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早教很火爆,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如果说一个3岁以前的孩子没有上过早教,就会觉得很诧异。要不这爸妈没理念,要不经济基础不行,早教并不便宜。那上早教真的就好吗?这里要排除音乐早教。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在旋律中培养孩子的韵律、乐感、对情绪的感知,对事物的认知,在动静结合中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是适合中国教育体系培养方式的一种特别好的教育早教方式。但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普遍意义上的早教就一定适合中国的孩子吗?
众所周知,国内和国外的培养理念和体系完全不同。国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有思想、勇于创新、高素质、能力强的自由人。国内教育培养目标是能考高分勇于创新的学霸所谓的高素质人才。当然,培养的效果怎么样,看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科技界的创新就能够略窥一二。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体系。这个当然从娃娃抓起。早教就应运而生。
早教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认知包括对色彩,不同场景等的认知、社交、表达能力。要求孩子去动,在运动中学。国外的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都是一半文化理论一半运动课。而早教教给孩子的,恰恰是他正式上学校集体课程开放式教学中所必须的能力。在课堂上孩子需要去讨论、去陈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很大一部分作业是需要团队合作课外实践完成,这就需要有很强的社交能力。除此之外,占据了孩子一大部分时间的运动课竞技类运动项目,更加需要认知、社交、表达等这些能力。同时,通过运动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刺激身体各部位充分发育,也为以后的创新打下了良好的生理基础。所以早教课是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国内教育却不同。虽然我们的目标也是要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事实国情实情就是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考高分考上好大学,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高分怎么得来,需要去上课听讲、记笔记、背诵、理解、反复做题。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哎,古代科举考试还考学生的文笔,阅读量,对事件的看法呢,现在都是死知识。也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初中高中你可以通过课外调查实践取得高分吗?答案是no,在我们国家这些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做的。这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和国外的孩子相比较普遍小时候文化课成绩特别好,越大各方面能力优势越不明显。
回到早教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孩子通过早教同样可以学到以上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孩子同样也学会了动,这本身没有错,孩子本身就应该动。但是从幼儿园开始中国的教育却限制孩子的天性动。你需要做的是坐下来听老师讲听老师说,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让孩子发表意见,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你必须照着做,否则就要挨批评。考试就考老师讲的,你听不听。家长希望看到的就是老师表扬我家孩子,说他很乖,成绩很好。而在早教,孩子发育最重要的阶段,他接受的教育是动,这又成了影响他以后学习的最大障碍,中国的课堂教学要求的是“静”。没有静,你就听不进入老师讲的,就记不住知识,老师不喜欢你,学习成绩差,情绪受影响。此时又要去克服这个父母从小花大笔的钱培养给孩子的“动”。一切只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所以,我认为,早教也许并不像鼓吹的那样真的适合中国的孩子。
因为有好多上过早教课的孩子在上学以后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爱动的习惯。好想做一个关于“以25年为时间距,在正常家庭教育环境下中国的上早教与不上早教的孩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表现差异分析”的课题研究。哈哈,突然觉得自己很适合做社会学类的科研。
I want to have a this chance.
God bless me!