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真实的梵高:纽约观展记
近日读到媒体新闻:“又一个没有原作的梵高展要来中国”,观众花120-150元进去看到的是“以数码影像的方式呈现梵高的作品办展览”。虽然这类展览展出的作品数量巨大,世界上没有一个博物馆可比,现代科技多维影像技术也可以逼真还原作品面貌,但虚拟毕竟是虚拟,与博物馆里观赏真迹原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虚幻影像与油彩实物是不可替代的。试想想,风光影片拍得再逼真壮观,人们还是要千里迢迢去旅行,甚至历经艰险去亲眼目睹和观赏风景名胜。当然,对于那些无法接触到梵高艺术真品的艺术爱好者,这种展览也许会得到一些“画饼充饥”的满足。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梵高十多幅作品,相距不远处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收藏收梵高《星空》等著名的作品。参观两个博物馆,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还允许拍照(不能使用闪光灯),让我能够将大师作品与各位博友分享。这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等候进入展厅的游人。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厅售票处显示屏推荐,《星空》在5楼的展厅。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瞧,我与梵高在一起!
《麦田里的丝柏树》(A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1889年。大都会博物馆重点推介的馆藏作品。
可以仔细欣赏梵高笔下的蓝天、树木和金黄色的麦田。
《柑榄树》(1889年)
细部观赏梵高的笔调色块。
《鞋子》(1888年)
《花瓶里的花束》(Bouquet of Flowers in a Vase 1890年)
《摘柑榄的女人》1889年。
画中的线条,让我觉得与传统中国画的大写意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摇篮曲(女人摇晃着摇篮)》La Berceuse (Woman Rocking a Cradle),1889年
《夹竹桃》1888年
《第一步(临摹米勒作品)》(First Steps,after Millet),1890年。据说这幅画,虽是临摹他敬佩的大师作品,但也处处表现了梵高自己的艺术个性。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有一主题展“梵高:鸢尾花与玫瑰”。梵高笔下四件以花卉为题的经典杰作首次齐相聚,四幅作品来自不同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对四幅梵高画作的格局与色调进行了对比诠释。(由于来源于不同的收藏,展厅现场不允许拍照,这里选用网上相片。)
No 1 : 文森特·梵高《鸢尾花》(Irises)(1890);尺寸:92.7x73.9 cm,荷兰梵高美术馆馆藏.
No 2 : 文森特·梵高《鸢尾花》(Irises)(1890);尺寸:73.7x92.1 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No 3 : 文森特·梵高《玫瑰》(Roses)(1890);尺寸:71×90 cm,华盛顿国家艺廊馆藏.
No 3 : 文森特·梵高《玫瑰》(Roses)(1890);尺寸:71×90 cm,华盛顿国家艺廊馆藏.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五楼展厅见到了这幅著名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
还有一幅《约瑟夫·鲁林的肖像》 Portrait of Joseph Roulin 1989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梵高自画像,创作于1887年。画面上的梵高,面容冷峻,眼神怪异,虽然在色彩上用了很多黄色,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压抑灰暗。梵高的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去世时仅37岁,他一生经历中最让人熟知的是:进疯人院,割下自己的耳朵,开枪自杀等。他的自画像就是把他内心的抑郁与挣扎传递出来。
梵高创作的画作有2000多件,但他生前只卖过一幅作品。今天,他的作品在世界上各大艺术拍卖行中,经常是拍出令人吃惊的天价。那些“没有原作的梵高展”的主办者也不掩饰展览的商业目的。面对这一切,这位“天才与怪异”合体的艺术大师又会作何感想?
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