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经济学中的供应和需求的章节,为了加深自己的认识和记忆,把理解的书中的概念结合平时QC验货中的价格和需求,梳理如下。
一
先来讲个故事,N年前,公司出差想要打的士从深圳去广州,接连问了7 辆的士,没有一辆愿意去,愿意去的开出下面的条件:
a) 不打表
b) 要价800
c) 加收50% 返空费, 合计1200
后面,打电话找了一辆经常用的私家车去,价格便宜不少。
其中一个同事,主动说,干脆开自己的车在我们去,公司给他600就好了。
从上面这个故事里,我们引申出几个观点:
1) 需求第一定律: 当其他条件都不变得情况下,价格的提高,会让需求量下降。只有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时,需求量就会增加。
2)需求第二定律:需求对价格的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大白话来讲就是,当新的情况,新的冲击出现时,人们寻找替代方案的范围一开始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选择替代方案的空间越来越大,能够找到的对策越来越多。
3)需求第三定律: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时,高品质的产品相当与低品质的产品就变得更加便宜了, 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的产品相对就越便宜。
二
这些定律是如何运用在生活中呢? 和验货行业有什么样的关联?
第一定律很容易理解,价格高,需求量就小,反之,需求量就越高。
请一个QC,如果40块一天,我可能请多几个,单如果价格涨到500快一天,会发生生么情况?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d) 我自己去验货
-e) 不验货,让工厂担保出货
-f) 随着科学进步,诚信提升,信用体系健全,不需要验货
如果因为QC价格上涨而出现情况d,就提到了另外一个曲线。
原来的需求者,因为价格的持续走高,会转换成现在的供应者。 怎么理解呢?
原来40块请一个QC,我可以请很多个,现在涨到500块,那不如自己去验货,我就从发单者变成了接单者。上面那个打的的例子中,我的那个同事,原来他是需求者(要打的出差的人),因为价格太有诱惑力了,他宁愿开车在我们去, 从而变成了供应者(的士的竞争者)
所以,价格一味的上涨,对大家,对这个行业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价格不理性的上涨,必定会刺激更多的竞争者加入 (以前做采购的改行做验货,以前做跟单的改行做验货), 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往往最后会杀低价格,引起整个行业的颓败。
所以,不要以为价格的上涨,就一定百分百是好事。
验货行业中,还有谁从发单者变成了接单者呢?好好想一想,看能不能找出几个例子。
三
如果价格的上涨出现情况e和f。 情况e和f,都是验货需求被抑制(因为价格上涨),从而取消需求或者寻找替代方法。
比如,我在17年快过春节的时候,在温州泰顺有一单货要验货,因为很多伙伴都回家过年去了,留守的人就漫天要价,去到一天1000人名币。
刚刚这种新冲击出现,怎么办,因为时间紧,任务急,我们没有方法寻找替代方案,只能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找更合适的人去做这件事,有更多的时间和工厂和客户去沟通, 我在也不会接受一天1000rmb的报价。
这就是需求第二定律。
所以,这种乘火打劫(请容许我用这个词)的行为最多可以实施一次,不可持续。长期来看,反而会给客户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下次他肯定不会在给你单,因为在他眼里,你是一个趁火打劫的人,品德有问题(可能读起文字来有点夸张,但是在心里留下的印象,一点不比这个夸张)。
如果我是那个人,我会按照平时的价格(或者平时价格的1.1-1.2倍)去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客户也很容易接受,最主要的是,在关键时刻,非常时期,你没有坐地起价,你在他脑海里的印象会大大提升,如果这样的话,你还担心下次他不找你而去找别人?你是要可持续性,还是要一锤子买卖呢?
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做呢? 欢迎分享
四
再来讲一个问题,有的QC报价喜欢扯路费,就是报价外额外再报一个路费,其实这个会大大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在现今以买房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实属不明智,请看看下面的例子,加上车费之后QCB(泛指经验更丰富,做事更专业的QC)远远比QCA(泛指比较初级,做事一般般的QC)更具有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附加费用越多,QCA越竞争不过QCB,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时,高品质的产品相当与低品质的产品就变得更加便宜了, 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的产品相对就越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