会冲到那边去质问那个无情的母亲,它什么都不给你,它只是静静在那里,一丝不苟地不带情感地把这个故事说出来给你听。
一颗石头从电影一开头往下落,结束的时候你知道它还会继续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落到底。
好像如果“恶”一旦开始,就看不到底了。
《步履不停》
就像我之前说,是枝裕和总是把普通的生活拍给生活里的普通人看,你如果找到影子,就容易陷进去栽在满满的感动里。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把这一部片子再看一遍,可能它就会超越《海街日记》成为我喜欢的是枝裕和的片子。
横山一家清净太久,这一次二儿子和女儿都回来,家里热闹了许多。
满满的细节,浴室里碎掉的瓷砖,妈妈买的牙刷和毛巾,顽固的父亲。阿部宽又和树木希林搭档演了一对母子,同样也有一起在家里听音乐,母亲的秘密之歌——《いしだあゆみ ブルー·ライト·ヨコハマ》,我查了一下应该叫做《横滨蓝灯》,邓丽君翻唱过的版本叫《寂寞的花季》。
我刚刚说二儿子和女儿回来,那大儿子呢。看到后面才意识到大儿子已经不在了,因为救人,被救的人每年都被邀请到家里来,他的生活也不见得有多好,我一度以为老去的双亲把这个人的当作儿子生命的延续,可是后来母子俩的对话却让我恍然大悟,他们比谁都要恨这个人,因为他儿子才不在了,不邀请这个人来家里,或许有一天他就忘了,他或许感激,可是总没有一年一次的提醒来的直接,提醒有个人因为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儿子不在了,双亲的生活还是要向前不停。
恨和爱,都需要一个寄托的。
良多和母亲在家时都不记得那个相扑运动员的名字,最后在离开的车上,良多突然想起来,可是车子已经往前开了好远。即便记起来了,却没法告诉母亲了。
身边的人老去,你我生活的步履还是向前不停。
就这样,写到这里,我把我看的几部是枝裕和的片子都说完了。是枝裕和的片子总是沉静,像流过的水,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却实实在在有水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