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关于写作的碎碎念。
1
毕竟不是专业的,就不要用太专业的词装逼了,不是所有文章都能写成实验报告/调查报告。
还是要多多感情用事,让大家看的爽才是真理。无聊的文字是原罪。
2
要深挖洞,少撒网。
支线太多容易让人摸不到头脑,自己也不好把握。不如从一点切入不断发掘,延伸。
此时要注意和前文之间的关系,尽可能联系前文。
3
之前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当人们关注到周围有人在写作时,总是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们——写作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而令人羡慕的事情吗?
是因为写作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内心的秘密被人窥探吗?以前我也这么想,但这个原因是经不起推敲的——每个人都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再没文化的人也可以对着电话的另一端哭诉几个小时啊!
后来我想明白了,它们之所以嗤笑,不屑那些热爱写作的孩子,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自己完全不会写作!多数人的写作能力范围只是140个字——甚至都不到的微文章。这种写作能力和表达思维的欠缺难以弥补,以致于羡慕变成了嫉妒,无知滋生了仇恨,无能带来了自卑。
对写作者,他们有很多的理论,可以创造出诸多理由来进行冷嘲热讽。比如“书呆子”,读书太多,你都成呆子啦……看,读了书就成呆子,得有多深的普适性啊。
这不仅仅局限于写作者,每个行当都有执迷过深以致于走火入魔堕入黑暗的人。用极端来炮轰普遍,一直是群众们津津乐道的。
于是,用着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一起靠着多数派的优势去欺负那些和我们不同的人。酷爱音乐的人都是狂吞致幻剂的嬉皮士,穿着艳丽的人都是渣男绿茶婊,爱打游戏的人都是玩物丧志,经常健身运动的人都是恶心的肌肉男……
你看,一个“都”字,掩盖了我们多少的懦弱与自卑。
你看,想要承认我们自己的无知与无能,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4
写严肃向的还是轻松向的呢?这应该是个问题。
毕竟,总感觉别人写小说都是撒尿一般畅快,而我比较像是在憋屎。
来自余弦的神回复:
「但别人写完之后是肾结石 你是便秘畅通」
5
少用"those""that""these""this"之类。
这不是英语,这种翻译腔除了使文章变得繁琐(而有威严?),以及凑字——毫无意义。
6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消除焦虑的最好办法是立即行动」
有道理,起码能爽一下。
写作是很模糊而感性的事情,灵感和热情褪去,就没意思了,很多东西都记不住。
所以一旦有了灵感,当天完成,不计代价。
7
摘自知乎网。
文学创作中,词语怎样运用得更好更准确? - 回答作者:王彪
http://zhihu.com/question/34877004/answer/67538246
形容词常常会褪色
只有动词永远新鲜
荷马说:海伦走了进来,老人们肃然起敬
8
由于有些东西不能写,我们就要暗示,比如性,性和性。
暗示,有暗示的美。
暗示反过来,就是明示。
明示,也有明示的美。
——这话完全是胡搅蛮缠,但确实有它的价值。
习惯了故弄玄虚的暗示,偶尔来个赤裸裸的明示如何?
这不仅仅是个写作的问题,各个领域都可以一试。
9
如何才能在写异性第一人称时不被人喷不像呢?
答:写一个同性主角,但他极具异性气质,是个娘炮/女汉子。
这样一来,既政治正确又可以安心发挥。
直到一天,有人说,你tmd写的就是个女/男的吧,就可以随意发挥了。
虽然我还没试过,不过想象一下就觉得,这种方法还真是可喜可贺!
10
写文章时有一种激扬文字的方法,就是不断地使用「你」。
比如
「一定会有人问,我就不能专门喜爱或讨厌某种生物,由此决定是否要保护它们吗?我觉得当然可以,一旦你认可这种观点,那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认可某种程度上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这段话,其中使用了三个「你」,强化了某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某种程度上也让作者显得高大上了起来,是很多人喜爱的写作方法。
我不喜欢。我觉得这样戾气太重,不便于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
换一种写法,把「你」换做其他代词,如:
「一定会有人问,就不能专门喜爱或讨厌某种生物,由此决定是否要保护它们吗?我觉得当然可以,一旦某人认可这种观点,那我相信此君也一定会认可某种程度上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就显得柔和得多,而且或许仍能刺穿某些读者的心房——看造化了。
文人们继承了古老时代的文人精神,写文章的目的往往是两方面:一方面要让自己政治正确,另一方面要让自己高高在上。实际上这两种情绪都是没什么意思的,至少看多了之后,你就会觉得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